![]() |
抓住乙肝黄金治疗信号,阻断肝癌三部曲
我是名副其实的乙肝大国,每100个人中就有约6人“中招”。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感染乙肝病毒就像体内仿佛进驻了“白蚁帝国”,前期可能无声无息无症状,但如果置之不理,它们会蛀空身体中的“顶梁柱”(带来肝硬化等疾病),甚至可能摧毁整栋“房子”(最终发展成肝癌。) 那么,感染了乙肝究竟要怎么办?有些人觉得没有症状就当它不存在,有些人则惴惴不安,生怕肝硬化、肝癌突然“造访”。不妨来看看最新版的《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听听权威专家的建议。 首先:看清“敌情” 乙肝病毒很“狡猾”,它在人体内可以有多重“面孔”,不同状态有不同的破坏力。对付它,首先是要“看清”它。一般推荐,每半年进行一次乙肝五项和乙肝病毒DNA检测。 ①乙肝表面抗原 (HBsAg):“病毒身份证”。 阳性意味着体内有乙肝病毒,是感染的铁证。 ②乙肝表面抗体 (HBsAb): “免疫盾牌” 。阳性意味着身体内有对抗乙肝的“金钟罩”,通常是接种疫苗成功或既往感染后康复的结果。 ③乙肝e抗原 (HBeAg): “病毒复印机开关”。 阳性意味着病毒正在复制,传染性强,要特别当心。 ④ 乙肝e抗体(HBeAb):“复印机减速键”。 阳性意味着病毒复制慢,传染性减弱。但不代表病毒彻底“停工”了,还是有传染风险。 ⑤乙肝核心抗体(HBcAb):“到此一游”标志。阳性意味着曾经感染过乙肝病毒。 小提示:如果只有乙肝表面抗体阳性则不要担心,这说明体内有乙肝病毒免疫因子,不会轻易被传染。但如果有乙肝表明抗原阳性则表示有乙肝病毒感染,需要进一步乙肝DNA检测。 乙肝病毒DNA检测更是可以直接测出病毒核酸拷贝的数量,精准地反映病毒的活性和复制程度。数值越高,说明乙肝病毒越活跃,传染性越强,对肝脏的损伤也更大。 当然,除了了解病毒本身,还要了解肝脏情况。不管有没有不适症状,半年一次(如果有肝癌家族史或其他高危因素,筛查频率可再缩短)的“肝检”是十分必要的,必查项目有: ①肝功能: 查查肝脏工厂是否正常“运转” ②腹部超声: 全方位给肝脏拍照,看看有没有异物(硬块或肿瘤)入侵。 ③甲胎蛋白 (AFP): 肝癌的“预警信号弹”(重要筛查指标)。 “出手”时机把握好 按照《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是否检出乙肝DNA阳性是启动治疗的关键“因子”,不管肝功能是否正常,符合下列情况之一便建议抗病毒治疗: ①有乙型肝炎肝硬化家族史或肝癌家族史; ②年龄>30岁; ③无创指标或肝组织学检查,提示肝脏存在明显炎症(G≥2)或纤维化(F≥2); ④有乙肝相关肝外表现(如乙肝相关性肾小球肾炎等)。
好消息:病毒治疗是“持久战”,担心“钱包”受不了?国家来帮忙了。目前乙肝治疗已经纳入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范畴,正规医疗机构都有相应报销政策哦。 科学治疗“四部曲” 乙肝治疗,绝非一日之功,治疗效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科学治疗。战胜乙肝的“长征”路上,还请遵循下列原则: ①选对“战友”,摸清“敌情”:首次就诊应选择正规医院的感染科或肝病专科,向医生详细说明病史,遵医嘱完成相关检查,以明确病情阶段。 ②规范执行“战略”方案:严格且正确执行医生制定的治疗方案,牢记用药方法、注意事项及复查时间。 ③定期“检阅”:按医生要求定期复查(如每3-6个月一次),监测病毒载量、肝功能等指标,根据“战况”适时整方案。 ④坚持“抗战”:乙肝治疗周期较长,患者需坚持规范用药,避免擅自停药。 ⑤搞好“后勤”:治疗期间必须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戒烟限酒、避免熬夜),配合医生做好后勤管理。 对于乙肝,千万不能被“没感觉”迷惑而放纵它,也别因过度担忧而恐慌。早筛查、早干预,遵医嘱、长期管,就能大大降低它发展成肝硬化、肝癌的风险,守护好您的肝脏工厂。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22年版). 中华肝脏病杂志,2022,30(12):1309-1331. DOI:10.3760/cma.j.cn501113-20221204-00607 2. 邓优,孟彤彤,尤红,等. 中国乙型肝炎最新流行病学及防治进展. 中华肝脏病杂志,2025,33(02):115-120. DOI:10.3760/cma.j.cn501113-20250127-00046 (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健康管理医学中心 邓玉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