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青春护航筑安全 校地协同护成长——天津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 “擎光”实践团青少年安全守护行动纪实
7月12日至8月15日,天津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擎光”青少年安全实践团积极响应暑期“三下乡”实践号召,以“政青春,护成长”为主题,践行“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的宗旨,分组去到天津、山东、河南、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五省市,深入乡镇社区开展青少年安全教育宣讲活动。团队始终牢记嘱托,将这份牵挂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守护行动,为青少年送去实用的安全知识与自护技能,用专业力量为青少年安全成长筑起一道坚实防线,让青春守护与党的关怀在基层一线落地生根。
三维宣讲破痛点 安全知识“活”起来 针对青少年安全教育中“师资缺、形式单、实效弱”的短板,团队创新设计互动课堂:真实事故全链条复盘强化警示,家庭火灾逃生仿真演练提升代入感,灭火器使用等实操训练确保技能“学得会、用得上”。 在河南郑州,团队成员用醒目标识标记扶梯危险行为,将抽象规则转化为直观画面;在天津西青,围坐式互动让孩子敢举手问“遇到坏人怎么办”,团队成员当场讲解呼救技巧和逃生路线。这种“沉浸式教学”打破传统说教,让安全知识从书本文字变成可感知的生活指南,更契合少年儿童的认知特点。
跨域覆盖结硕果 校地协同显担当 从渤海之滨到中原大地,从无垠草场到巍峨天山,实践团的足迹遍布天津西青精武镇、山东青岛黄岛区、河南郑州金水区、新疆伊犁伊宁市、内蒙古乌兰察布集宁区。在新疆,课程融入戈壁迷路应对等地域特色内容;在内蒙古,“家长课堂”专门为监护人群解析防火用电细节,填补乡村监护知识缺口。
“实践团用专业智慧回应基层需求,用青春行动诠释责任担当,真正把‘三下乡’的价值落到了实处。”指导教师韩燕宁、刘玉芝对团队的实践成果给予充分认可。两位老师特别提到,实践团在五省市开展服务时,始终注重结合地域特点与民族需求,发挥了大学生在促进民族团结、维护青少年儿童安全应有的作用。
本次实践活动不仅获得了广泛认可和认同,更让参与儿童的安全防护意识明显提升。为精准对接青少年安全需求,实践团活动后随机开展了抽样调查,为活动优化提供科学依据。数据显示,家长对青少年安全的关切聚焦多重领域:校园欺凌以70.27%的占比成为首要关注问题,防拐骗技巧(97.3%)、急救电话拨打与危险标志识别(均89.19%)则被列为孩子必备的核心安全技能,凸显活动的实用性需求。
微光成炬照童心 青春使命永延续 “我们的宣讲不仅仅是安全知识的单纯灌输,更是“被重视”的温暖、“敢求助”的底气,要让每个孩子都能在阳光下生长。这既是对少年儿童的守护,也是对国家未来的托举。”实践团负责人周佳篪道出了活动的深层价值。在实践中,志愿者们既当“安全讲师”,更做“心灵伙伴”:陪孩子用角色扮演演练反欺凌,帮助大家记录安全要点……这些瞬间,让“守护”二字有了更生动的注解。 “所谓公共关怀,从来不是纸上谈兵地规划,而是俯身贴地为每一寸细微脆弱处撑起防护的伞。”实践团成员杨锐琪的感悟,道出了全体队员的心声。这场跨越祖国大地的安全守护行动,不仅是对关爱青少年儿童健康发展的生动响应,更是高校学子奉献社会、回馈社会的实践答卷。
微光虽微,聚之成炬;行动虽小,载梦前行。实践团的暑期征程暂告一段落,这场暖意正浓的安全守护,从不是孤立的青春行动,它践行着新时代青年“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的成长誓言,更将个人微光融入了健康中国建设、基层治理现代化的时代洪流。青春向光,守护续航。这份以初心赴使命、以行动践担当的青春答卷,终将在时代的浪潮中,让每一颗童心都能在安全的阳光下向阳生长,让每一份守护都成为民族复兴路上的温暖力量。 (作者:周佳篪、韩燕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