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冠心病管理:支架手术并非一劳永逸,坚持长期用药才是基石!
58岁的陈先生曾因急性心梗接受支架手术,术后医生反复叮嘱需长期服药。可他觉得“支架都放了,病该好了”,术后半年就偷偷停了药,还跟着老伙计们抽烟喝酒。一天凌晨,他突然胸痛如绞,送医后被诊断为支架内血栓引发的急性心梗,抢救后才脱离危险;而72岁的周阿姨,冠心病植入支架后近10年,坚持规律服药——每天雷打不动遵医嘱吃药,连出门旅游都带着药盒,这些年不仅心绞痛没再犯,爬楼、买菜样样利索,最近复查时医生说她现在的身体情况比一般的同龄人都要好。 同样是冠心病患者,这鲜明的对比,恰恰道出了冠心病管理的核心:冠心病不是一场“做完手术就结束”的战役,也不是“症状消失就停药”的小事,而是需要长期坚守的健康防线。中西医协同:为冠心病长期治疗提供有力支撑 冠心病的治疗需要长期坚持,单一治疗方式往往难以满足临床需求。西药治疗在冠心病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部分患者可能面临耐受性、不良反应等问题。而中医药以其多层次、多途径、多靶点的治疗特点,为冠心病的长期管理提供了新的思路。 芳香温通是中医治疗胸痹心痛的经典治法,在长期临床实践中被证实有效,如芳香温通类中成药麝香保心丸等,疗效好、副作用小,适合作为长期用药选择。其与抗血小板类药物(如阿司匹林等)联用,可从“血”和“脉”两条途径发挥作用:既能抑制血小板聚集,又能通过保护血管、营养心肌、减少氧耗等多个环节协同防治冠心病,且不增加出血风险,实现优势互补。 规范用药不松懈:提升依从性,降低疾病风险 用药依从性对冠心病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用药低依从性患者,心肌梗死的1年生存率从97.7%下降到88.5%,心肌梗死后1年死亡率增加12%-25%,我国冠心病患者接受各类药物的治疗率普遍较低,远低于应该达到的100%[1]。我国冠心病患者的药物治疗率仍有提升空间,影响老年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因素较多,包括对疾病的认知程度、药物相关知识的了解、发病情况、经济状况、药物不良反应等。 为提升用药依从性,需多方协同:加强健康宣教,帮助患者了解疾病特点和用药必要性;优化医疗服务,为患者提供清晰的用药指导;关注患者经济状况,减轻用药负担。只有让患者充分认识到规范用药的重要性,才能更好地配合治疗,控制病情进展。 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可减少冠脉内血栓等并发症;长期服用调脂药物(如阿托伐他汀),能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稳定斑块,减少急性冠脉事件;长期服用芳香温通类中成药(如麝香保心丸),可保护血管内皮、促进缺血心肌血管新生。坚持这些药物治疗,能减少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等事件发生,减轻病情、改善症状。 此外,冠心病患者如需停药或换药,必须在专科医生指导下调整方案,切勿自行决定,以免影响治疗效果或引发不良后果。 冠心病的管理是一场“持久战”,无论是药物治疗还是支架术后,长期规范用药都是不可忽视的基石。中西医协同治疗为患者提供了更全面的选择,而坚持科学用药、提升依从性,则是降低风险、守护心脏健康的关键。只有将长期用药融入日常管理,才能为冠心病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编写组,等.《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2》概要[J].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23, 31(7):485-50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