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畅通“最后一公里”知识产权服务再创新
81岁的非遗葫芦画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张苗手握崭新的作品登记证,笑得合不拢嘴:“这可是我第一份作品登记证,弥足珍贵!太感谢你们的服务了!”这位2023年来到秦淮区开设公司的“80后”创业者,在秦淮区知识产权局创新服务的全程护航下,今年4月成功取得注册商标核准,7月通过网上申请获得作品登记证。这背后,是秦淮区知识产权局对优化普惠性营商环境的坚定信念,无论大企业还是小微企业,都要让他们感受到秦淮区营商环境的温度!
机制创新:“1+N”集成服务破壁垒 作为六朝古都南京历史资源最富集的老城核心区,秦淮区现有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01项,面对非遗传承人普遍高龄、办事“多头跑、跨区跑”的痛点,秦淮区知识产权局向内找突破,首创“非遗移动工作站1+N”一件事集成服务机制。一名专属服务专员全程对接,串联市场监管、版权登记、商标、专利等N个服务,一站式满足不同类别知识产权需求处理。当非遗传承人提出服务需求时,专属服务专员首问负责,拟定服务方案,规定回复期限,跟踪服务效果,确保服务精准直达、高效满意。张老希望通过商标注册防范侵权行为,专属服务专员立即联系专家团队上门服务,提供免费商标查询指导,帮助申请注册商标。张老年事已高,三名徒弟中一人也已年过六十,一人在休产假,张老希望可以学习掌握网上申请版权的操作方法,方便今后的版权申请。按以往制度,张苗老师作为浦口非遗传承人,公司商标向秦淮区知识产权局咨询,个人版权则要向浦口版权部门寻求帮助。依托“非遗移动工作站1+N”服务机制,服务专员统筹全业务条线服务资源,直接协调解决其学习需求,省去老人奔波之苦。
流程再造:三级联动按下“加速键” “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服务效率的显著提升,源于流程的深度再造与跨层级、跨部门的高效协同。在张老向区服务专员提出学习作品版权登记需求后,“无繁琐请示,无冗多环节”,区“非遗移动工作站”直接将服务请求报送南京市知识产权综合服务中心,市知识产权综合服务中心迅速响应,向江苏省版权中心申请开通绿色通道。省版权中心大幅压缩用户注册审核时间,为特殊群体提供便利。仅仅13个工作日,张老就收到了的3件作品著作权登记正式下证的通知,顺利取得作品登记证。精简流程,压缩周期,省市区三级联动,秦淮跑出了服务企业的加速度。
成效延伸:创新服务赋能区域发展 今年以来,依托市区两级高效联动机制,秦淮区知识产权局已为全区10家大型海外业务公司提供东亚6国商标监测系统,及时帮助企业辨别海外市场知识产权风险,指导企业科学商标布局战略。工作站2件服务案例入选全市工作站助企纾困典型案例。从商标确权到版权守护,从跨级协作到跨境防护,一条以创新服务赋能区域经济发展的新路径日益清晰。
秦淮区知识产权局将持续聚焦知识产权创造、保护、管理、运用全链条,依托特色资源优势和服务创新能力,深入优化营商环境,不断提升工作站服务质效,持续发挥知识产权对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通讯员:后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