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防癌体检指南:七种高发癌,教你如何对症筛查
在我们身边,似乎越来越多的听到“癌症”这个词。这不是错觉,数据显示:我国癌症总体发病水平仍在上升,其中肺癌、肝癌、胃癌、结直肠癌和食管癌更是占据了“癌王”榜单的前列,占全部癌症死亡例数的67.5%,带来了沉重的疾病负担。 对抗癌症最有效、最经济的策略,就是早筛、早诊、早治。而实现这一策略的关键钥匙,则是—防癌体检。 单位不是每年都做了常规体检吗?“防癌体检”有何不同? 很多人每年都做单位组织的常规体检,这很好,但也远远不够。常规体检就像是对身体进行一次“常规巡查”,主要关注心、肝、肾等功能指标和常见慢性病。 而防癌体检,则是一次精准的“特种侦察”,它是专业医疗机构针对癌症高风险人群,采用一系列有明确证据支持的专项检查手段,在癌症毫无症状的早期阶段,甚至在它还是癌前病变时,就将其揪出来。 防癌体检的针对性和深度是不可替代的。 我需要做防癌体检吗?需要重点查哪些? 根据最新的《健康体检机构防癌体检指南(2025年版)》,国家权威专家推荐将筛查重点放在以下7种证据充分、筛查技术成熟的癌症上。请您对照一下,看看自己是否属于以下人群: 1. 肺癌(我国头号癌症“杀手”) 高危人群:年龄在50-74岁之间,且符合以下任一条件: ①吸烟史≥20包年(例如:每天1包烟,抽了20年;或每天2包烟,抽了10年),包括戒烟时间不足15年者; ②长期被动吸烟≥20年; ③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④有石棉、氡、铍、煤烟等职业暴露史至少1年; ⑤父母、子女、亲兄弟姐妹等一级亲属确诊肺癌。 筛查项目推荐: 低剂量螺旋CT。 2. 乳腺癌(女性第一高发癌症) 高危人群:符合下列①②③任一条件的女性: ①有家族史(具备一项):一级亲属中有1人,或二级亲属中50岁前,2人及以上患有乳腺癌或卵巢癌史;一级亲属或本人携带BRCA1/2基因致病突变。 ②生理和疾病史(具备一项):月经初潮早(≤12岁);绝经晚(≥55岁);有乳腺良性疾病手术史,或曾做过乳腺活检,或病理证实有“不典型增生”;“雌孕激素联合”的激素替代治疗半年及以上;45岁后乳腺 X 线检查提示乳腺实质(或乳房密度)类型为不均匀致密型或致密型。 ③生育史(具备两项):无活产史或初次生育年龄≥30岁;无哺乳史或哺乳时间小于4个月;仅使用“雌激素”的激素替代治疗半年及以上;流产2次及以上。 筛查项目推荐:乳腺容积扫描和乳腺钼靶,两者结合效果更佳。 3. 结直肠癌 高危人群: 风险评估模型法(适合普通人自测):根据年龄、性别、吸烟、BMI、家族史等进行评分,总分≥4分即为高风险; 简单说:年龄越大、男性、吸烟、肥胖、有家族史的人,风险越高。 遗传性疾病: 如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或林奇综合征患者。 筛查项目推荐:结肠镜检查不仅能发现早期癌,还能直接切除癌前病变—息肉,必要时可取标本进一步病理检查。 4. 上消化道癌(胃癌 & 食管癌) 高危人群:年龄≥45岁,且符合以下任一条件: ①来自高发地区(如河南、河北、山西等地的某些县域); ②有一级亲属家族史; ③生活习惯差:爱吃烫食、高盐、腌制品;吸烟;重度饮酒; ④有癌前疾病:如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幽门螺杆菌感染;Barrett食管、反流性食管炎等。 筛查项目推荐:胃镜检查是核心手段,必不可少,同时完善幽门螺杆菌检查 5. 肝癌 高危人群: ①各种原因导致的肝硬化患者; ②慢性乙肝或丙肝病毒感染,且年龄≥40岁者。 筛查项目推荐:肝炎全套、肝脏超声、肝癌三项(甲胎蛋白、甲胎蛋白异质体、异常凝血酶原); 6. 前列腺癌(中老年男性“专属”) 高危人群:预期寿命10年以上,且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男性: ①年龄≥50岁; ②年龄≥45岁且有家族史; ③携带BRCA2基因突变且年龄≥40岁。 筛查项目推荐:前列腺超声,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7. 宫颈癌 高危人群: 25-64岁女性,持续感染高危型HPV病毒(如16、18型等)。 筛查项目推荐:HPV检测+新薄氏液基细胞学检查。 癌症的威胁是真实的,但我们可以从了解癌症风险入手,利用有效、科学的筛查手段,不给癌症“潜伏”和“暴发”的机会。关注健康的你,赶紧行动吧! 参考文献 [1]陈万青,徐志坚,曾强,等. 健康体检机构防癌体检指南(2025年版)[J]. 中国肿瘤,2025,34(9):667-697. (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健康管理医学中心 邓玉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