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从仁会生物到信达生物,BMI标准差异背后,是本土化创新的精准突围
随着信达生物玛仕度肽注射液(商品名:信尔美)于今年6月27日正式获批,我国减重药物市场格局迎来重要变革。值得注意的是,仁会生物菲塑美、信达生物信尔美、诺和诺德诺和盈等,在适用人群标准上存在显著差异,体现了针对不同人群的精准治疗策略。 三款减重药物及适用指征 1. 仁会生物 菲塑美(贝那鲁肽注射液) 作为国内首个获批的减重原创新药(2023年7月上市),其适用标准紧密贴合中国指南: BMI ≥ 28kg/m²(肥胖) 或 BMI ≥ 24kg/m²(超重)伴随至少一种体重相关合并症(如高血压、脂肪肝等)
2. 诺和诺德 诺和盈(司美格鲁肽注射液) BMI ≥ 30kg/m²(肥胖) 或 BMI ≥ 27kg/m²(超重)伴随合并症 3. 信达生物 信尔美(玛仕度肽注射液) 全球首个GCG/GLP-1双受体激动剂,适用标准与菲塑美一致: BMI ≥ 28kg/m²(肥胖) 或 BMI ≥ 24kg/m²(超重)伴随合并症 标准差异背后的临床逻辑是什么?这种差异源于东西方人群体质特征:亚洲人群在较低BMI时即可能出现代谢并发症。 中国将BMI≥28定义为肥胖,≥24为超重;欧美标准中肥胖门槛为BMI≥30,超重为≥27。菲塑美和信尔美的适用标准更符合中国患者实际需求,这体现了本土创新药对国人健康特征的深度把握。 仁会生物为国产减重药物奠定了研发基础,随着信达生物信尔美等新药加入,中国减重市场已形成:覆盖日制剂/周制剂,包含单靶点/双靶点,兼顾国产/进口选择的完整生态体系。 当BMI 24与27的差异不再只是数字游戏,而是关乎数千万患者的用药资格,中国药企正用精准的临床设计给出答案——让适合的药物遇见需要的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