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三星:商业帝国的崛起密码
在全球商业的浩瀚星空中,三星无疑是一颗耀眼夺目的巨星。从1938年李秉喆创立“三星商会”开启食品贸易征程,到如今成长为业务横跨电子、金融、化工等多元领域的商业巨擘,三星的成功之路充满传奇色彩,其背后的成功秘籍值得深入剖析。 创新驱动,引领科技前沿 创新是三星蓬勃发展的核心引擎。自成立以来,三星始终将创新置于战略核心,在研发投入上不遗余力,庞大的资金支持为创新提供了坚实后盾。 三星的创新成果涵盖多个领域,在家用电器领域,三星不断突破技术瓶颈,推出一系列具有前瞻性的产品。如在电视技术上,从传统液晶电视到量子点电视,再到如今的OLED电视,三星始终引领着行业的发展潮流,其Neo QLED 8K智能电视搭载先进AI功能,能智能提升画质,为用户带来卓越的观看体验。在移动通信方面,三星同样成绩斐然。作为全球移动行业的佼佼者,三星拥有十多年的Samsung Galaxy研发经验,率先推出可折叠智能手机、应用5G技术的手机等,不断拓展智能手机的边界,推动行业创新发展。 在半导体领域,三星的创新更是令人瞩目。三星宣布建成了其号称的全球首座无人半导体封装工厂,据称通过自动化设备实现了完全自动化的半导体封装过程,比传统金源制造更加高效,可使制造相关劳动力减少85%,设备故障率降低90%,效率提高1倍以上;还开发出容量最大的32Gb DR5 DRAM,采用前沿工艺技术和优化封装设计,使单片DRAM内存颗粒容量翻倍。
危机意识,激发变革力量 强烈的危机意识是三星不断前进的动力源泉。在三星员工的认知中,“危机感”始终是工作的主旋律。三星曾在业绩鼎盛时期,要求员工每天早晨8点上班,比多数商业组织提早开工1小时 ,这种“制度性勤奋”体现了三星对危机的重视。 集团会长李健熙那句“除了老婆孩子,一切都要变”的名言,深刻折射出三星的危机意识。面对危机,三星总能果断变革。1994年,三星手机不良率高达11.8%,面临严重质量危机,李健熙果断决定全面召回不良手机,并当众焚毁价值500亿韩元的问题产品。这场“手机火刑”事件,表达了三星整顿产品质量的坚定决心,此后三星“ANYCALL”手机凭借过硬质量与完美设计,创造了手机市场神话,登上全球第二的位置,并最终在出货量上超越苹果,成为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机制造商。 1997年亚洲金融海啸,三星在近乎苛刻的整体裁员30%的情况下,提出全面数码化转型战略,放弃非数码化产品线,转向手机、电脑等数字相关产业。数字化战略实施后,三星电子逆势打造出世界上第一个128M DRAM的量产生产线,并成功将256M DRAM投入量产,创造了三星半导体的奇迹。 本土化战略,融入全球市场 深入实施本土化战略是三星全球布局的关键举措。作为儒家文化传承国,韩国与中国文化背景相似,但三星并不满足于此,为更好地了解中国消费者,三星创造性地在中国建立生活方式实验室,与产品创新部门协作,开发出一系列贴合中国消费者需求的产品。 例如,考虑到中国消费者对红色的喜爱,三星在显示器设计中融入中国红元素,推出“红韵”“福韵”“新红韵”系列产品,提前约2个月完成销售目标;针对中国人厨卫空间相对局促的居住特点,设计了超薄大容量滚筒洗衣机,比传统洗衣机薄15厘米,可节省至少1平方米使用面积;关注中国大学生宿舍“到点熄灯”制度,研发键盘带背光功能的学生笔记本,深受学生喜爱。 在人力资源方面,三星大量聘用并大胆重用中国人才,其在华子公司曾拥有数万名中国员工。 多元合作,拓展发展版图 积极开展多元合作是三星拓展业务版图的重要途径。在技术研发上,三星与全球顶尖高校、科研机构紧密合作,共同探索前沿技术,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在市场拓展中,三星与本土企业优势互补,携手共进。例如,三星与现代汽车集团建立新合作关系,通过在现代电动汽车搭载SmartThings平台,实现平台与汽车的联动。用户可使用SmartThings查找功能在停车场轻松定位车辆,还能根据日程安排和费率,获得电动汽车充电建议。 此外,三星还通过收购等方式实现业务拓展与技术升级。2025年5月,三星宣布以15亿欧元收购德国aktGroup公司,该公司是欧洲领先的通风供暖与空调解决方案供应商,业务覆盖65个国家,此次收购将助力三星在数据中心等领域的发展。 三星的成功是创新驱动、危机意识、本土化战略、多元合作等多方面因素协同作用的结果。在未来,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三星有望继续秉持这些成功之道,在全球商业舞台上续写辉煌篇章,为行业发展树立标杆,为消费者带来更多创新产品与优质服务。
文章作者:卢俊卿(天九共享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改革开放四十年四十人中国最具影响力十大公益人物。) 抖音/视频号搜索“老板悄悄话”,查看作者更多精彩作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