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青春赋能热土 科技点亮乡野——兰理学子合水行奏响乡村振兴协奏曲
“金色麦浪涌,初心映征程”。2025年7月17日,兰州理工大学社会实践团队在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团委书记张国勇老师的带领下,奔赴甘肃省合水县唐旗村,开展了一场以“助力乡村振兴,赋能科技教育”为主题的深度实践活动。师生们深入田间地头,扎根基层沃土,通过扎实的走访调研、务实的文化探寻、创新的科技助农、精准的教育帮扶,将论文写在广袤乡村,将智慧融入振兴伟业,在火热的实践中淬炼担当,以实际行动响应国家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的时代号角。 实践第一天,实践团队抵达唐旗村,便与驻村干部就该村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具体举措和成效展开深入座谈。干部们就特色产业发展、文化传承保护、人居环境改善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分享。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唐旗村依托本地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打造了以张雪峰剪纸艺术馆为代表的文化品牌,走出了一条"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特色发展之路。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乡村发展软实力”提供了鲜活样本。
张雪峰老师作为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艺术代表性传承人,其艺术成就令人瞩目。据张老师描述,她在小时候就对剪纸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通过运用自己的想象,张老师的作品先后荣获"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等多项国家级奖项,多幅代表作被中央美术学院等权威机构收藏。更值得一提的是,张老师多年来坚持开展非遗传承工作,通过创办"剪纸公益课堂",累计培养学员超万人次,为非遗文化的保护传承作出了重要贡献。
实践团队在张雪峰老师的工作室进行了深入调研。师生们不仅欣赏了众多张老师的作品,还现场观摩了剪纸创作的全过程。张老师精湛的技艺和深厚的艺术造诣,让团队成员深刻感受到传统民间艺术的独特魅力。
随后,团队成员在唐旗村进行了直播助农的活动。在直播助农活动中,团队采用"短视频+直播"的新性媒体传播方式,全方位展示唐旗村特色农产品。直播过程中,团队成员默契合作,通过产品讲解、现场体验等环节,有效提升了产品知名度,拓宽了销售渠道。临近结束,团队成员利用所学知识为唐旗村村委会编写了农产品销售小程序,使农产品的销售更加便捷。讲所学技术融入乡村振兴中,形成“高校+乡村”对接对接帮扶机制。使农产品销售更加便利的同时,也提高了团队成员所学专业知识的实践运用能力及政治素养。 当日下午,在教育帮扶环节,实践团队充分发挥专业优势,为当地儿童开设了"科技筑梦"编程启蒙课程。其主要意义是为了将编程教育引入儿童群体,契合国家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有助于培养儿童的逻辑思维、创新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为其全面发展奠定基础。有助于提升青少年对科技的兴趣和认知,助力科技强国建设。在课上,团队成员进行了准确的分工合作,各组积极交流,顺利的开展了计算机编程基础知识的讲解,为孩子们展示了智能避障车以及编程小游戏的制作方法,团队以游戏化教学方式培养孩子们的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课程设计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小孩子们对编程的认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团队成员的讲解积极性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实践第二天,实践团队再次以"科技筑梦,编程启航"为主题,为当地青少年带来一场充满创意与活力的计算机编程科普活动。在课程设计方面,团队创新性地构建了"科普性+趣味性+实践性"三维一体的教学体系。授课过程中,讲师们以计算机发展史为主线,通过精心制作的多媒体课件、实物教具展示等多种形式,将原本晦涩难懂的编程概念转化为生动有趣的知识点。为了让孩子们获得更深刻的学习体验,活动特别设计了"小小程序员"实践工坊。在团队成员的悉心指导下,每位小朋友都化身为"代码小达人",亲手编写程序指令,指挥屏幕中的虚拟角色完成一个个趣味任务。当看到自己编写的代码成功运行,屏幕上跃动的动画效果让整个教室沸腾起来,孩子们脸上洋溢着成就感的笑容。这种"做中学"的实践模式,不仅让抽象的编程知识变得触手可及,更让孩子们真切地体会到科技创造的无限魅力。
实践第三天,实践团队持续为当地小孩子设置计算机课堂的普及工作。在今日的课堂中,团队采用“游戏化学习”模式,结合Scratch等少儿编程工具,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基础编程概念。讲师通过动画演示、互动问答和小组任务,引导孩子们完成简单的编程小游戏,如“猜数字小游戏”、“加法运算小游戏”等,让抽象的逻辑思维变得生动有趣。团队成员在课堂进行的过程中穿插的讲解了Python,c程序设计,Java开发等编程软件的基础知识,小孩子们在经过团队成员的帮助下能够独立自主的完成一些基础的编程代码。随着调研的深入,团队成员了解到这些孩子中有不少已经系统学习了一至两年的编程课程。这一发现让团队深刻认识到,提升孩子的计算机编程能力已成为当代家长教育理念中不可或缺的一环。看着孩子们在代码世界中展现出的热情与天赋,团队成员倍受感染,教学热情持续高涨。活动尾声,团队为每位小学员颁发了精心准备的奖品,既是对孩子们编程热情的嘉奖,也寄托着对他们未来发展的美好期许。
当夕阳为这段旅程染上金色的余晖,我们站在告别的路口回望。近三天的社会实践,从最初生疏的摸索到如今默契的协作,每一滴汗水都凝结成成长的印记。感谢这片土地给予我们的滋养,感谢每一位相遇者分享的人生智慧。今日的离别不是终点,而是将收获的温暖与力量带回远方的起点。兰州理工大学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的学生们必将继续投身服务国家战略的洪流,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将智慧奉献给民族复兴伟业,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无愧于时代的青春力量!(通讯员:兰州理工大学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刘培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