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陆中企经济网
   

新人限时福利

从地摊夫妻到“柳陈记”,一个五代传承炸鸡柳品牌的逆袭
2025-11-03 15:41:07 来源: 浏览:20

在绍兴嵊州老城区的街巷深处,常常能闻到一股让人心安的香气——油锅里,鸡柳“滋啦”一声炸响,香气裹着热气扑面而来。陈镔和陈成英夫妇几乎每天都在这样的声响中,开启他们一天的生活。

这口油锅,其实早在他们出生前,就已经在陈家“传响”了几十年。

从夫妻二人父母那一辈起,陈家就在街头摆摊炸各类炸串小吃。那时嵊州还没有“网红小吃”的概念,只有父辈们凭着一口好手艺,一辆推车,守着一锅油过日子。

“我们从小就在油锅边长大的。”陈成英回忆道,“小时候放学回来,满屋子都是炸串的香味。”可以说,炸出香气四溢的技艺不仅是五代传承,更是陈家从父辈到子辈、从一口油锅到一门事业的延续。

如今,炸鸡柳这件事,对陈镔夫妻来说,不只是谋生,更是一种命运的延续。

十几年前,二人正式接过父辈的摊位,延续那口油锅里的生意。一个炸鸡柳,一个打包收钱,他们摆摊在学校门口和夜市之间。那时,他们没想过品牌、连锁、加盟这些词,唯一的念头就是——今天能多卖一点,或是,今天能早点卖完收摊。

那口架起的油锅里,炸的不只是鸡柳,还有生活的希望。雨天,他们顶着伞,防不住雨水溅到锅里;夏天,顶着高温,一滴滴汗水顺着脸颊流淌。陈镔说:“那时候一会儿在这摆,一会儿又被城管赶到别的地方。一路走来,真的是先苦后甜啊。”

如今,那个夫妻档的地摊,已发展成拥有百余家门店、正迈向全国化布局的炸鸡柳品牌——柳陈记

一个源自嵊州街巷、五代传承的小吃品牌,如何从一口油锅里炸出国民风味新潮传奇?一份小小的炸鸡柳,又凭何能成为诸多创业者眼中的金色风口

这背后,是一对普通夫妻二十多年苦熬、一步步走向品牌化的奋斗史。

01 地摊起家:一口五代传承的小食风味

柳陈记炸鸡柳,并不是临时起意的街头灵感,而是一门传承百年的手艺。

这项关于油炸的古法技艺,起源于浙江金华婺城区,由张顺楼在上世纪初创制,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五代传承至今,第五代传人陈成英在绍兴嵊州继续发扬光大。

她将金华的红薯粉裹炸锁鲜的工艺与嵊州本地的年糕特色相融合,改良出了柳陈记独有的黄金三剑客——鸡柳、薯条、年糕三合一。

嵊州地处浙东丘陵,物产丰饶、商贸繁盛,为柳陈记的原材料与调味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而柳陈记的鸡柳制作技艺极为考究:

选用优质无油边鸡大胸肉切条后,以秘制配方腌制2-3小时,使肉质更嫩;裹上玉米淀粉后保持约230℃恒温油炸,炸至金黄,外酥里嫩,最后撒上秘制椒盐粉或辣椒粉,色泽诱人、香气浓郁,既香而不腻,又健康少负担。

在百年传承中,柳陈记始终秉承传承中创新,创新中守味的理念。

发展到第二代张基顺,其进一步改进油炸方式,减少油腻;第三代张茂飞,则坚持手工切制;第四代张冬第,又首次引入玉米淀粉裹粉;直至第五代陈成英这里,炸鸡柳作为炸物代表,不仅完善了腌料比例,还丰富了调味粉种类,让口味更适合现代年轻消费者。

而陈镔夫妇所延续的,不仅是味道的传承,更是那种摆摊生活的韧性。他们从父辈那里继承的不只是油锅,还有那种能撑就不倒的信念。

“你这边刚支起来,那边就要收走。”陈镔回忆说,“有时候下雨天,伞都被风刮跑,人还得护着油锅。”

正因为这种生活太漂泊,他们萌生了开店的念头——既能安稳经营,又能获得合法资质,不再东躲西藏。

于是,当地夜市“三江城”被拆迁后,他们抓住机会,在鹿山广场租下了第一间门面,正式从地摊转向固定经营。

第一次开店是在鹿山广场,取名米思优(Miss You),寓意“想念的味道”。刚开业那阵子,几乎没人来。

“每天营业额只有三四十块钱。”陈成英说,“房租都快交不起,我问他怎么办?”陈镔说:“那能怎么办?自己选的路,跪也要跪完。”

为了让人知道他们的鸡柳有多好吃,他们靠微信发朋友圈,一个订单十块钱也亲自送过去。哪怕莲塘村、东郭这些远的地方,他们一趟趟送,直到口碑传开。慢慢地,鹿山广场的那家店成了嵊州的“排队档口”。

但真正的转折,是在2020年。

那一年,他们的鸡柳摊火到被模仿,甚至有人假冒他们的门头。“有顾客都走错店,还以为那家是我们,但吃出来口感不对。”陈成英说。这让他们夫妻意识到:必须要有自己的名字、自己的标识和品牌。

于是,“柳陈记”正式诞生。

这是夫妻俩第一次有了品牌意识的觉醒,也是柳陈记从地摊走向品牌的第一步。“柳”是炸鸡柳事业的简称,“陈”是夫妻姓氏与家族的传承。从那一刻起,他们决定要做一个真正属于嵊州的国民小吃品牌。

02 夫妻档到品牌化:柳陈记的逆袭路线

“我们从没打过广告。”陈镔笑言,“很多后来的加盟商都是吃了我们的鸡柳之后,问能不能学。”

在我们看来,柳陈记的崛起,是典型的口碑型品牌成长路径。没有明星代言、没有资本加持,靠的就是那一口地道的风味,以及夫妻俩“死磕到底”的执着。

2020年“柳陈记”品牌注册之后,夫妻二人开始主动思考商业化。随着对相关展会的接触,他们看到了外部餐饮连锁的机会。

“我们了解到,炸鸡柳品牌还能参与上海国际连锁加盟展览会,这样一个大舞台和重磅商机,肯定也是让更多人认识柳陈记的机会,我们为什么放着不去?”陈镔回忆说。

于是,他和陈成英亲自飞到沈阳,找团队做品牌设计、VI视觉、平台搭建,柳陈记从此开启“第二次创业起飞”——从夫妻店到品牌化连锁。

如今的柳陈记,已从街头摊位走向品牌化与规模化经营,在嵊州、金华、杭州、温州、宁波、上海等地开设十余家门店,培养学徒三十余名,全国门店近200家,实现了家传手艺地方品牌的真正跨越。其核心的“黄金三剑客”的组合,更成为当地最具代表性的快餐小吃之一。

更重要的是,它代表了嵊州平价又好吃的地方精神;这不仅仅是一份食物,而是一种地域文化的延续,一种普通人用手艺打天下的精神象征。正如柳陈记的那句印在碗底的口号一样:小时候是美味,长大了是念想。

“我们柳陈记的鸡柳香而不腻,外酥里嫩。”陈镔说,“一份二十块钱的鸡柳,别人家的吃不完,我们家的吃不够。”采访中,这是他最自豪的一句原话。

眼下,柳陈记不仅在申请嵊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项目,更计划以国货新潮小吃的全新定位走向全国。

随着2025年,陈镔和陈成英又找到拥有18年的市场品牌实操营销团队达成战略合作,以寻求更多营销管理经验,计划进一步扩大品牌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合伙人招募。此举,无疑再次为柳陈记注入了新活力,也使其品牌定位也更加清晰——做中国鸡柳行业的领航者

在即将到来的11月12日上海国际连锁加盟展览会上,柳陈记将代表嵊州小吃亮相全国,同时宣布品牌战略发布会,启动千城万镇·全国招商计划,与美团外卖、饿了么、京东外卖三大平台战略签约,目标剑指两年内布局3000家门店,从区域品牌走向全国。

“我们不是只想辐射嵊州和周边。”陈镔说,“而是想让更多人吃到我们家传的味道,也让更多志同道合的人通过柳陈记,一起实现创业致富。”

这一份情怀,不止属于他们夫妇俩,更属于无数奋斗在生活里的普通创业者。

03柳陈记:让平凡生意变成传奇

柳陈记的成功,看似偶然,却又必然。

一方面,是五代传承的工艺与口味,让产品有了无法模仿的“灵魂”;另一方面,是那种夫妻档特有的韧劲与信念,让品牌一步步从地摊走到展会舞台。

在焦虑蔓延的时代,柳陈记用一份平价的鸡柳,提供了最直接的慰藉。在商业喧嚣的年代,他们用最质朴的方式讲述一个品牌的温度——“香而不腻的不仅是味道,更是生活。

“真正推动社会前进的,是那些相信自己梦想的人。”无疑,陈镔、陈成英夫妇,正是这样的人。

他们从未喊过口号,也没有商业神话般的夸张词汇。他们只是一步一个脚印,把一块快鸡柳年糕炸成了品牌,把生活炸成了传奇。

写在最后

十多年前,嵊州街头那口“滋滋”作响的油锅,炸出的不仅是一份鸡柳,更是一段属于平凡人的商业传奇。它没有消费升级的华丽故事,却坚守着“消费平等”的朴素真理。

从“看不起”到“看不懂”,再到“学不会”——柳陈记从区域走向全国的征途,正是中国庞大下沉市场崛起的真实写照。柳陈记,不只是鸡柳的名字,更是一代平民创业者,用油香写就的梦想宣言。

Tags:地摊 夫妻 柳陈记 一个五代 传承 品牌 发布者:大大的传媒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良心揭露柿饼市场惊天骗局!亲赴产地,发现富平柿饼真相! 下一篇用散装英语卖中国智能汽车,这位..
热门推荐

推荐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