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叶春微:破茧成蝶,一位影视女创业者的思维蜕变与生态筑梦
在上海影视工业的浪潮中,叶春微是一位不可忽视的跨界奋斗者。她既是手握5000平米影棚、管理4000万器材库的企业创始人,也是热爱旗袍文化的国学传播者;既是业内公认的“制片女魔头”,更是七岁孩子眼中温柔坚定的母亲。多重身份在她身上交汇出别样的光芒——既有商海拼杀的果决,也有静水深流的从容。
摄影师:张俊明 一、创业:从“拍片匠”到“资源捕手” 2011年,叶春微揣着对视觉的执念闯荡上海。她给华为P8拍屏保、为皇家加勒比邮轮造形象片,把匡威的鞋盒拍成艺术品。但拍着拍着,她发现个致命问题:好片子难找好资源——剧组找影棚像大海捞针,租器材要跑断腿,专业团队更是稀缺。这让她想起老家青田的石雕匠人:再好的石头,没有好凿子也雕不出龙。2015年,她一咬牙,抵押房子创立笠恩文化,在松江砸下5000平建白棚,集齐全球顶级器材,专治影视圈的“资源焦虑症”。如今,V3 Studio每年服务3000多个摄制组,成了影视圈的“超级后勤部”。
摄影师:张俊明 二、从文艺青年到卓越创业者:一场思维的重塑 2021年,是叶春微创业生涯的重要转折点。她加入著名投资人郭小明发起的创业者训练营,在郭小明的精心指点下,完成了从思维方式到商业格局的全面升级。曾经那个充满文艺情怀的“文艺少年”,通过系统性的训练和实战打磨,成功考取PMP项目管理证书,蜕变成兼具逻辑思维、全局视野、流程意识、终局思维的极简主义实践者。这场蜕变让她在商业决策中展现出独特的优势:既保有艺术创作所需的感性与温度,又具备了企业管理必需的理性与严谨。这种“刚柔并济”的思维特质,成为她后续打造影视生态圈的核心竞争力。
摄影师:张俊明 三、破局:用“浙商基因”玩转跨界 叶春微的底气,来自骨子里的浙商魂。她把义乌小商品市场的“供应链思维”搬进影视圈: 标准化:学宜家家居,把影棚设备分模块管理,剧组来了像点菜一样方便; 生态链:模仿小米生态链,从拍片到宣传全包,连新人培训都管; 跨界混搭:白天搞商业拍摄,晚上开国学沙龙,硬是把冷冰冰的器材库和工业风的摄影棚变成“文化会客厅”。
摄影师:张俊明 四、从制片人到生态筑梦人:用新思维创造新价值 带着全新的思维工具,叶春微以终为局,重新审视行业发展。她将标准化、流程化的管理理念注入传统影视服务领域,打造出一站式影视服务平台V3studio。如今,V3studio不仅成为众多影视项目的“超级后勤部”,更构建起一个资源高效流动的产业服务生态。
摄影师:张俊明 五、做难事,必有所得:极简主义下的务实成长 在创业者训练营的淬炼中,叶春微将“极简主义”落实到企业管理的每个环节。疫情三年,当许多同行者倒下时,她以终局思维指引方向,以流程思维优化运营,带领团队一起,读完150多本专业书,参与多家商会担任理事,在困境中实现逆势成长。“做难事,必有所得”不仅是她的信念,更是她践行的创业哲学。
摄影师:张俊明 六、人才培养与行业赋能:构建可持续发展生态 叶春微深知,行业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人才培养。她积极推动V3studio与多家高校建立合作关系,共建校外实训基地,为影视行业输送了大量专业人才。目前已经是上海视觉艺术学院的校外实训基地,每个月都会有学生来实践,来拍大片。值得一提的是,在摄影基地的培养体系下成长起来的摄影师中,最高年收入已达500万元,充分展现了叶春微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卓越成果。
摄影师:张俊明 七、筑梦未来:与更多同行者共创共赢 如今的叶春微,早已超越单一制片人角色,将业务拓展至品牌策划、影视投资、艺人包装等多元领域。她希望用自己蜕变的经验,帮助更多创业者实现思维升级,共同构建更完善的影视文创生态圈。她的故事,是一个关于思维蜕变、坚持与突破的故事。从文艺青年到卓越创业者,叶春微用十年时间,完成了一场从“感性创作”到“理性建设”的华丽转型,诠释着当代女性创业者“破茧成蝶”的精彩历程。她常说:“一个人能走多远,看与谁同行。”就像战国时期的吕不韦,她正在下一盘更大的棋——用商业生态养活理想,用资源网络托起后来者。
摄影师:张俊明 结语:难事背后,皆是所得 十年磨砺,叶春微证明了三件事: 1.跨界不是瞎折腾,而是找痛点——哪里卡脖子,哪里就是机会; 2.资源不在于拥有,而在于链接——把珍珠串成项链,价值翻十倍; 3.女人也能“雌雄同体”——左手刚签完百万合同,右手能给孩子扎辫子。 正如《史记》所言:“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当你在行业里埋下真功夫,生态自会回馈你一片森林。叶春微的故事,不是女强人的神话,而是一个普通人如何用“笨功夫”改写命运的真实写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