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解码茅台:白酒之王的登顶之路
在白酒的江湖中,茅台稳坐头把交椅,成为行业的标杆与传奇。茅台凭什么能成为白酒第一?这背后是历史、品质、品牌、营销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茅台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汉朝。在漫长的岁月中,茅台镇凭借赤水河流域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成为了“酿酒的黄金之地”。这里土壤和气候条件独特,为酿酒提供了不可复制的微生物环境,为茅台酒独特风味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清朝时期,茅台酒就已声名远扬,进入宫廷,成为上层社会的宠儿,其作为贡品的特殊地位,在中国酒文化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随着时间的推移,茅台的文化底蕴和口碑不断沉淀,自然而然地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符号。
独特且复杂的酿造工艺是茅台品质的核心保障。茅台采用传统的“二次投料法”,以当地特产的红缨子高粱为原料,搭配优质水源,接入独特的发酵菌群,遵循严格的季节性生产规律,端午制曲、重阳下沙。整个酿造过程耗时漫长,需历经多次高温制曲、发酵、蒸馏等环节,例如其中的“12987”工艺(该工艺为茅台传统大曲酱香型白酒的核心流程),即一年生产周期、两次投料、九次蒸煮、八次摊晾加曲、七次取酒,每一个步骤都饱含着酿酒师精湛的技艺和丰富的经验,每一个环节都需要严格把控,差之毫厘便可能谬以千里。此外,茅台的发酵采用窖藏发酵的方式,新酒酿成后还需在陶坛中陈酿3 - 5年,让酒中的有害成分充分挥发,酒液中的各种成分缓慢反应,从而使口感更加醇厚,香气愈发浓郁。 茅台长期坚持高端市场定位,精准把握高端消费群体的需求。其品牌形象尊贵,价格也一直处于行业高位,成为身份和地位的象征。茅台还通过限量供应的策略,进一步强化了产品的稀缺性,使茅台不仅是一瓶酒,更成为一种投资品和收藏品,满足了消费者对于社交、投资等多方面的需求。在营销方面,茅台善于讲品牌故事。同时,茅台通过控制产量,造成市场供不应求的局面,利用声望定价策略,满足了消费者的虚荣心和对身份地位的彰显需求,进一步巩固了其高端品牌形象。 在发展历程中,茅台得到了诸多政策支持,尤其是新中国成立后,1951年国营茅台酒厂成立,后长期作为外交礼品,被民间称为“国酒”。这无疑极大地提升了茅台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在改革开放初期,茅台还获得了政策上的保护与扶持,得以在市场竞争中稳步发展,逐步走向国际市场,成为中国白酒的代表品牌。 茅台成为白酒第一,是历史文化、酿造工艺、品牌定位、营销策略以及政策支持等多方面因素协同发力的成果。在未来,茅台能否继续保持领先,不断续写辉煌,还需在坚守传统的同时,持续创新,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 。
(天九共享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改革开放四十年四十人中国最具影响力十大公益人物。) 抖音/视频号搜索“老板悄悄话”,查看作者更多精彩作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