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陆中企经济网
   

新人限时福利

术前术后都要睡好觉:常见睡眠问题的识别与处理
2025-09-19 17:35:53 来源: 浏览:20

日常工作中,经常见到这样一类患者:一到白天就犯困、夜里要么难以入睡;要么鼾声大到“憋住气”;有的长期靠安眠药“助眠”,还有些手术之后经常“睡不踏实”,浅睡增多、睡眠时间短,反反复复醒了又睡睡了又醒,一个完整的晚上被“打得稀碎”。也因此,朋友常半开玩笑问我:“能不能给我打一点麻药,让我一觉到天亮?”——其实麻醉不是睡眠,麻醉药也不能当安眠药用。下面就随着湘雅三医院麻醉科医生一起来看看“什么是好睡”“常见睡不好有哪些”以及“睡眠问题如何评估与治疗”吧。

什么是“好睡眠”?

睡眠不是一觉到底,而是非快动眼睡眠(NREM)和快动眼睡眠(REM)交替进行。NREM 又分为 N1、N2、N3 三个阶段:

N1/N2(浅睡):像是“过渡期”,刚入睡或轻睡,容易被叫醒;

N3(深睡):是“维修期”,身体在加班修复,缺少它就会“睡久也不解乏”;

REM(做梦睡眠):大脑在忙着整理和存档,常伴做梦,对记忆和情绪很重要。

成年人一整晚大致是:N1约5%,N2约50%,N3约20%,REM约25%,每90分钟一个循环,整夜3–5个循环。前半夜深睡多,后半夜做梦多。

医生判定好不好睡,通常看多导睡眠监测(PSG),里面有总睡眠时间、入睡后清醒时间、睡眠效率和各阶段比例;这是诊断的金标准。日常的手环、手表只能看趋势,不能替代医学检测。

对自己来说,“好睡眠”可用三句话概括:

时长——多数成年人 7–9 小时;

质量——夜里不频繁醒,醒后感觉恢复;

节律——作息尽量规律。

如果这三项长期失衡,就容易出现各种“睡不好”的情况;若合并打鼾、憋气、白天困倦,或长期失眠超过 3 个月,就需要专业评估。

睡不好常见的5种情形

① 失眠:表现为长期入睡困难、易醒或早醒,并影响白天的工作与生活。可结合失眠严重程度指数(ISI)/阿森斯失眠量表(AIS)评估失眠严重度;近1个月总体睡眠质量可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若失眠持续且频繁并影响日常功能,建议就医做专业评估。

② 打鼾与憋气(怀疑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表现为夜间打鼾、憋气、张口呼吸,白天嗜睡/注意力差、晨起头痛等。初筛可用STOP-BANG 问卷;确诊与分级依赖多导睡眠监测(PSG)。

③ 昼夜节律紊乱(如熬夜/上晚班/倒时差):表现为作息与白天需求明显“错位”,周末补觉多,常见“越晚越精神/清晨难起”或“到点困却睡不着”。可配合晨/晚型量表(MEQ)、慕尼黑计时问卷(MCTQ)了解自身时型,并记录7–14天睡眠日记。

④ 异态睡眠(梦游/噩梦/行为异常等):表现为夜间异常言行、把梦“演出来”、说梦话/走动等,多由同床者目击。就诊时可结合REM睡眠行为障碍筛查问卷(RBDSQ)/梅奥睡眠问卷(MSQ)进行初步评估,必要时进一步检查并分型处理。

⑤ 睡眠相关运动问题(下肢不宁RLS/周期性肢体运动PLMS/夜磨牙等):表现为入睡前或夜间肢体不适与反复抽动、夜磨牙影响同床者等。可先记录发作时间与频率,减少咖啡因并避免睡前剧烈运动;就医时医生会识别类型并做对因评估(如是否缺铁等),必要时联合口腔科/神经科/睡眠门诊协作处理。

为什么必须重视睡眠问题?

睡眠不只是“休息”,还参与记忆巩固、情绪调节以及免疫与代谢的维持。大量生理与临床研究表明,长期睡眠紊乱与多方面不良结局相关:更易出现血压波动和心律失常,心脑血管事件风险上升;胰岛素敏感性下降,体重增加和脂肪肝更常见;睡眠时间过短或节律紊乱会扰乱食欲与能量代谢;“睡不好”常常和焦虑、抑郁相互影响;睡眠碎片化不利于记忆形成与认知表现,并可促进炎症、削弱免疫功能,同时降低痛阈、加重或维持慢性疼痛。

医生一般如何评估睡眠问题?

量表与问卷常用于筛查、评估与随访,不能单独作诊断。常用的有: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阿森斯失眠量表(AIS)/失眠严重程度指数(ISI)——评估失眠及近况;Epworth 嗜睡量表(ESS)——评估白天嗜睡;STOP-BANG 问卷/柏林问卷——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的初步筛查;晨/晚型量表(MEQ)/慕尼黑计时问卷(MCTQ)——了解作息与节律类型。量表结果主要用于筛查和疗效追踪,医生会结合病史体检综合判断。

多导睡眠监测(PSG):是诊断睡眠相关疾病的金标准。整夜记录脑电、眼动、肌电、呼吸、血氧、心电、鼾声、体位等信号,报告睡眠结构、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睡眠效率等关键指标。家用手环/腕动计可做长期趋势参考,但不能替代医学分期判读。

心肺耦合(CPC):基于心电信号推算呼吸并分析耦合频率,辅助区分稳定/不稳定的 NREM 与觉醒/REM 状态,在科研与家庭监测中有潜力;但临床分期仍以 PSG 为准,且在心律失常或使用β受体阻滞剂时结果可能受影响。

睡眠紊乱怎么治?——先分型,先非药物;必要时短期用药

失眠:失眠的治疗首选认知行为治疗(CBT-I):固定起床时间、进行刺激控制(困了再上床;清醒 >20–30 分钟起身放松,困了再回床)、按“睡眠效率”微调在床时间、睡前降低光与“认知降噪”;CBT-I 通常 2–8 周可见改善。助眠药物在经过医生评估后,仅作为短期过渡使用。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先做基础干预,如减轻体重、戒烟酒、改变睡眠体位(侧卧)等;中重度OSA缺氧时,首选持续气道正压治疗;经上气道评估后,可考虑口腔矫治器或行颚咽成型手术。

昼夜节律障碍(熬夜/倒班/时差):治疗的核心是通过光照管理 + 作息相位的渐进式调整:白天多见光、夜间避强光;就寝时点每次提前/顺延 15–30 分钟;周末“补觉”不宜 >1 小时。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短期用缓释褪黑素。

异态睡眠 及运动相关问题:这类患者的治疗时保证安全优先(清理锐物、降低跌倒风险),避免酒精与自行镇静用药;尽快就诊行专科分型。不宁腿需评估并纠正内环境因素(如缺铁);夜磨牙可配合咬合板与放松训练。

麻醉与睡眠:可监护场景下的短期辅助方案

麻醉相关药物与技术已在围术期/ICU等可监护场景用于睡眠问题的短期辅助:如将小剂量右美托咪定用于夜间目标镇静,可提高夜间睡眠集中度、降低谵妄风险,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恢复睡眠节律;区域麻醉 + 多模式镇痛可减少夜间痛醒,改善术后的睡眠质量;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者,采用短效、少苯二/少阿片的用药策略,有助于降低夜间低氧与睡眠碎片化;目前也在探索超声引导星状神经节阻滞(SGB)对术后短期主观睡眠的改善。总体而言,这些手段仅适用于可监护场景的短期辅助;在更多证据到位之前,日常睡眠管理仍应遵循“先分型、先非药物;必要时短期用药”的主线。

要知道,好睡眠=时长合适、质量可靠、节律稳定。如果您面临长期失眠、打鼾憋气或白天总犯困的情况,请务必流程评估,及时就医,按照”先分型、先非药物,必要时短期用药“的原则处理。愿好睡眠,陪您度过每一个安心的夜晚。(作者:湘雅三医院麻醉科 常欢

Tags:术后 都要睡 常见 睡眠 问题 识别 处理 发布者:千寻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良心揭露柿饼市场惊天骗局!亲赴产地,发现富平柿饼真相! 下一篇手术后说胡话、认不出人,是怎么..
热门推荐

推荐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