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罗山东的逆袭人生启示录:轻舟已过万重山
清晨的薄雾还未散尽,罗山东已经站在了自家果园的高坡上。望着下方层层叠叠的梯田式种植区,他粗糙却有力的双手紧握着铁锹把手,仿佛握着一把开启未来的钥匙。谁能想到,这位如今拥有千亩有机农场、带动周边村民共同致富的企业家,曾经是个连学费都交不起的放牛娃。
罗山东出生在大别山区最贫困的小山村。童年记忆里最深刻的不是玩具或糖果,而是跟着父亲天不亮就进山砍柴的背影,以及母亲用野菜糊糊喂饱全家的场景。初中时因家贫险些辍学,是班主任老师挨家挨户劝说才让他得以继续学业。那段每天徒步十几里山路上学的日子,磨炼出他异于常人的毅力——书包里永远装着两个馒头当午餐,课本被翻看得卷了边仍舍不得换新。正是这种对知识的渴望,让他在全县统考中脱颖而出,成为村里第一个考上省重点高中的学生。 命运的转折发生在大学勤工俭学时期。为减轻家庭负担,他在校园超市做收银员时发现,城里人特别青睐山区特产。这个细节像闪电般劈开他的思维盲区:为什么不能把家乡优质的农产品带出大山?利用课余时间自学电商运营知识,从帮同学代购土特产起步,到建立线上店铺专卖山货,大二那年他就实现了经济独立。毕业之际面临高薪offer诱惑时,他毅然选择返乡创业,说要“让乡亲们的辛苦劳作换来应有的价值”。 创业之路远比想象艰难。最初收购的香菇因保存不当全部霉变,赔光所有积蓄;精心设计的包装不被市场认可,产品积压在仓库里……但失败从未动摇他的初心。记得那个暴雨夜,他和几位同样困境的年轻人挤在漏雨的工棚里,用煤油灯照着研究菌种培育技术。有人哭着说放弃吧,他却擦干脸上的雨水坚定地说:“咱们试错的成本越低,离成功就越近。”
成功后的罗山东始终牢记自己的根。他创办农民夜校教授电商技能,带领三百多户贫困户脱贫;设立教育基金资助山区学子,每年亲自给孩子们上创业启蒙课。每当有人问起他的成功秘诀,他总是指着办公室墙上那幅泛黄的老照片——少年时期的自己在山坡上放牛的模样:“苦难不是用来抱怨的,而是用来跨越的台阶。” 这就是罗山东的人生哲学:生命如同破茧成蝶的过程,重要的不是翅膀有多华丽,而是经历多少次挣扎仍保持飞翔的勇气。他的故事告诉我们:出身无法选择,但人生可以随时改写;真正的励志不在于战胜别人,而在于超越昨天的自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