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温州“好房子”高峰论坛召开,专家们都说了些什么?
温州“好房子”建设高峰论坛暨设计标准征询会顺利召开 > 汇聚行业智慧,共绘温州“好房子”标准蓝图 2025年8月23日下午,由温州市房地产学会主办的“温州好房子建设高峰论坛暨设计标准征询会”在温州隆重举行。本次论坛汇聚了温州房地产产业链上下游的30余家商协会会长,以及来自企业、学界、媒体和市民代表百余人,围绕“安全、舒适、绿色、智慧”四大核心维度,聚焦“什么是好房子、如何建好房子”,旨在凝聚政府、企业、学界与公众的共识,系统构建具有温州特色的好房子建设标准体系。 一、领导致辞:擘画方向,凝聚共识
论坛在温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副局长郑凯的开场致辞中拉开帷幕。郑凯强调,好房子建设是践行“人民城市为人民”理念的关键抓手,是温州打造“全省高质量发展第三极”的重要支撑。他指出,好房子不仅要“建得好”,更要“管得好”,需从安全底线、舒适体验、绿色低碳、智慧科技、物业运维五大方面系统推进,实现从“住有所居”到“住有优居”的跨越。 二、标准解读:系统构建,量化可感
温州大学房地产研所长、好房子建设专家组副组长潘安平教授对《温州市好房子建设标准(征求意见稿)》进行了深入解读。他指出,该标准基于国家最新《住宅项目规范》,结合温州地域特点,围绕安全、舒适、绿色、智慧四大维度,初步提出32项关键指标,涵盖结构安全、隔音通风、本土植物比例、智慧物业等多个方面。
潘教授特别强调,安全是好房子的基石,需从房屋本体安全、使用安全、安防防护、信息保护四个层面系统保障。此外,他也现场征集对层高下限、充电桩配置率、本土植物比例等争议指标的意见,体现标准制定的开放性与科学性。 三、设计分享:国际视野,本土实践
上海柏涛设计总监罗荣庆以“心之所居:与生活对话的房子”为主题,分享国内外好房子设计趋势与实践案例。他从米兰垂直森林、纽约565公寓、新加坡达士岭组屋、日本北青山公寓等国际案例出发,提炼出可持续、个性化、智能化、酒店化四大设计方向。
罗荣庆用“五大对话”概括了未来好房子的发展趋势:与人对话(全龄友好)、与情感对话(社区共创)、与自然对话(生态共生)、与地域对话(文化传承)、与科技对话(智慧服务)。他强调,好房子不是材料的堆砌,而是有温度的容器,应源于生活、融入生活。 四、实践案例:央企担当,温州样本
中铁建设集团置业有限公司温州公司项目总经理李小飞以西派澜廷项目为例,分享了好房子从理念到落地的全过程实践。他指出,好房子的基因在于全生命周期的安全性,需从环境资源、生活场景、空间尺度、建安建材四大维度系统打造。
西派澜廷项目依托瓯江一线景观资源,通过错落布局实现超50%住户享江景视野,并通过四代住宅设计、100%以上得房率、全龄友好园区、智能安防系统等创新实践,成为温州好房子建设的代表性项目。李小飞表示,中铁建将继续以长期主义思维,打造“让幸福成长”的好房子。 五、圆桌论坛:智识交锋,精彩纷呈
论坛圆桌环节由温州市房地产学会会长叶维坚主持,六位来自设计、建设、开发、文化等领域的专家展开深度对话:
金国平(原温州设计集团董事长)强调,好房子应实现“四好”——好房子、好小区、好社区、好城区,需全面保障结构安全与使用寿命。
李小波(温州设计集团总经理)指出,舒适感是好房子的核心体验,应通过性能化设计实现“空间消失,感受留存”。
李星涛(温州市建筑文化研究会会长)建议将“温州人精神”与本土植物、地域文化融入社区空间,实现精神共鸣。
张杰(温州现代集团原总工程师)呼吁发展“菜单式定制装修”,满足不同年龄段、不同家庭的个性化需求。
胡正华(温州市建筑业联合会会长)从施工角度指出,应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通过装配化、智能化提升建筑施工精度与质量的稳定性
许雷(中铁建设置业温州公司执行董事)提出,建造‘好房子’往往意味着更高的成本和投入,中铁建把“成本投入、高品质、市场要求”放进同一条全生命周期曲线里做乘法,而不是加减法,即一次性投入摊到70年生命周期,为业主省下今后维修基金和物业费,这是好房子二次溢价的护城河,也是央企的社会责任。
专家一致认为,好房子应具备安全可靠、舒适健康、绿色低碳、智慧便捷、文化认同五大特征,并充分体现温州在地气候、人文与生活方式。 六、市民参与,共建共享
本次论坛广泛吸纳市民代表参与,现场通过二维码发布《好房子建设标准征询意见稿》,公开征集公众意见。此举体现“人民房子人民建”的理念,推动标准制定更贴近百姓实际需求。 七、结语:共建好房子,赋能强城行动
温州好房子建设高峰论坛不仅是行业智慧的碰撞平台,更是标准共建、合作深化的新起点。未来,温州将继续推动全产业链协同与合作机制创新,努力打造具有温州辨识度的“好房子”样本,为实现“住有优居”、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持续注入新动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