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陆中企经济网
   

新人限时福利

外语与旅游学院 “同心共筑,文旅创享”实践队走进 小坝村:探寻民族交融密码,助力文旅共富之路
2025-08-27 11:14:01 来源: 浏览:20

8月6 日,黎明职业大学外语与旅游学院“同心共筑,文旅创享”暑期社会实践队走进泉港区小坝村,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实践活动。这座藏于泉州山海间的村落,作为福建省最大的蒙古族聚居地,正以独特的“民族三交”印记,书写着一曲跨越千年的文化融合传奇。

观家庙、访古厝:解码“三交”基因

小坝村的蒙古族渊源可追溯至元末明初,当年蒙古族后裔在  此扎根繁衍,与闽南本土文化碰撞出独特的文明火花。实践队首站探访蒙古族家庙,泛黄的族谱与斑驳的碑文,清晰记载着蒙古族先民从草原迁徙至闽南的历程。“家庙中既有蒙古族的祖训碑,又融入了闽南宗祠的建筑规制,这正是民族交往的鲜活见证。” 实践队员陈颖雯感慨道。

在 “翰林第” 古厝内,清代蒙古族进士的匾额与闽南传统 木雕相映成趣。据当地老人介绍,这座宅邸的主人曾在科举中崭露头角,其家族既传承着蒙古族的家训,又深谙闽南的耕读文化, 成为民族交流的典范。而燕山寺内,“草原图腾”与闽南佛教元素共处一堂,寺中留存的《燕山寺记》详细记载了蒙古族与汉族信众共同护寺的故事,诠释着 “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的交融智慧。

令队员们惊叹的是闽南红砖古厝里的“草原密码”:屋脊   上的蒙古包造型装饰、墙体中暗藏的云纹图腾,将草原文化与闽   南建筑美学完美融合。“每一块红砖都在诉说民族交融的故事。” 实践队指导老师表示,这些文化遗存正是各民族长期交融的生动   注脚。

研路线、促推广:激活文旅融合新动能

作为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全省民族乡村振兴示范点,小 坝村的文旅资源独具魅力。实践队通过三天走访调研,梳理出“寻根溯源线”“文化体验线”“生态休闲线” 三条研学路线,涵盖家庙、翰林第、燕山寺等核心景点,既突出蒙古族文化特色,又串联闽南乡村风光。

“我们计划通过系列小视频,带网友解锁‘藏在泉州的草原 风情’。”实践队员介绍,首期视频将聚焦 “古厝里的草原图腾”,用镜头展现文化融合的细节;后续还将邀请蒙古族村民讲述家族故事,让更多人了解小坝村的“民族共富” 实践。

此次实践活动不仅加深了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理解, 更以文旅推广为纽带,助力小坝村将文化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让这座山海间的蒙古族村落焕发新的生机。

文:严慧琳 朱翠兰     图:叶国论

Tags:外语 旅游 学院 同心 文旅创 实践 走进 探寻 民族 交融 密码 助力 文旅共 富之路 发布者:千寻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良心揭露柿饼市场惊天骗局!亲赴产地,发现富平柿饼真相! 下一篇百斤大西瓜切出100块免费请人吃瓜..
热门推荐

推荐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