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陆中企经济网
   

新人限时福利

中交一航局:高速试验员的毫厘级精度守护
2025-08-26 15:39:43 来源: 浏览:20

清晨五点,中交一航局沿黄高速民权至兰考段二标的沥青路面上,夜露微凉尚未散尽,实验室主任刘慧斌和他的检验团队已整装就位。那台红色的路面钻孔机如待命的精密仪器,在晨光中泛着专业的光泽。

当项目建设进入尾声,对沥青层的取芯检测便成了每日雷打不动的“质量问诊”,单幅每公里随机布设5点取样,他们都要精准地将沥青层完整取出,检测芯样的厚度和紧实度,这些数据是道路寿命的“体检报告”,不容偏差。

当取样机精准定位,启动瞬间,钻头低沉轰鸣。在刘慧斌的操作下,钻头径直刺入路面。队员们将清冽的水流均匀浇淋在高速旋转的刀片上,冷热相触的那一刻,白雾随水汽蒸腾,这是防止刀片过热、保护沥青不受灼伤的关键。与此同时,混合着碎石末和泥浆的污水从钻壁四周溢出,早有队员提前铺上厚实的吸水海绵,强大的吸力瞬间将污水“吞噬”干净,路面不留一丝污渍,这是专业操作中对施工环境的细致呵护。

此刻,刘慧斌全神贯注地锚定在取样机上。他手扶机架,粗犷的手指感受着每一丝震动频率,耳朵捕捉着马达运行时的声音变化。旁人听来是单调的噪音,但在刘慧斌耳中却是一幅动态的“路面结构声纹图”,钻头往下钻的速度、所受阻力的每一丝细微变化,都在传递着沥青层不同深度的结构情况。

“减速!稳住!”他突然抬手,声音清晰、穿透轰鸣。钻头正抵达沥青层之间的连接部分--这是芯样最脆弱的“力学关节”,也是最易出现材料分散的关键部位。刘慧斌屏住呼吸,缓缓收力,机器的咆哮声低沉下来,钻头如手术刀般小心翼翼地穿越层间界面。他知道,此刻的“慢”,是为了守护芯样的结构完整性,避免因晃动导致检测数据失真。

“下钻时要快,接头处要慢”——这10字诀是刘慧斌日复一日上千次操作积累的经验所得。初始的“快钻”,是为了最大限度减少对表层沥青的影响;层间连接的地方“慢过”,则是倾注全部耐心,呵护层间结合的完美。这一快一慢之间,藏着对材料特性的深刻理解。

钻头终于抵达预定深度,刘慧斌凭借“手感标尺”精准判断。这个深度要恰到好处:既要完整取出上面层、中面层、下面层三层沥青结构,又不能触及下方的水稳层造成结构破坏。他匀速提起钻杆,钻杆带着芯样缓缓上升,取芯夹精准卡住顶端,一段灰黑色圆柱体被完整取了出来,断面清晰呈现三层沥青紧密咬合的纹理,层间过渡自然没有松散。

刘慧斌小心翼翼地托起芯样,细细抚过每一层衔接的断面,确认没有材料分散、无空洞后,紧绷的下颌线才缓缓舒展:“此芯样层间结合紧密,完整度合格。”队员们立刻用清水冲洗芯样表面,水流带走浮沉,沥青的真实色泽与纹理显露。拿出卡尺,测量每一层的厚度,数据被记录。他们凝神观察三层结合处的细节,确认无任何松散或离析迹象,然后在芯样侧面标注好桩号、位置和时间,将其稳妥地放在车上。这些沉默的圆柱体,即将在实验室里接受更严苛的“体检”。

最终的检测报告给出权威结论:各面层紧实度均符合规范和设计要求。

每一段成功取出的芯样,都是对毫厘精度的执着追求,是在轰鸣中用双手感知、用耳朵捕捉的路面“结构密语”。刘慧斌和他的团队,正是这条高速路上最专注的“听诊人”,用日复一日的严谨与技艺,默默守护着千万人脚下的坦途。(通讯员 杨英)

Tags:高速 试验 精度 守护 发布者:千寻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良心揭露柿饼市场惊天骗局!亲赴产地,发现富平柿饼真相! 下一篇科龙静省电Ultra获行业大奖,性能..
热门推荐

推荐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