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陆中企经济网
   

新人限时福利

瑞典社会民主党价值社会主义观研究
2023-12-25 15:25:42 来源: 浏览:20

作者简介

王秋准,1981年2月生,河南省南阳 市人。2009年毕业于聊城大学世界共运研 究所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专业,获法学硕士学位。现就职于广州软件 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主要从事科学社会主义、当代世界社会主义的研究。近 年来,主持、参与省级、校级课题多项,在核心刊物和省级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0多篇。

内容摘要

全书主要由导论、瑞典社会民主党社会主义观的演化情况、价值社会主义观形成的关键因素、价值社会主义观的基本内容、关于价值社会主义观的几点理论思考五部分构成:

导论部分主要阐述了选题缘由、研究意义、研究现状、研究思路和方法、创新与不足。

第一章主要探究了瑞典社会民主党社会主义观的演化情况:在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中,面对历史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以及形势的改变,为了更好地适应选民的需要,同时,也为了自身更好地发展,瑞典社会民主党总是不断地去反思、总结自己的经  验,构筑自己的理论大厦,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社会主义提出  了不同的认识和看法,形成了具有阶段性特征的社会主义观。这些社会主义观可分为科学社会主义观、功能社会主义观和价值社  会主义观。

第二章主要探究了价值社会主义观形成的关键因素:在功能社会主义观基础上,瑞典社会民主党逐渐确立了价值社会主义观。这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最关键的因素应是宏观背景的推动作用、欧洲同伴的借鉴作用以及国内实情的决定作用。

第三章主要探究了价值社会主义观的基本内容:通过分析瑞典社会民主党的党纲,再以它的主要领导人和重要理论家的代表著作和言论为参考,围绕着瑞典社会民主党关于社会主义指导思想、社会主义目标、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社会、社会主义基本价值、社会主义国际政策的认识,把瑞典社会民主党的价值社会主义观较为完整地呈现了出来。

第四章是关于价值社会主义观的几点理论思考:以辩证唯物

3

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围绕着瑞典社会民主党的价值社会主义观进行了理论思考。价值社会主义观的实质是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体系,与科学社会主义有着原则性的区别,但是不可否 认,它在一定程度、一定范围上代表了中下层人民的利益,呈现出一定的合理性和进步性。对于其合理成分,我们应注重批判地吸收和借鉴。但是,绝对不能照抄照搬。

关键词: 瑞典社会民主党;价值社会主义观;研究

日录

导论 1

一、选题缘由和研究意义 1

二、研究的现状 5

三、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11

四、创新与不足 12

第一章  瑞典社会民主党社会主义观的演化情况 15

第一节科学社会主义观 16

第二节功能社会主义观 19

第三节价值社会主义观 25

第二章  价值社会主义观形成的关键因素 31

第一节宏观背景的推动作用 32

第二节欧洲同伴的借鉴作用 36

第三节国内实情的决定作用 40

··

第三章  价值社会主义观的基本内容 47

第一节关于社会主义指导思想 48

第二节关于社会主义目标 51

第三节关于社会主义道路 53

第四节关于社会主义社会 55

第五节关于社会主义基本价值 59

第六节关于社会主义国际政策 67

第四章  关于价值社会主义观的几点理论思考 71

第一节   与科学社会主义有着原则性的区别    72

第二节   其呈现出一定的合理性和进步性 74

第三节   可以借鉴其合理成分,但绝不能照搬    75

参考文献 77

附录 83

后记 98

著者已发表的、可参考的其他相关学术成果:

组织力提升视角下国外政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J].新视野,2018(6).(一作)

论伯恩施坦“修正主义”的不同内涵 [J].中文信息,2016(3).(独立)

第二次科技革命与伯恩施坦思想的转变 [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1(7).(独立)

瑞典社会民主党政坛沉浮的原因及启示 [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11( 1).(一作)

前东欧国家共产党党内民主建设的教训与启示 [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8(5).(二作)

重新认识二战后东欧共产党和社会民主党的合并 [J].西伯利亚研究,2008(2).(独立)

东欧共产党社会民主党化探析 [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独立)

导论

一、选题缘由和研究意义

(一)选题缘由

实现社会主义是人们长期以来不懈追寻的理想。从1516 年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面世算起,五百多年来,人们在追逐社会主义理想的道路上,实现了从空想社会主义到科学社会主义 理论诞生,再到社会主义实践的一次次飞跃。  ①

19 世纪末期,垄断资本主义的飞速发展促使着资本主义在经济、政治、社会等方面发生了深刻的变革,这为以伯恩施坦为首的修正主义的成长提供了适宜的土壤。修正主义的泛滥导致了第二国际的革命性质逐渐减弱,同时,也推动着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分化和改组朝着更加明朗化的方向发展。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初期,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在组织形式和理论体系方面的分野逐渐确定下来。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中出现了科学社会主义及其政党——共产党和民主社会主义及其政党——社会民主党,两分天下、互相对峙的局面。在此之后一百多年的历史进程中,它们虽然在“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夺取政权”等问题上存在着根本的分歧,但是不可否认,它们都以各自所特有的方式在东西方的

①   关于社会主义发展史,可参看:

高放 . 社会主义思想史(上、下册)[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高放 . 当代世界社会主义新论 [M]. 贵州: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

江流 . 20——21 世纪:社会主义的回顾与展望 [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黄宗良等 . 世界社会主义的历史和理论 [M]. 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5.

李琮 . 当代资本主义新发展 [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 奥 ] 尤·布劳恩塔尔 .国际史(三卷)[M].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 美 ] 卡尔·兰道尔 . 欧洲社会主义思想史 [M]. 北京:商务印书馆,1994.

政治舞台上,改变着世界历史的进程,推动着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朝着多样性的方向发展。目前,科学社会主义和民主社会主义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中影响最大、波及范围最广的两大流派。  ①

瑞典社会民主党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中的一支奇葩,是民主社会主义践行的代表,被称为“西方社会民主党的典范”。因此,管中窥豹,通过对瑞典社会民主党的社会主义观进行研究,能更  好地认识社会民主党和民主社会主义。

对理论表现出较强的兴趣,且总是处于理论探索前沿的瑞典  社会民主党,在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中,不断地反思、总结自己的经验,构筑自己的理论大厦,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社会主义提出了不同的认识和看法,形成了具有阶段性特征的社会主义观。这些社会主义观可分为科学社会主义观、功能社会主义观和价值社会主义观。在瑞典社会民主党的思想历程中,1960 年是具有一定转折意义的节点,因为瑞典社会民主党明确打出了“价值”的大旗,这标志着价值社会主义观大幕的拉开。而自1960年以来,瑞典社会民主党在价值社会主义观指导下,取得了辉煌的政绩,但也暴露了一些问题,如在福利制度建设方面。因此,

①   关于社会民主党、科学社会主义与民主社会主义之间关系、共产党和社会民主党之间关系,可参看:

林建华 .比较与借鉴:东西方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M]. 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5.

林建华等 . 世界工人运动中的国际性组织史纲 [M]. 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5.林建华,董泉增 . 当代西欧社会民主党论纲 [M]. 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1995.

林建华 . 社会党国际论纲 [M]. 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赵明义 . 科学社会主义与民主社会主义 [M]. 济南:黄河出版社,1999.

黄宗良、林勋健 . 共产党和社会民主党的百年关系史 [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蒲国良、熊光清 . 全球化进程中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 [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王学东、陈林 . 九十年代西欧社会民主主义的变革 [M]. 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 苏 ]H·T·西比列夫 . 社会党国际 [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

重点探究瑞典社会民主党的价值社会主义观,就显得很有必要。

(二)选题意义

一是,有利于深化对瑞典社会民主党的认识。

成立于 1889 年的瑞典社会民主党,在跨世纪的发展历程中,从小到大,逐渐成为瑞典政治舞台上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深深  地影响着瑞典的发展。1897 年,瑞典社会民主党在《爱尔福特纲领》的基础上制定了其首份党纲,宣称党的目标是科学社会主义,要实现生产资料社会化和建立无阶级的社会。1914 年,它成为议会第一大党。1917 年 10 月,首次入阁,与自由党组成联合政府。1920 年 3 月,首次组成一党内阁。192l——1923 年和1924——1925 年,两次单独执政。自1932 年取得议会选举胜利至今的 90 年中,它在比例代表制、多党民主制下已累计执政(包括单独和联合组阁)72 年,在瑞典确立了举世瞩目的“瑞典模式”,使昔日的“海盗之国”成为了世界上最发达、最清廉的国家之一。瑞典社会民主党在北欧那个面积仅有 45 万平方公里,人口只有 800 多万的小国里创造的一个个奇迹引起了世人的普遍关注。国内不少学者对瑞典社会民主党的历史、执政经验和理论  政策,以及“瑞典模式”等进行了大量研究,但对瑞典社会民主党社会主义观的系统研究还是缺乏的,这不利于对瑞典社会民主党,以及民主社会主义的认识。

二是,有利于深化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认识。

研究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既要研究现实社会主义国家,也要研究包括资本主义国家在内的其他国家的共产党和社会民主党对社会主义的认识。社会民主党和共产党本是同宗同源,在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才祸起萧墙、分道扬镳。从此,开始了相互间的指责和诋毁。在中国共产党带领下,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奋斗,终于在 1949 年建立了新中国,揭开了中华民族的新篇章。在东西方冷战背景下,作为社会主义阵营中一支重要力量的中国,也加

入了到了共产党和社会民主党、科学社会主义和民主社会主义间的指责和诋毁中来。受此影响,国内学术界对社会民主党和民主社会主义的研究多年处于停滞状态,虽然也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有很大一部分是站在意识形态斗争的角度为相互间的指责和诋毁服务的,缺少应有的客观性和理性。直到 80 年代,随着中国共产党与社会民主党间交流和了解的增多,国内学术界才逐渐开 始注重对社会民主党和民主社会主义的研究,涌现了不少高质量的研究成果。瑞典社会民主党是践行民主社会主义的范例,“西方社会民主党的典范”。通过对其社会主义观的研究,可以深化我们对民主社会主义的认识,进而有利于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认识。

三是,有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

社会民主党的民主社会主义是同共产党的科学社会主义相对立的改良主义思想体系,是不适合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国情的思想体系,我们绝不可盲目推崇民主社会主义。我们应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继续搞好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建设。经过改革开发多年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是能够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但是,任何思想理论只  有随着历史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形势的改变而不断地丰富、发展,同时,注重对其他理论的吸收和借鉴,才能使自己获得  更好得发展。在目前世界社会主义的众多流派中,民主社会主  义是仅次于科学社会主义的第二大流派。战后几十年间,社会  民主党在民主社会主义指引下,力量和影响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已从主要影响地欧洲扩展到了六大洲。作为社会民主党典范的  瑞典社会民主党在其社会主义观指引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  大成就,成为了许多国家社会民主党和其他类型政党学习的典范。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瑞典社会民主党社会主义观应能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提供可资借鉴的地方。

二、研究的现状

(一)国内的研究现状

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国内学术界对瑞典社会民主党的研究十分薄弱,没有出现一部专门研究瑞典社会民主党的学术著作,也没有出现一篇关于瑞典社会民主党的学术论文。这一时期,主要是翻译了几部关于瑞典历史的著作,如安德生的《瑞典史》(1959 年版),以及出现了几部介绍瑞典的书籍,如北京大学国 际关系学院编纂的《北欧四国瑞典挪威丹麦冰岛》(1977 年版)。通过散落在这些著作中的有关瑞典社会民主党的文字,人们对瑞典社会民主党有了初步的了解。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内学术界对瑞典社会民主党的研究逐渐深入,研究的领域也越来越宽泛。特别是在 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后,国内出现了关于瑞典的研究热潮,不少学者也把眼光投向了瑞典社会民主党,取得了不少高质量的研究成果。纵观国内学者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对瑞典社会民主党的历史进行研究。

国内学术界对瑞典社会民主党历史的研究开始的较早,也较为成熟。1987 年 12 月,刘国来和周永铭在中国人民大学召开的有关瑞典问题的研讨会上,提交了《瑞典社会民主党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较早地、较详细地考察了瑞典社会社民党的历 史发展。本人的师兄袁群博士在其博士论文《瑞典社会民主党的历史、理论与实践》( 云南人民出版社,2009年出版 )中,以时间为线索,对瑞典社会民主党百余年的发展史进行了详细解读和系统梳理,把其发展史划分为瑞典社会民主党的建立与初涉政坛、瑞典社会民主党执政的黄金时期与瑞典模式的形成、瑞典社会民主党的政坛沉浮与新探索、世纪之交瑞典社会民主党的新机遇与新挑战四个阶段。本人和姜红梅同志合写的《瑞典社

会民主党政坛沉浮的原因及启示》,载在《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11 年第 1 期,分析了冷战后瑞典社会民主党在政坛的沉浮轨迹,提出瑞典社会民主党冷战后的发展呈现出了“低落—— 回 归——高涨——低落”的“n”字形沉浮轨迹,同时还分析了其 沉浮背后的政治、经济、科技和社会因素。

2. 对瑞典社会民主党的指导思想进行研究。

中共中央党校科研办公室等单位对包括瑞典社会民主党在内的一些社会党的重要文件进行了汇编、选编,为本研究的开展提供了十分宝贵的资料,代表性书籍有:《各国社会党重要文件汇编》(世界知识出版社,1959 年版)、《各国社会党重要文件汇编(第二辑)》(世界知识出版社,1962 年版)、《社会党重要文件选 编》(中共中央党校科研办公室发行,1985 年版)、高放等主编 的《当代世界社会主义文献选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社会党国际和社会党重要文件选编》(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3 年版)。

高锋(1971 至 2000 年四次在中国驻瑞典使馆工作,曾任使  馆参赞和驻哥德堡总领事。2001 年至 2003 年任外交部档案馆参赞。)对瑞典社会民主党进行了跟踪研究。他凭借着工作优势和  语言优势,对瑞典社会民主党的党纲进行了翻译和研究,为学者  们深入研究瑞典社会民主党的思想提供了十分宝贵的一手材料。他发表了《瑞典社会民主工人党党纲——2001 年 11 月 6日威斯特罗斯代表大会通过》,载在《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03 年  第 1 期;《从党纲的八次修改看瑞典社民党的理论创新与调整》,载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2008 年第 1 期;瑞典社会民主党纲领  (上、下)——2013 年 4 月 6日社会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通过》,载在《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3 年第 4、5 期。2009 年,中央  编译出版社出版了由高锋同志和时红同志编译的《瑞典社会民主主义模式——述评与文献》,该书整理翻译了瑞典社民党历次代

表大会所通过的九个党纲,还编入了瑞典社会民主党前主席卡尔 松和意识形态专家林德格伦合著的《什么是社会民主主义?》的 小册子,以及考克和冯西斗两位瑞典社会民主党意识形态专家的一些著名文章。该书为国内学术界研究瑞典社会民主党的思想提供了巨大便利。

在一些关于社会民主党的著作中,学者们对瑞典社会民主党  的指导思想也进行了论述,如金重远的《战后西欧社会党》(上  海人民出版社,1997 年版)、向文华主编的《冷战后社会党研究》(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 年版)、林建华主编的《冷战后欧  盟诸国社会民主党政坛沉浮研究》(人民出版社,2010 年版)、 张世鹏的《西欧社会民主主义政党指导思想的历史演变》(山东  人民出版社,2014 年版)等。

3. 对瑞典社会民主党的理论政策进行研究。

瑞典社会民主党在福利制度建设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引起了国内学者的极大关注。福利制度建设方面的理论政策成为了国内学者研究瑞典社会民主党理论政策的重点,涌现出了大量的、很有见地的研究成果。比较早的、影响比较大的著作有黄范章的《瑞典福利国家的实践与理论——“瑞典病”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 年版;商务印书馆,2016 年再版),该书从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角度,对瑞典社会民主党社会保障制度的利弊进行了介绍和分析,对闻名于世的瑞典“全面福利国家”的制度、政策与法令所做的系统的介绍与分析。该书不仅引用了大量官方的数据资料,还提供了通过个人对医院、养老院的亲身考察及对当事人的一些访谈所得到的第一手资料。除此之外,代表性的著作还有黄安淼、张小劲的《瑞典模式初探》(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9 年版)、刘玉安的《北欧福利国家剖析》(山东大学出版社,1995 年版)、周弘的《福利国家向何处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年版)、粟芳、魏陆等编著的《瑞典社会保障制

度》(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 年版)等。

在学术论文方面,也出现了大量卓有见地的研究成果,代   表性的成果有金日的《瑞典福利国家和社会民主党》,载在《当   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1983 年第 1 期;高峰、许福瑞的《瑞典的“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载在《科学社会主义》1989 年第3 期;杨迟的《瑞典模式的演变及当今瑞典社民党的政治定位》,载在《国际论坛》2002 年第 6 期;高锋的《瑞典社会民主党的理论、政策创新与瑞典历史变迁》,载在《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02 年第 4 期;姜跃的《瑞典社会民主党的理论创新与政策调   整》,载在《中共珠海行政学院学报》2008 年第 3 期。

4. 对瑞典社会民主党的执政实践进行研究。

瑞典社会民主党自 1932 年取得议会选举胜利后至今的 90 年中,在比例代表制、多党民主制体制下已累计执政(包括单独和联合组阁)72 年,且其清廉指数一直排在世界前列,创造了政党史上的一个奇迹。瑞典社会民主党的执政成就,引起了国内学术界的关注,围绕着瑞典社会民主党执政经验、瑞典社会民主党廉政建设等,国内学者进行了深入研究,出现了不少高质量的研究 成果,代表性的成果有:

班秀萍的《瑞典社会民主党执政经验研究》,载在《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 年第 3 期,提出瑞典社会民  主党长期执政的成功经验有理论上的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实践  中的政治妥协、阶级合作政策以及注重党自身的建设、不断提高  执政能力等。梁晓宇的《建设服务型政党:瑞典社会民主党执政  经验借鉴》,载在《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15 年第 5 期,指  出瑞典社会民主党重视廉政建设、以廉政凝聚民心,保持执政队  伍的纯洁;搞好基层组织建设、夯实执政根基;重视社会公正、追求平等经验,对中国共产党十八大后提出推进服务型政党建设  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林德山的《瑞典社会民主党长期执政的历

史经验与现实挑战》,载在《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22 年第1期,指出坚持平等而务实的执政理念、独特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政策体系以及稳固的政治基础是瑞典社会民主党保持长期执政能力的关键。

总之,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国内学术界对瑞典社会民主党的研究十分薄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内学术界对瑞典社会民主党的研究逐渐深入,研究领域越来越宽泛,研究成果越来越成熟和理性,取得了不少高质量的研究成果。但对瑞典社会民主党 社会主义观的系统研究仍然缺乏,目前仅有师兄袁群博士的《瑞典社会民主党的社会主义观探析》,载在《社会主义研究》2009年第 5 期。再者,就是学者邹升平对瑞典社会民主党的社会主义 观的相关方面进行了研究,发表了《瑞典社会民主党的资本主义观评析》,载在《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 年第1 期;《瑞典社会民主党的平等观评析》,载在《学术论坛》2014年第 4 期;《瑞典社会民主党的民主观探析》,载在《社会主义研究》2012 年第 4 期。

(二)国外的研究现状

以左翼政治学者和社会民党党内的理论家为主体的国外学者们比较早地对瑞典社会民主党进行了研究,出现了不少研究成 果。国内学者翻译了一批具有较高研究价值的著作,为研究瑞典社会民主党的社会主义观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材料。对这些研究成 果进行梳理、归类,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 关于瑞典历史方面,也涉及到瑞典社会民主党的,代表性著作有:什拉浦金的《瑞典》、安德生的《瑞典史》等。安德生的《瑞典史》,是介绍瑞典的一部完整著作,全面介绍了瑞典的历史发展、政治、经济、军事、和艺术等,也包括了对瑞典社会民主党的介绍。

2. 关于瑞典社会民主党政治方面的,代表性著作有:福尔

默·威斯蒂的《北欧式民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 年版)、佩里·安德森和帕屈克·卡米勒主编的《西方左派图绘》(江苏人民出版社,2002 年版)等。更具代表性的是斯·哈登纽斯的《二十世纪瑞典政治》(求实出版社 ,1990 年版),该书以瑞典模式的形成和演变为主线,介绍了从本世纪初起,尤其是战后以来的瑞典政治、经济、内政、外交、国防、社会改革、党派斗争等情况,从政治上探讨了瑞典成为 20 世纪九十年代那样的原因。

3关于瑞典社会民主党经济方面的,代表性著作有:冈纳·阿德勒—卡尔松的《职能社会主义》(1969 年版);克拉克·埃克隆德的《现代市场经济的理论与实践一“瑞典模式”的经验与教训》(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5 年版)、鲁道夫·麦德内尔的《工人运动与雇员投资基金》(1981年版)。

4. 关于瑞典社会民主党思想理念方面的,代表性著作有:廷  格斯坦的《瑞典社会民主党的思想发展》(托多瓦出版社,1973  年版);G·D·H. 柯尔的《社会主义思想史》(1994 年版);廷格斯坦的《瑞典社会民主党人:其意识形态的发展》(1973 年版),该书从瑞典社会民主主义的起源、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与社会的关系、与国家和民主的关系、与民族和国防的关系、与  基督教和教会的关系等进行了描述,较好地呈现了早期瑞典社会  民主主义政治理念的全貌。

5. 关于瑞典社会民主党理论政策方面的,代表性著作有:利昂·D. 爱泼斯坦的《西欧民主国家的政党》(1980年版);弗·希什金娜、斯·希什金的《现代斯堪的纳维亚社会民主党的理论与实践》(1983年版);考斯塔·艾斯平一安德森的《转变中的福利国家》(2003 年版);沃尔夫冈·麦克尔、亚历山大·佩特林等的《社会民主党的改革能力:西欧六国社会民主党执政政  策比较》(2009 年版)。

三、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一)研究的思路

全书主要由导论、瑞典社会民主党社会主义观的演化情况、价值社会主义观形成的关键因素、价值社会主义观的基本内容、关于价值社会主义观的几点理论思考五部分构成:

导论部分主要阐述研究的意义、研究的现状、研究的思路和方法、论文的创新与不足等问题。

第一章是瑞典社会民主党社会主义观的演化情况。瑞典社会民主党在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中,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社会主义提出了不同的认识和看法,形成了具有阶段性特征的社会主义观。这些社会主义观可分为科学社会主义观、功能社会主义观和价值社会主义观。

第二章是价值社会主义观形成的关键因素。价值社会主义观的形成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本文将从三个最关键的方面,即国际宏观背景的推动作用、欧洲同伴的借鉴作用以及国内实情的决定作用,进行探讨。

第三章是价值社会主义观的基本内容。通过分析瑞典社会民  主党的党纲,再以它的主要领导人和重要理论家的代表著作和言  论为参考,围绕着瑞典社会民主党关于社会主义指导思想、社会  主义目标、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社会、社会主义基本价值、社会主义国际政策的认识,把瑞典社会民主党的价值社会主义观  较为完整地呈现出来。

第四章是关于价值社会主义观的几点理论思考。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围绕着瑞典社会民主党的价值社会主义观进行理论思考。

(二)研究的方法

第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分析方法。该研究将

站在历史发展的高度,紧把历史发展的脉络,采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相结合、历史分析与逻辑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第二,文献查阅法。通过广泛查阅图书资料和电子资源,搜集国内外与本研究有关的重要文献,包括学术专著、权威性学术论文、权威统计数据等。

第三,理论分析法。采用理论分析法来研究价值社会主义观的演化过程、形成的关键因素、基本内容等。

四、创新与不足

(一)创新

一是选题上的创新。国内学术界对瑞典社会民主党的理论政策、执政经验等进行了较为深入得研究,但对瑞典社会民主党社会主义观的系统研究还是匮乏的,这不利于对瑞典社会民主党的  认识。本研究以瑞典社会民主党的价值社会主义观为研究对象,实现了选题上的创新。

二是内容上的创新。本研究不仅注重从瑞典社会民主党的党纲、相关文件,以及党的重要人物的言论等理论性材料中去找论据,而且也注重对瑞典社会民主党历史发展脉络的把握,放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潮流中去考查瑞典社会民主党的价值社会主义观。

(二)不足

一是相关参考资料匿乏且分散,增加了研究难度。如前所述,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国内学术界对瑞典社会民主党的研究  十分薄弱,没有出现一部专门研究瑞典社会民主党的学术著作,也没有出现一篇关于瑞典社会民主党的学术论文。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内学术界对瑞典社会民主党的研究逐渐深入,研究的领域也越来越宽泛。特别是在 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后,国内才出现了关于瑞典的研究热潮,不少学者也把眼光投向了瑞典社会民主

党。但是,截止到目前,相当一部分可参考的资料仍是分散在题材不同的文献中,这给资料的梳理增加了相当大的难度。

二是缺乏实地调查研究。由于时间和经费等多种因素,作者无法亲赴瑞典,对瑞典社会民主党进行调查分析,这是本研究的一大缺憾,可能会影响到研究成果的质量。

瑞典社会民主党社会主义观的

演化情况

“对理论表现出较强的兴趣”,且总是“处于理论探索前沿”①   的瑞典社会民主党,在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中,面对历史的发  展、社会的进步以及形势的改变,为了更好地适应选民的需要,同时,也为了自身更好地发展,总是不断地去反思、总结自己的  经验,构筑自己的理论大厦,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社会主义提  出了不同的认识和看法,形成了具有阶段性特征的社会主义观。这些社会主义观可分为科学社会主义观、功能社会主义观和价值  社会主义观。

第一节  科学社会主义观

在瑞典社会民主党早期,瑞典社会民主党人明确将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之一,并将生产资料国有化、社会主义制度等体现科学社会主义本质的东西作为自己的追求。因此,在此时期,瑞典社会民主党关于社会主义的认识和看法更多地体现为科学社会主义观。

“早在 1848 年《共产党宣言》发表当年,瑞典作家帕·哥德雷克就翻译出版了瑞典文译本。”②但是,由于没有先进的工人阶级与强大的工人运动载体,所以此时马克思主义对瑞典社会的影响甚微。在第一国际和其它国际支部,特别是成立于 1871 年的丹麦支部的影响下,瑞典的工人阶级及其先进的知识分子也开始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去分析其国内外形势和本国的工人运动,并由此推动了瑞典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据统计,从1881——1887年,在瑞典共有 43 名鼓动家 (agitator) 从事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工

①    向文华 . 斯堪的纳维亚民主社会主义研究 [M]. 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180.

②   [ 美 ] 卡尔兰道尔 . 欧洲社会主义思想与运动史(上)[M]. 北京:商务印书馆,1994,579.

作,其中包括瑞典社会主义运动的创始人奥·帕尔姆、阿·丹尼尔森以及瑞典社会民主党的创始人布兰亭等,而帕尔姆则平均一个月走访一个地方进行宣传工作,这就进一步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瑞典的传播。①1888 年,阿·丹尼尔森在拟定的一个社会主义纲领草案中表述了《共产党宣言》的许多重要原理,起到了在工人运动中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作用。总之,马克思主义在瑞典的广泛传播已为瑞典社会民主党的成立准备了思想条件。

1889 年 4 月19——22日,瑞典全国16 个社会主义俱乐部和51 个工会俱乐部的 49 名代表在斯德哥尔摩举行会议,宣布成立 瑞典社会民主工人党,提出“党的目标是科学社会主义,实现生产资料社会化和没有阶级的社会”②。尽管当时的瑞典社会民主党在全国只有党员 3194 人,且在组织上比较松散、缺乏严格的纪律和有力的领导核心,但它的成立为瑞典社会主义运动和工人运动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接踵而至的第二国际的成立大会上 ( 第二国际成立于 1889年,同年,瑞典社会民主党加入第二国际 ),包括瑞典社会民主党在内的各国社会民主党共同提出了“社会主义者的目标是从政治上和经济上剥夺资本家阶级,实现生产资料社会化”的口号,并通过了“在一切重大问题方面都站在马克思主义立场上的决议”。③可以看出,当时的瑞典社会民主党“实际上也把自己的纲领和策略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④。

由于种种原因,瑞典社会民主党在1889 年的成立大会上没

①    Peter Hedstrom,Richard Sandell and CharlottaStme,MesolevelNetworksand theDiffusionofsocialMovements:TheCaseoftheSwedishSocialDemocraticParty,AmericaJournalofSociology,2000 Volume106 Number1, p.147.

②   各国社会党手册 [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117.

③中共中央编译局 . 选集 ( 卷 2)[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

④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 . 列宁选集 ( 卷 2)[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

有讨论党的纲领问题,直到1897 年,它才在爱尔福特纲领的基础上拟定了首份党纲,宣称党的目标是科学社会主义,并庄严宣告:“社会民主党不同于任何其它政党,旨在彻底改造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组织,实现工人阶级的社会解放,来保证和发展精神和物质文化”,并指出,工人阶级的解放只有“通过消灭对生产资料的私人资本主义垄断并把它变为社会公共财产,用一种社会主义生产来代替无计划的商品生产”才能达到。①从这里人们不但可以看到马克思主义关于阶级斗争的内容,而且也可以发现它的目标是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

1905 年 2 月,瑞典社会民主党在第六次党代会上对1897 年党纲进行了首次调整,但是,除了在政治纲领中突出了公民与工会权力,以及针对工业化带来的大批农民破产问题而首次提出了保护小农利益的问题外,“大会对党的基本纲领没有做实质性改动”②。1911 年,瑞典社会民主党再次修改党纲,但也只是在坚持原有基本立场上的调整。

1920 年,瑞典社会民主党在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上,又一次讨论并修改了党纲。此次党纲坚持了前三份党纲的基本立场,即  “党的目标是科学社会主义,实现生产资料社会化和建立没有阶级的社会”③ ,但在用词上更加激进。新党纲在其宗旨部分宣称,“社会民主党不同于其他政党,其目的是要完全地改造资本主义  社会的经济组织并实现被剥削阶级的社会解放。”④在这里,“被剥削阶级”替换掉了 1911 年党纲中的“实现被压迫阶级的解放”。

①   瑞典社会民主党党纲——1897 年 7 月 4  日斯德哥尔摩党代会通过 [EB/OL].http://www.marxists.org/history/international/social-democracy/sweden/program-1897.htm

②   高锋 .从党纲的八次修改看瑞典社民党的理论创新与调整 [J].世界社会主义运动,2008(1):45-49.

③   各国社会党手册 [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120.

④   高锋 .从党纲的八次修改看瑞典社民党的理论创新与调整 [J].世界社会主义运动,2008(1):45-49.

对此,1920 年党纲解释为,“统治着现代社会的资本主义剥削,使工业化发展所带来的工人与资本家之间的矛盾已经扩大为囊括整个社会的被剥削者与资本主义剥削者之间的矛盾”,因此,“社  民党愿意团结并从政治上组织被剥削阶级,明确他们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他们的阶级斗争目标和道路,夺取政治权力以便按发展本身所指示的道路和秩序,实现社会的社会主义的组织”。①

第二节  功能社会主义观

虽然瑞典社会民主党确立了科学社会主义观为指导思想,但 是社会改良主义思想从瑞典社会民主党建立开始就占了重要地位。随着社会的发展,在多种因素作用下,社会改良主义思想占的分量越来越多,最终使功能社会主义观得以确立。

瑞典社会民主党在 1889 年的成立宣言中明确否定暴力革命思想,提出只“以符合人民自然愿望的手段去夺取政权,绝不追求暴力革命”,把争取普选权看作是和平解决重大社会问题的“唯一途径”,是改造社会“最重要的手段”。②

特别是在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随着伯恩施坦修正主义的出现、蔓延和泛滥,瑞典社会民主党也像第二国际欧洲大陆的各国社民党一样深受影响,经过分化和改组,逐渐走上了通过议会进行合法斗争来夺取政权的道路。瑞典社会民主党1905 年和1911年的修改党纲都突出了开展议会工作的重要意义,并提出党的首要任务是参加议会选举和争取普选权。

1914 年,瑞典社会民主党的议席升到了73 席,首次成为议

①   高锋 .从党纲的八次修改看瑞典社民党的理论创新与调整 [J].世界社会主义运动,2008(1):45-49.

②   李兴耕 . 当代西欧社会党的理论和实践 [M]. 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1989,267.

会第一大党。随着瑞典社会民主党在议会中力量的增强,党内的  左、右两派再次发生了关于社会民主党人参加政府的争论。在  1914 年的党代会上,布兰亭指出:“现在要由党代表大会来决定,我们究竟是举行民主合作的路线,同那部分和我们具有相同看法  的资产阶级左翼进行合作,以便通过必要的改革去实现我们的目标呢,还是根据原则,使我们自己成为一个孤立的党呢?现在代  表大会必须决定,是应该采取预备措施呢,还是党——在其他人  而不是我担任主席的情况下——应该独行其事,不考虑国内政  策的后果呢?”①经过激烈辩论,大会最终决定在原则上不反对接受政府所交付的任务,从而作出了类似“米勒兰主义”的决定。1917 年,瑞典社会民主党与自由党合作组成联合政府并与1918年成功实现了普选权改革。

瑞典社会民主党在 20 世纪二十年代曾三次单独组阁。在三次单独组阁中瑞典社会民主党都主张实行国有化和国家干预。但是,由于“社会党人尚未成为绝对多数,当它上台执政时也没有建立可靠的联盟,因此他们无法实施协调一致的经济计划。社会党人不得不在杂乱无章的情况下处理一些具体问题”②,“经济上的国有化和其他社会主义措施都未能实行”③。理论和现实间的尖锐矛盾在当时的党内引起了深刻的反思和激烈的争论,同时也推动着瑞典社会民主党进行深刻得理论反思。

1926 年,该党理论家尼尔斯·卡莱比 (Nils Karleby) 在其专著《面对现实的社会主义》中提出,“所有权”不是与生俱来的,它是国家通过法律所规定的对某一物品的支配形式,国家可通过

①   [ 美 ] 卡尔·兰道尔 . 欧洲社会主义思想与运动史 ( 上 )[M]. 北京:商务印书馆,1994,594.

②   [ 法 ] 雅克·德罗兹 . 民主社会主义 (1864—1960 年 )[M].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1985,308.

③   [ 英 ] 威廉佩·E·特森、阿拉斯泰尔·H·托马斯 . 西欧社会民主党 [M].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3,296.

立法剥夺它,也可以通过修改法律来限制或改造它。“社会主义”可以通过立法或相关的经济、社会政策对私人资本进行一定地限 制、引导来实现,并不需要一定要建立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本    特征的经济社会制度。私人资本可通过社会民主党政府的立法来 进行限制;地租、资本利润可通过税收和财政政策来进行再分 配;工人阶级经济平等的社会地位可通过社会政策来实现,如通 过教育、培训等措施增加高级职业机会,减少低级职业岗位。

卡莱比的分析对年轻一代和后来的几代社民党人产生了巨大影响。“20 世纪 60 年代,他的观点经常被称为功能社会主义。”①他的思想成为了“功能社会主义”理论的核心。

该理论将彻底改造资本主义私有制以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用社会主义制度代替资本主义制度等科学社会主义的本质精神从  社会民主主义中剔除掉了,而代之以通过立法等手段来实现社会  主义目标的功能。从一定程度上可以说,这里的“功能”就是“改良”,功能社会主义在某种程度上可称为社会改良主义。“功能社会主义”使瑞典社会民主党走出了前面所提到的理论与现实严重脱节的困境,并为其随后提出新的社会经济政策和其它社会  变革理论奠定了思想基础。

其实,瑞典社会民主党的领导人也在积极探寻解决理论与现实脱节问题的答案。“布兰廷事实上已经在努力寻找这样的道路,这就是以改良主义与和平方式实现瑞典式的社会主义”② ,而其晚  期思想的基本内容已为,“通过改良的和和平的方式,建立一种以瑞典独特条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③。遗憾的是他没来得及实现自己的理想就与 1925 年去世了,但是,他的思想却遗留了下来,

①    [瑞典]比扬·冯西斗作、高锋译 . 瑞典社会民主党党纲述评 [J].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9(3):61—64.

②   张契尼、潘琪昌 . 当代西欧社会民主党 [M]. 北京:东方出版社,1987,177.

③   [ 瑞典 ] 赫伯特·廷格斯坦 . 瑞典社会民主党意识形态的发展 [M]. 斯德哥尔摩:托 多瓦英文版,1973,250.

并深深地影响着他的后来者。

1925 年,阿尔宾·汉森接替去世的布兰廷成为党的第二任主席,扛起了布兰廷打算扛但没来得及扛的改良大旗。上任不久,汉森就“轻而易举地使瑞典社民党在理论与实践上完成了向社会改良主义的彻底演变”①。

1928 年左右,汉森提出了人民党思想,指出“党应当称自己为人民的党”,因为在其看来“阶级概念不利于党在现实中活  动,而人民的概念有助于获得合作,实现党的目标”。②与此同时,汉森还相应地为瑞典社会民主党提出了以通过实行社会和经  济民主,消除阶级差别和一切社会和经济不平等现象,让平等、关心、合作和互助精神贯穿整个社会为核心的人民之家思想。在  1928 年的一次竞选演讲中,汉森把国家与家庭相比,认为家庭的  基础是共同体和团结。一个好的家庭,没有特权或者被剥削者,只有平等、关怀、合作与互助,而国家也应如此。“如果瑞典社会要成为它的公民的好家庭,阶级差别必须废除,社会照顾必  须发展,经济平等必须实行,在这一平等化中,工人参与经济管  理,民主已实现并被运用到社会的和政治的领域。”③在此,汉森  把平等、福利与合作当作“人民之家”的基本要素,并且将这些  改良主义措施置于了社会化这个长远目标之前。

在紧接而来的大选中,瑞典社会民主党由于依然坚持传统的社会化思想而招来了资产阶级政党和其他政党的猛烈攻击,结果使其以失败而告终。此结果使瑞典社会民主党得出结论:社会民  主党人在竞选中失败或以往组阁后多次被迫辞职,其根源就在于它的某些激进纲领和政策(尤其是继承税和社会化政策),因此,

①   殷叙彝 . 当代西欧社会党人物传 [M]. 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9,458.

②   殷叙彝 . 当代西欧社会党人物传 [M]. 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9,459.

③   [ 瑞典 ] 赫伯特·廷格斯坦 . 瑞典社会民主党意识形态的发展 [M]. 斯德哥尔摩:托 多瓦英文版,1973,265.

要想确保政治地位,就只能抛弃这些东西,采取更加灵活与实际的政策。

在 1930 年的地方选举中,瑞典社会民主党的竞选宣言与1928 年的相比有所后退,仅提出了一些有限的社会政策目标,结果是赢得了一定的胜利。对此,汉森深有感触,在比较这两次选  举的结果时,他表示,“这种情况表明了,问题不在于表示激进和大声疾呼提出一些传统的口号,而是向人民提出实际的建议,解决与他们日常的切身利益有关的事情。”①显然,汉森要在实践上彻底抛弃一些传统的社会主义思想理论。

在 1932 年的竞选宣言中,瑞典社会民主党“不再提‘社会化’,而是强调通过劳动市场和政治改革‘实现经济平等,改善人们的生活’”②。1932 年上台以后,瑞典社会民主党提出了系统的行动纲领,在指导思想上强调,要“按照团结、合作的原则改变社会”;在具体政策目标上提出,“问题不在于建立一个社会主义制度,因此不能坐下来考虑社会化之类的长远目标,而应当关心 近期目标”。③在这些思想和理念的指引下,瑞典社会民主党在实 践中实行了大量改良主义性质的措施,且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为 “正在困境中挣扎的其他西方国家树立了一个榜样”④。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结束的 1944 年,瑞典社会民主党召开代表大会,讨论了工人运动的战后发展。已执政12 年的瑞典社会民主党对在搞好经济发展的同时,通过国家立法和政府调控来减缓资产阶级压迫和剥削,改善劳动人民生活,有了一定经验,也加强了对“功能社会主义”的信心。

①   殷叙彝 . 当代西欧社会党人物传 [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9,460.      ②   李兴耕 . 当代西欧社会党的理论和实践 [M]. 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1989,269.

③   张契尼、潘琪昌 . 当代西欧社会民主党 [M]. 北京:东方出版社,1987,179.

④   [ 美 ] 马尔奎斯·查理德 . 瑞典——经受考验的中间道路 [M]. 耶鲁:耶鲁大学出版社,1980,出版前言 .

此次大会通过了《工人运动的战后纲领》,该纲领强调“社会民主党的宗旨在于改变资产阶级社会的经济结构,使支配生产 的决定权掌握在全体人民手中,使绝大多数人民从依附少数资本所有者的状态中解放出来,并以自由、平等为基础的公民合作的社会形态代替以阶级经济为基础的社会秩序”①。在日益扩大的经济范围内由于劳资双方分立为不同的阶级,就使得阶级斗争变得不可避免,因此,“社会民主党人的目的在于使劳动力和财产重新结合在一起”,将通过不同的道路,时时刻刻目标明确地使劳动者参与其生活所依赖的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在有利于小规模经济活动的情况下,私有制形式可以使劳动者与财产所有者结合在一起,但在大规模的工业生产的技术条件下,必须创造一种享有所有权的集体形式”。②

在这份党纲中,“有些社会主义词句未予变动,但‘剥削理  论’被删去了……旧的‘国有化’口号由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和计划经济的口号代替”③ ,且明确提出了可以有条件地允许私人资本存在下去。这是瑞典社民党在理论方面的巨大调整和创新,表明瑞典社会民主党放弃了用社会主义制度代替资本主义制度,也标志着功能社会主义观的最终形成和确立。

1946 年,塔格·埃兰德接任去世的汉森成为瑞典的新首相,他认为“社会民主主义是通过民主和改良实现人类解放的最有效的力量”④。上任之后,他继承了汉森时代所开创的理念,并在这些理念的指导下开展了全面的社会改革和福利建设,取得了不斐的成绩,到 50 年代已使福利社会的建设初具规模。

①   [ 美 ] 马尔奎斯·查理德 . 瑞典——经受考验的中间道路 [M]. 耶鲁:耶鲁大学出版社,1980,出版前言 .

②   各国社会党重要文件汇编 . 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59,422、423.

③   [ 瑞典 ] 斯·哈登纽斯 . 二十世纪的瑞典政治 [M]. 北京:求实出版社,1990,50.     ④   [瑞典]塔格·埃兰德.埃兰德传(卷 1)[M].斯德哥尔摩:克里斯蒂安斯塔瑞典文版,1972,97.

第三节  价值社会主义观

1944 年的《工人运动的战后纲领》一直沿用到1960 年,这时瑞典社会民主党人认为,原党纲对资本主义的批评和提法已过时,瑞典已长入“福利社会”,工人阶级已完成了它在争取政治民主中的领导作用,因此对党纲做了进一步修改。

1960 年党纲取消了“阶级斗争”和“工人阶级的历史任务”等词句,提出“社会民主党的目的在于消除当前社会的不良特    点,并且根据社会主义的观点来处理和解决随着新的发展阶段而    产生的问题”,为建设一个自由平等合作的社会而努力。  ①  除此之    外,此党纲还在其开头加上了“社会民主党的目的是要建立这样    一种社会秩序:在这个社会秩序中,民主是一切组织的主要特点    和人与人关系的基础”② ,从而把民主作为了实现社会主义追求的    基础原则。

1960 党纲还首次提出了以“实现自由和平等、合作和友爱等理想”为标志的“社会主义的社会观”,③并在党纲中首次对自由、平等等属于价值范畴的概念进行了初步探讨,指出社会民主党在“改造社会的过程中,将努力促进人类的自由”,“主张在更广泛的范围内扩大人的自由……为了不使自由实际上为少数人所占有,要使多数人得到更多的自由,首先必须增加他们的平等权力。自由和平等之间不存在矛盾,它们是互相依赖的”,“平等的要求意味着所有的人,不论他们或她们的工作性质和地位如何,都要求享有同等的机会,每个人的尊严都应当得到同样的尊

①   各国社会党重要文件汇编(第二辑)[M]. 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62,333、334.②   各国社会党重要文件汇编(第二辑)[M]. 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62,330.

③   各国社会党重要文件汇编(第二辑)[M]. 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62,330.

重”。①

我们可以看出,在 1960 年的党纲中,瑞典社会民主党明确打出了“价值”的大旗,“民主”、“自由”、“平等”等价值因素占据了大量篇幅,这标志着价值社会主义观时代的来临。

1975 年,为了迎合劳工市场出现的要求经济民主的呼声,瑞  典社会民主党对 1960 年党纲作了修改,更加突出了民主、自由、平等等价值因素在社会、政治和经济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宣称以  “自由、平等、团结、民主和劳动”为特征的“民主社会主义”,就是“以民主的思想影响整个社会和社会成员的相互关系,进而  使每个人都能有机会享受丰富而有意义的生活”。②

1978 年,瑞典社会民主党对1975 年党纲略进行了完善,明确提出瑞典社会民主党“把民主当作它信念的基础”,其目标是  “以民主的思想影响整个社会和社会成员的相互关系,进而使每  个人都能有机会享受丰富而有意义的生活”,主张“用在自由平等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人民伙伴关系的社会取代在阶级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社会秩序”,而这种社会秩序就是以“实现自由、平等、 民主和团给的意愿”为特征的民主社会主义。它还进一步指出, “希望通过社会变革扩大人类的自由”,并将尽力捍卫在反对特权  利益的斗争中所取得的“公民自由”。但是其目标不仅于此,它  “希望实现平等,并以此表明全人类的平等价值”,认为这是“自  由的先决条件”;“希望以团结的思想来支配社会的发展”。团结  的意思就是指“真正了解相互间的条件和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它是“弱小者争取正义的斗争武器”,也是“每个人有权得  到的安全的基础”。③

①   各国社会党重要文件汇编(第二辑)[M]. 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62,330.      ②   李兴耕编 . 当代西欧社会党的理论和实践 [M]. 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1989,270.

③   社会党重要文件选编 [M]. 北京:中共中央党校科研办公室发行,   1985, 468、469.

1984 年,针对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上的进攻,为消除新自由  主义思想在工人阶级和劳功群众中的影响,瑞典社会民主党制定了党的《思想纲领》。这个被社会党人喻为“迈向民主社会主义关键性一步”①  的纲领突出了人的价值和公民的自由权利,宣称瑞典社会民主党是以“民主社会主义为基础的政治运动,旨在实现所有人的福利和自由”,这一目标“既包括个人不可侵犯的自由权利,也包括社会为保障和发展个人自由采取的有效措施”,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今后最重要的任务是,在维护工作和公正的同时,扩大个人的自由权利,增加每个人在民主社会中履行公民义务和权利的可能性”。②  此纲领中,瑞典社会民主党还强调,“发展个人的自由”、“加深加宽瑞典社会的民主”是瑞典社会民主党发展一种能够扩大人们影响其生活可能性政策的前提,同时提出,“由于社会发展的特点日益专业化,因而我们在很大的程度上要相互依赖”,但是“ 若要相互依赖的关系以民主为主、那就只能根据向选择自由和平等的现代要求的方向发展”。③

面对急剧变化的国内外形势,近三十多年来,瑞典社会民  主党对其思想进行了较大幅度得调整,这主要体现在1990 年、2001 年和 2013 年通过的该党历史上的第七份、第八份和第九份  党纲中。在这些党纲里,瑞典社会民主党都对“民主”、“自由”、“平等”等价值因素进行了进一步得强调。

在1990 年党纲中,瑞典社会民主党更加强调了“民主”、“自由”、“平等”、“团结”等价值因素在其思想理论中所占的分量。

①   李兴耕编 . 当代西欧社会党的理论和实践 [M]. 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1989,270.

②   高放、张泽森、曹德成主编. 当代世界社会主义文献选编 [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411.

③   高放、张泽森、曹德成主编. 当代世界社会主义文献选编 [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413、414.

在这份党纲里,瑞典社会民主党“把民主当作它的信念的基础”,它的目标是“以民主的思想影响整个社会和社会成员的相  互关系,进而使每个人都能有机会享受丰富而有意义的生活”,主张“用在自由平等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人民伙伴关系的社会取代在阶级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社会秩序”,只不过与过去党纲略有不同的是这种社会秩序是以“实现自由、平等、和团给的意愿”为特征的民主社会主义。  ①

在“未来的挑战”部分提到了价值因素,宣称,“民主本身构成了社会民主党的世界观,其理想必须贯穿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即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②,“缺乏民主,有碍于公民愿望的体现,公民就无法影响社会的发展”③。并指出,自由、平等  和团结“共同构成民主社会主义的基础”,同时,“也只有民主社会主义才能实现自由、平等和团结”。④自由就是“赋予人们独立的或在以自选形式互相合作中发展的可能性”,而“公民的自由权力——普遍合同等的选举权、思想和信仰自由、言论自由和结社自由——是社会民主党的根本”,但是“经济和社会差别为公民行使这种自由、运用公民权利制造了不同的前提条件”,因此,社会民主党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通过把人们从经济、文化和社会的低下地位中解放出来去捍卫和巩固公民的各种自由,通过消除人们对私人经济权利集团的依赖去扩大这些自由”;平等“是自由的前提”,瑞典社会民主党“希望实现表明全人类同等价值的平等”。“从自由的愿望和对所有人同等价值和尊严的信念出发”,它反对各种形式的阶级差别和所有形式的歧视”;团结“意味着体谅相互间的条件,愿意互相关心、互相爱护”,它“希望

①   社会党国际和社会党重要文件选编 [M]. 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3,121.②   社会党国际和社会党重要文件选编 [M]. 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3,123.③   社会党国际和社会党重要文件选编 [M]. 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3,135.④   社会党国际和社会党重要文件选编 [M]. 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3,123.

以团结来支配社会的发展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正是在人与人之间的合作而不是斗争中,共同的幸福乃至个人的幸福才能创造出来”,人们“只有认识到这种相互依赖,才能产生构成团结的核心的互相关心和尊重”。对所有人来说,无论其能力大小,团结是“实现社会生活稳定与和谐的前提”。①

此党纲还把“自由”、“平等”和“团结”运用到了全球事务中,提出,“所有国家必须是平等的”,“只有在自愿基础上形 成的各自由国家之间的合作,才能消除对人类生存的全球性的威胁”。②

2001 年11 月 6日,瑞典社会民主党在威斯特罗斯市召开的第 34 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讨论并通过了第八份党纲,此党纲与以往的相比,价值理念的气息更加厚重,“民主”、“自由”、“平等”、“团结”等价值的东西在党纲中明显占有大量篇幅。

此党纲宣称,“社会民主党致力于建立一个以民主理想和人  人平等为基础的社会”,“自由、平等的人们生活在一个团结的社  会里,是民主社会主义的目标”,并首次明确提出,瑞典社会民  主党的价值观是“自由”、“平等”和“团结”,且强调“自由、平等和团结构成了民主社会的基础。”。

此党纲还指出,民主“是一个对公众和个人关切的事项做出决定的进程”,“对个人自主权的保护,对少数派权利的保护最终也要依靠民主价值”;自由“既包括了个人的自由和权利,也包括给予个人成长和发展、与他人平等地参与社会工作的实际可能性的社会结构”;“平等是自由的前提”,“是对人的价值等同,尊严和权利等同的思想的表述”,它“意味着人们有平等的权利来

①   社会党国际和社会党重要文件选编 [M]. 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3,121、123.

②   社会党国际和社会党重要文件选编 [M]. 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3,121、123.

瑞典社会民主党价值社会主义观研究

控制自己生活,来影响他们生活在其中的社会”;团结“产生于这样一种理念,即我们大家都互相依赖,只有在互相关心、互相尊重的合作中才能创造最好的社会”。“团结是社会和谐和安全的前提”,它“要求人们为社会和劳动生活各尽所能并承担责任”。①

2013 年的第九份党纲是一份谨慎务实的党纲,重点阐述了瑞典社会民主党怎样应对目前和将来的挑战,怎样看待国内和国际的社会发展,以及对这些问题的政策和原则立场。同时,还阐述 了瑞典社会民主党的基本思想和基本价值,再次对价值因素进行了强调,指出,“社会民主党旨在建立一个以民主理想和人人同等价值、同等权利为基础的社会,自由平等的人们生活在一个团结的社会里是民主社会主义的目标”。“民主不仅仅是作出和实施 决定的一个程序。民主是一个价值体系,必须贯穿于整个社会生 活”。②

总之,从1960 年党纲拉开价值社会主义观大幕到如今的半个多世纪里,价值因素在瑞典社会民主党的思想中所占的分量越 来越来重,而“民主”、“自由”、“平等”和“团结”等价值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也得到进一步丰富、发展和完善,终于在 2001 年的第 34 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它们被瑞典社会民主党明确地、高高地竖起,在 2013 年被进一步强调,这就意味着经过长时期的酝酿,瑞典社会民主党终于竖起了价值社会主义的大旗,在新的号角下开始了新的征程。

①   高锋.瑞典社会民主工人党党纲——2001年 11月6日威斯特罗斯代表大会通过[J].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03(1):19—45.

②   高锋译 . 瑞典社会民主党纲领 ( 上 ) ——2013 年 4 月 6  日社会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通过 [J].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 2013(4):88—93.

价值社会主义观形成的

关键因素

在功能社会主义观基础上,瑞典社会民主党逐渐确立了价值 社会主义观。这绝非偶然,它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最关键的因素应是宏观背景的推动作用、欧洲同伴的借鉴作用以及国内实情的决定作用。

第一节  宏观背景的推动作用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初期,西方社会民主党倒向了西方阵营,彻底认同了资本主义的经济、政治以及社会制度,试图在其中发挥更大的政治作用。但是,各国社会民主党还继续在纲领 以及宣言中习惯性地沿袭阶级分析的传统观点,同时在国内问题上,仍然以“左翼”自诩。这样,各国社会民主党不同程度地陷入了矛盾之中,“主要是执政党的地位(或作为争取成为执政党的主要反对党)和它所宣称的社会理想之间无法合拍;它需要在保持“左”的特色和适应现实的形势之间找出可以自圆其说的理论”①。

为了解决这一困境,各国社会民主党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理论研究,它们通过用抽象的伦理目标取代现实的社会目标而开始了“非意识形态化”进程。1959 年德国社会民主党的《哥德斯堡纲领》就是这种探索的结果。此纲领把自由、公正和互助明确地确定为民主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指出“自由、公正和团结互助,即从共同紧密联系中产生的相互义务,这些都是民主社会主义意愿的基本价值”,并宣称社会民主党“努力追求一个体现这种基本价值精神的生活制度”。②

①   林建华 .比较与借鉴:东西方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 [M]. 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5,402.

②   张世鹏译、殷叙彝校 . 德国社会民主党纲领汇编 [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70.

德国社会民主党明确提出的社会主义基本价值理念,对价值因素的强调,对西欧社会民主党产生了很大影响,它先后被其他国家的社会民主党认同和仿效。从此,一条注重价值因素、以伦 理社会主义为基础的思想理论路线就“解决了贯穿于社会民主党历史之中的理论与实践的脱节”①  问题。

可以说,歌德斯堡纲领不仅标志着德国社会民主党里程碑式的转折,同时,对于战后一来,除比利时以及斯堪的纳维亚的瑞典等少数几个国家外,在欧洲政坛上一直影响甚微的整个欧洲社会民主党来说,也犹如茫茫天际的一颗耀眼明星。它不仅驱散了那个被社会民主党人称为战后“最黑暗的时期”②  的50 年代的漫漫黑夜,而且也照亮了社会民主党前方的征程。

20 世纪 60 年代和 70 年代,社会民主党成为了西欧各国重要的政治力量,在各国的政治舞台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以“国家普遍而深入的介入社会生活和经济生活;国家对公民社会的支配;集体主义;凯恩斯式的需求管理,加上社团主义;限制市场的作用;混合经济或社会经济;充分就业;强烈的平等主义;多方位的福利国家,保护公民‘从摇篮到坟墓’;线性式现代化道路;低度的生态意识;国际主义;属于两极化的世界”③为主要特点的民主社会主义指导下,西欧各国社会民主党普遍实行了国有化、福利制度、凯恩斯主义的国家宏观调控以及充分就业等经济社会政策,这些政策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使社会民主党的力量和影响达到了顶峰。

然而,由于 20 世纪 70 年代初期爆发的两次石油危机所引发的西欧战后第一次全面的经济危机使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全部卷

①   转引自林建华、董泉增. 当代西欧社会民主党论纲 [M]. 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1995,129.

②   林建华、董泉增 . 当代西欧社会民主党论纲 [M]. 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1995,133.  ③   [ 英 ] 安东尼·吉登斯 . 第三条道路:社会民主主义的复兴 [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8.

入了经济衰退的漩涡,出现了以低增长和高通货为特征的滞涨 现象。这种“滞涨综合症”充分暴露了凯恩斯主义的国家干预理论与政策的严重弊病,这为新保守主义思潮的迅速膨胀提供了契机。以1979 年撒切尔夫人和1982 年科尔的上台为主要标志,新保守主义同大西洋彼岸的里根主义遥相呼应,逐渐控制了西欧政坛。它用新自由主义学派指导原则取代了凯恩斯主义,放松了国家控制,大力推行私有化,实行紧缩的财政政策,限制工会权利,削减社会福利。这些政策刺激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使其迈出了 70 年代的危机而跨入了 80 年代的快速增长。

面对新保守主义的猛烈进攻,西欧社会民主党因缺乏有效的对策而陷入了被动防御的地位。

东欧巨变、苏联解体曾使西欧社会民主党人欣喜若狂,他们以为政坛复苏的春天即将来临,然而,事与愿违,盼来的却是严冬中的另一次寒流。伴随两极世界的终结、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信息社会快速发展而来的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使信奉民主社会主义的欧洲社会民主党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出现了传统价值观念与现实之间的反差,甚至冲突,这就直接影响了欧洲各国社会民主党的选举支持率和执政地位,使它们在 90 年代初同样陷入困境,被整个欧洲所疏远。一时间,“民主社会主义危机成了各派学者和大众传媒广泛议论的话题”① ,许多左派知识分子和原社会民主党的追随者开始对民主社会主义模式的前途失去了信心,甚至对民主社会主义的理念产生了怀疑。面对此种困顿境况,为了走出困境,开拓继续发展的新进程,西欧社会民主党加大了反思和改革的力度。

在 20 世纪 90 年代初,由美国民主党率先提出,后由英国工党大力提倡,接着被德国社会民主党等西欧社会民主党所纷纷

①   王学东、陈林 . 九十年代西欧民主社会主义的变革 [M]. 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206.

响应的“第三条道路”可以说是这种反思和改革的较为系统的表达。在理论上,它们淡化了意识形态,普遍放弃了“国有化”口号,并对传统的社会主义目标和理念进行了深刻的理论反思,指出社会民主主义是一种社会运动和政治实践。而“它们在纲领中  提出的政策主张与保守派、自由派政党的主张基本上大同小异, 只是在侧重点上有所不同或是在程度上有所差异”①。可以看出,社会民主党人与保守党人之间在意识形态和方针政策方面的原有界限正在消失,正如《明镜》杂志所说,“明确的阵线已经不复存在,明确的政治派别划分已经越来越困难。”“几十年来一直作为政党活动基础的那些东西——具有明确来源的、在好坏善恶之间做出明确区分的那些固定的、广泛的价值体系现在已经被完全粉碎了”,人们在“寻找新的价值罗盘,寻找新的方向”。②这种理论上的退缩和政策上的折中使西欧社会民主党日益丧失自己的传统特色,出现了身份特征危机。但是,作为西方传统的左翼政党,社会民主党只有在西方政党政治的图谱中站对自己的左派位置,才能体现出自身存在的意义和价值,而在它们看来解围的最佳选择就是继续扭住并高唱价值因素,因为这已是防止自我迷失,体现真我的生死牌。托马斯·迈尔所阐述的社会民主党身份特征的 6 个维度也就是立足于价值因素来论述的。  ③

总之,战后客观形势的发展推动着西欧社会民主党不断地对传统的理论政策进行修正,逐渐地向中看齐,但是这却使它们面临迷失自我,从政治光谱中走失的危险,因此,为了标明自己的身份特征,它们选择了价值因素。而作为西方社会民主党重要一

①   王学东、陈林 . 九十年代西欧民主社会主义的变革 [M]. 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214.

②   参见明镜 .2000(9):23.转引自王振华、陈志瑞 . 挑战与选择——中外学者论“第三条道路”[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345.

③   参见 [ 德 ] 托马斯迈尔 . 社会民主主义的转型——走向 21 世纪的社会民主党 [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年,157—165.

员的瑞典社会民主党面对社会民主党的这一发展趋势,不可能无 动于衷,置身事外,它必定有所回应。

第二节  欧洲同伴的借鉴作用

社会民主党人曾认为资本主义社会内部矛盾运动的规律将导致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但是两次世界大战的悲剧,尤其是法西斯主义所带来的人道灾难,以及苏东“现实社会主义”屡次发生的大清洗、大肃反等侵犯人权和人的尊严的事件,使他们陷入了深深地思考之中。经过1959 年社会民主党内那场著名的以“社会主义是不是由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所决定”为中心议题的讨论,社会民主党人开始认识到历史规律是靠不住的,历史“向非人道状态倒退的情况始终是有可能发生的”。①  因此,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就不能仅从它的内在矛盾出发,而应从伦理原则出发,批判它违反了人类道德天性,违背了人类自由、平等和博爱的原则。只要按照这些原则对资本主义进行改良,就能使其逐步消除弊端,从而最终实现社会民主主义的目标。

随后诞生的著名的《哥德斯堡纲领》率先明确提出了,“自由、公正和团结互助,即从共同紧密联系中产生的相互义务,这些都是民主社会主义意愿的基本价值”,并宣称社会民主党“努力追求一个体现这种基本价值精神的生活制度”。②尽管此纲领没有对自由、公正和团结互助的内涵展开论述,但是这些理念一经提出,很快就被西欧各国社会民主党所接受。一时间,将基本价值贯穿于各自的纲领和政策之中,成为了社会民主党意识形态领

①   [ 德 ] 托马斯迈尔 . 社会民主主义导论 [M]. 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6,77.

②   张世鹏译、殷叙彝校 . 德国社会民主党纲领汇编 [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70.

域的一种共同倾向和显著特征。而作为“奉行民主社会主义或社会民主主义的各国工党、社会党、社会民主党以及其他政党按多元民主原则建立起来的各抒己见、交换信息的国际性联合组织”①的社会党国际受此感染,也融入到这一潮流中去,并为其摇旗呐喊、击鼓助威,在自己的纲领和政策中逐步突出价值因素的重要性。

1989 年,社会党国际十八大集思广益,对社会主义基本价值的内容和相互关系作了比较完整的阐述,明确将自由、公正与团结(有的成员采用“互助”,有的采用“团结互助”)规定为“社会主义的本质”。

冷战结束后,面临严峻的形势和深刻的危机,为了迎接挑战,社会党国际更加强调坚持基本价值的重要性,把基本价值作为其纲领政策革新的理论依据和指导原则。在冷战后召开的几次大会中,它都特别强调“民主社会主义今天所描述的不是一种模式,也不是我们力求实现的一种社会经济结构,而是一种由基本价值加以界定的规范性政治和理论理想”②。

1992 年在柏林召开的十九大上,社会党国际强调虽然社会民主党人面临许多障碍和艰难的挑战,但是他们的“基本价值永远不变”,他们将“按照社会党国际的指导原则—— 自由、团结、社会公正和民主,继续为一个和平和与自然协调一致的世界而奋斗”。而面对世界各种问题越来越全球化的现实,1996 年的社会党国际二十大则指出,社会民主党正处于十字路口,它们要么运用“传统的团结、公正、正义和合作价值观来处理”,要么放弃它们的价值和传统,让那只不明智的市场之手来解决。在 20世纪召开的最后一次代表大会,即1999 年的二十一大上,它再

①   林建华 .比较与借鉴:东西方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 [M]. 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5,395.

②当代国外社会主义理论与模式 [M]. 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234.

次强调“保证更多的自由、平等和团结”是社会民主党的任务之 一。2003 年,在新的形势下召开的社会党国际二十二大,为了应对当代世界重大变化所带来的挑战和压力,它不仅进一步丰富了基本价值的内涵,而且把其运用范围也有所扩展。在价值观方面,它提出了社会民主主义的新三原则——可持续发展、人权和民主,并在坚持自由、公正和团结这些基本价值的前提下,把“平等”和“和平”也列入了基本价值的范畴。

具体到为社会民主党带来基本价值之火种的德国社会民主党来说,它为了适应社会的变化以及形势的改变,在哥德斯堡纲领之后曾多次调整和修改党纲,但它对哥德斯堡纲领所确定的社会民主主义的基本价值却始终一往情深,奉为至宝,一直强调社会民主主义的理想不是从时代的现实趋势中产生,而是从自由、人的尊严、正义和团结的要求中产生,从“人只是目的而不是工具”的个人价值中产生。它的《八五大纲》“更加精确地说明了民主社会主义的一些重要观点,特别是基本价值……等方面的观点”① ,指出民主社会主义者的一致性是“建立在共同的道德的基本价值之上的同一政治目标”,且认为,现存的社会经济关系以  及建立在这些社会经济关系基础之上的政治理论、经济理论等都是暂时,它们都将皈依基本价值,最终都将被基本价值所取代,因此,“民主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和基本要求所具有的意义,远远超出了经济政治关系的形态”。在1989 年柏林代表大会上通过,而在1998 年的莱比锡非常党代表大会上得到进一步补充的《柏林纲领》始终认为基本价值是“判断政治现实的标准,是衡量一种新的和更好的社会制度的尺度,同时也是每个男女社会民主党人的行动指南”②。现实的社会制度以及未来的社会形态都应

①   [ 德 ] 托马斯迈尔 . 社会民主主义导论 [M]. 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6,98.

②   张世鹏译、殷叙彝校 . 德国社会民主党纲领汇编 [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96.

该用基本价值来评判,只要它们符合这些评判,就是美好的,就应该大力提倡,就值得社会民主党人为之奋斗,否则,就应当谋求改进。

而成立于1889 年,被称为“西方社会民主党典范”、“欧洲  社民党最顽强堡垒”的瑞典社会民主党在其成立不久就加入了和自己同一年成立的第二国际,即社会主义工人国际,开始在社会  民主党这一大家庭中成长和学习。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社会主  义工人国际和大多数国家的社会民主党在法西斯的沉重打击下被迫停止活动,部分领导人流亡国外。而分别由工党和社会民主党  参政的英国和瑞典则承担起了社会民主党战时活动地的职责,在伦敦和斯德哥尔摩分别形成了“伦敦咨询委员会”和“斯德哥尔摩小国际”这两个社会民主党的活动中心。经过艰难曲折的  筹建过程,1951 年社会党国际终于在这两大活动中心的基础上建立起来,从此,西欧社会民主党开始了当代意义上的进程。可以说,在长期的活动中,瑞典社会民主党已与社会民主党这  一大家庭中的成员结下了深厚的情意,而它与德国社会民主党  的关系更是与众不同,德国社会民主党对其成长起到了兄长和  领路人的角色。由于各种原因,它在成立时没有制定自己的纲  领,而是以德国社会民主党的《哥达纲领》来指导自己的工作,直到1897 年四大时它才在《爱尔福特纲领》的基础上制定了党  的第一份纲领。

因此,瑞典社会民主党之所以会在 1960 年党纲中对自由、平等和团结等价值理念进行初步阐述,1990 年党纲含蓄地提出以  自由、平等和团结为基础的价值观,2001 年最终明确提出以自由、平等和团结为基础的价值观,在一定程度上不能不说是受弥漫于社会民主党大家庭的日益浓厚的基本价值气息的熏陶,以及  欧洲同伴对基本价值推崇态度的感染。

第三节  国内实情的决定作用

瑞典社会民主党以 20 世纪 30 年代的经济大萧条为契机,进 入了执政的新时期。二战后至 70 年代中期,有利的国内外环境为瑞典社会民主党的大显身手提供了时机和可能,它将其执政理念付诸实施,大力发展其“瑞典式社会主义”,最终形成了引起 世人广泛赞誉的“瑞典模式”。英国学者库尔特·萨缪尔森对这一时期的瑞典就曾这样描述:“人们常把瑞典看成异乎寻常的国度。因为她有很高的生活水平,发达的福利政策,劳动市场的安稳与和谐,和平政策,一致与妥协。这是一个‘田园诗’般的国家。”①执政业绩方面所取得的“令人神往的功业”使瑞典社会民主党进入了其执政的鼎盛时期,在历次议会大选中的选票都在40%以上,并连选连任。

但是,在这种繁荣和优势的背后已潜伏着一些危及瑞典社会民主党执政地位的新问题、新矛盾,它们在六十年代已初露端  倪,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日益显露。为了化解危机,稳固自己的  执政地位,瑞典社会民主党抓住了价值因素,逐步确立价值社会  主义观。促使着瑞典社会民主党确立价值社会主义观的新问题、新矛盾来自社会的多个方面,但从大的方面概括的话,可以归结  为两个方面,即经济社会方面和政治文化方面。

一、经济社会方面

在战后二十多年的“‘黄金’增长阶段”② ,瑞典经济发展迅速,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跃居世界前列,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改

①   张契尼、潘其昌 . 当代西欧社会民主党 [M]. 北京:东方出版社,1987,191.

②向文华 . 斯堪的纳维亚民主社会主义研究 [M]. 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34.

善。与此同时,由于作为主要执政党的瑞典社会民主党对经济和社会平等的不懈追求,瑞典建立了一套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制度。然而,到六十年代,瑞典社会民主党所实行的“福利社会主义”的问题已逐步暴露出来,同时,资本主义的许多特征,如收入和财产的不平均分配以及经济权利的集中化,都还保留着。美国经济学家格鲁奇就曾指出,瑞典社会民主党几十年执政的结果  是,“工业大部分仍然在私人手中,财产所有权仍然是高度集中  的”① 。这就使阶级差别和社会差别依然存在,使关系到整个国家发展和每个公民的生活条件的决定权仍然是那些少数人的特权,从而限制了大多数人根据自己的能力和爱好来选择职业和发展前途的自由,阻碍了社会各阶层间的和谐团结。因此,广大人民不仅很难满足于这种社会主义所达到的成就,而且对这种主张的社会主义性质也产生了怀疑。且自六十年代开始,不仅社会保险费  用不断上升,而且社会公共开支占国民收入的比重也增加了近一倍。②但是,由于采用累进制税制,再加上通货膨胀的影响,收入最低层实际上就成了高税收的承担者。这样,高税收不但在高收入阶层中反响较大,而且也引起了工人阶级和中间阶层的不满。正如艾力克伦德伯格所说:“瑞典纳完直接税后的收入分配也许要比大多数西方国家都均等,但同其他国家的工人相比,瑞典工人所取得的地位却似乎更为不满。过去十年间,平均化政策  所取得的成果实际上反而增加了这种不满。”③

1973——1974 的世界经济危机使瑞典的小国开放性经济备受冲击,经济情况的恶化又导致瑞典社会民主党的潜在危机公开化,特别是一直以来使瑞典社会民主党引以为自豪的福利制度在

①   [美] 阿兰·G·格鲁奇 . 比较经济制度 [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388.  ②   参见 [ 丹麦 ] 福尔默·威斯蒂主编、赵振强等译 . 北欧式民主 [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376.

③   [ 意 ] 卡洛·M·奇波拉主编 . 欧洲经济史 ( 卷五、上 )[M]. 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159.

此时更是岌岌可危,备受争议。与此同时,民众对瑞典社会民主  党的不满也因人们的许多传统生活习惯和思想观念的改变而日益增加,当时的一项民意测验问,“你眼中的社民党人主要是老板、官僚、狗群中的大狗,还是认为他们是社会主义者、改革家、穷  人和被压迫者的朋友?”①41%的人却认为社民党人是前者。

面对种种窘境,时任首相帕尔梅大声疾呼,主张革新瑞典 社会民主党,并为此亲自主持制定了新的更加激进,同时也含有更多价值因素的 1975 年党纲,要用“按照自由平等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人民伙伴关系的社会取代在阶级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社会秩序”,并强调“只有通过平等公民之间的团结与合作”,才能使瑞典社会摆脱危机。②但是,瑞典社会民主党的种种努力并未取得预期效果。在1976 年,瑞典社会民主党失去了大选,中断了44年的辉煌执政历程。

通过总结1976 年和1979 年两届大选失利的教训,瑞典社  会民主党对党的政策进行了调整,逐步向新自由主义政策靠拢。1981 年,瑞典社会民主党在全国代表大会上通过了《瑞典之未来》的决议,指出凯恩斯主义的膨胀政策和里根主义的供应学派  紧缩政策都不符合瑞典的现实,因此,主张将扩张和紧缩相结  合,走“第三条道路”,即在减少政府干预、压缩政府开支和私  人消费的同时,增加公共投资刺激工业生产,带动以出口为导向  的经济回升。在1982 年,以“保卫福利,重建经济”为口号而重新赢得大选的瑞典社会民主党把这些政策措施运用于实践中并在 80 年代的执政实践中取得了不错的成效。然而,瑞典社会民  主党的调整探索并未从根本上解决瑞典所面临的危机,刚刚走出低谷的经济在1990 年再度恶化,“工业生产下降了 2.8%,国际  收支逆差比上一年翻了一番,达 334 亿克朗,而国民生产总值只

①   张晓华、李殿昌 . 瑞典首相帕尔梅 [M].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194.    ②   瑞典社会民主党纲领(1975 年通过)[J]. 共运资料选译,1986(6):10—12.

增加了0.3%”① ,再加上东欧巨变苏联解体的影响,瑞典社会民主党再次下野。

以保守党主席为首相的四党联合政府一上台即开始实施“改换制度”的竞选纲领,但是其所采用的以私有化和自由化为主要  特点的新自由主义政策不仅未能制止住瑞典的经济危机,反而使这种危机进一步恶化。此种困顿局面促使瑞典政治时钟迅速左  摆,在1994 年的大选中,瑞典社会民主党在左翼党支持下再次回到执政前台。重新上台的瑞典社会民主党经过反思,采取了更加务实的态度,提出了新“第三条道路”。与 80 年代为应对经济危机而采取的将扩张和紧缩相结合的“第三条道路”不同的是,此时的“第三条道路”是指介于社会民主义与新自由主义之间的一条道路,它即坚持了社会民主主义的基本价值思想,同时又接受了新自由主义的某些思想。

总之,面对日益危及到自己执政地位的经济社会方面的新情况,出于稳固自己的执政地位的需要,瑞典社会民主党不得不在  经济社会政策方面采取了向资产阶级政党靠拢的做法,但是这却使自己一贯的左翼形象日益模糊,大有迷失自我的危险,因此,为了标明自己的身份特征,它就选择了具有较大伸缩性的价值因  素作为形象特征的号码牌,且随着向资产阶级政党的日益靠拢而  更加强调自身的价值因素特征。

二、政治文化方面

瑞典社会民主党是作为工人阶级的政党出现的,长期以来它把工会、产业工人和中下层群众作为其社会基础。而工人阶级也是社会民主党的忠实选民,“在 20 世纪 70 年代以前瑞典社会民

①   金重远 . 战后西欧社会党 [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169.

主党得到工人阶级的支持率就达到了75%”①。但是,20 世纪60、70 年代以来,受经济全球化和科技革命的推动,国家的产业结构    和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新的变化。从事第一和第二产业的人数迅    速下降,而主要由白领工人、知识分子和行政机构服务人员组成    的“中产阶级”的队伍则不断增大,这就使瑞典社会民主党长期    以来稳固的社会基础遭到严重削弱,越来越难于赢得选民的广泛    支持,“随着选民在阶级、阶层、社会背景、个人生活方式以及    亚文化等方面的多样性发展,要赚得多数就是一个异常复杂的问    题了”②。与此同时,瑞典在60 年代末70 年代初进行的取消非直    接选举的第一议院,而代之以一个新的、更具比例性的一院制议    会改革则严重威胁着瑞典社会民主党的执政优势。对于此次议会    改革,瑞典社民党前任主席佩尔松就曾指出:“我相信瑞典经济    遭受重大打击的最主要的原因之一是20 世纪70 年代的宪法改革。新的宪法损害了建立一个强大的政府来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机会。”而 80 年代以后,在议会中出现的新的政党:绿党、新自由党和 基督教民主党则都吸引了相当一部分对现行政党体制和社会不满    的选民,这不但冲击了资产阶级政党,而且对瑞典社会民主党的    影响也不小。绿党所倡导的反对政党政治、精英政治和等级化的    思想对传统左翼政党的党员也产生了影响,很多党员对传统左翼    政党的方针政策和组织原则不满而离党或转投绿党,而绿党所得    选票正是社会民主党所失。

因此,为了应对随新中间阶层膨胀、议会改革、新党出现而带来的政治支持率下降的危机,瑞典社会民主党接受了竞争性政党必须成为“兼容性政党”这一公理,选择了向新中间阶层靠

①   [ 德 ] 托马斯·迈尔 . 社会民主主义的转型:走向21 世纪的社会民主党 [M].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64.

②   陈林、林德山主编 .第三条道路 :世纪之交的西方政治变革 [M]. 当代世界出版社,2003,25.

拢的路线,宣称自己是超越各个社会阶层和集团的全民党,是环境党、女权主义的党,并极力同工会拉开距离,淡化党的阶级色彩。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则为国内资产阶级政党反对社会民主党执政增加了口实,他们将瑞典目前所面临的危机归咎于社会民主党所推行的社会主义。社会民主党的职工基金和工会会员集体入  党制度成了其主要攻击目标。一时间“基金社会主义”成了共产主义的代名词,工人集体入党成了独裁专制的同义语。在它们的强大攻势下,左翼党为了洗刷其与苏联的历史关系,准备支持它们在议会提出的禁止集体入党的法案。瑞典社会民主党最终被迫在 1990 年底放弃了其自建党以来实行的工会会员集体入党制度,转而注重在基层发展组织。其党员人数由50 年代的 100 万猛降  到 1991 年的 26 万。而伴随两极世界的终结、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信息社会快速发展而来的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使瑞典社会  民主党面临着更为巨大的挑战,它的政治工作必须适应日益增多的、更加艰巨的因素。更加多元化的,同时也更加分散的社会使  选民选择的灵活性增加,以阶级为背景的投票削弱,而根据观点的投票更加增加了。

总之,面对所有这些挑战和困境,瑞典社会民主党认为“更多的人——前提是工人运动能够提出新社会的问题和希望——能够通过自由、平等和团结的价值观被争取过来”① ,因此,价值因素就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在瑞典社会民主党的思想政策中占有越来越重的分量。

综上所述,宏观背景的推动作用、欧洲同伴的借鉴作用以及国内实情的决定作用,促使着瑞典社会民主党对价值因素的重视,最终确立了价值社会主义观。

①   社会党国际和社会党重要文件选编 [M]. 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3,133-144.

价值社会主义观的

基本内容

瑞典社会民主党领导人及其理论家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和看法是莫衷一是的。布兰廷曾指出,“我们想要建立的社会主义社会并不仿效任何理论模式,而是建立在经验的基础上,建立在生活本身教益的基础上。”①瑞典社会民主党经济理论家、社会学家卡尔·古纳尔·缪尔达尔认为,“没有任何教条,也没有任何错误的偏见,尽我们的一切来合理地做,使一切更为有效、稳定,加  强经济。这就是我们的社会化,这就是社会主义。”②瑞典社会民  主党另一位理论家恩斯特·维格福斯则强调,“社民党人的社会主义就是福利政策。”③帕尔梅对“什么是社会主义?”的回答是,“现在有 71 种社会主义的定义。如果我提出第 72 种,并不会因  此而轻松些。‘公认的’定义是不存在的。”④这种莫衷一是,增加了人们对瑞典社会民主党社会主义观把握的难度。但是党纲是政党的一面旗帜,通过分析瑞典社会民主党党纲,再加上以它的主要领导人和重要理论家的著作和言论为参考,其价值社会主义观的基本内容是可以围绕以下几个方面较为完整地呈现出来。

第一节  关于社会主义指导思想

瑞典社会民主党奉行指导思想的多元主义。社民党前主席帕 尔梅宣称民主社会主义渊源于“基督 教伦理、人道主义和古典哲

①   张契尼、潘琪昌 . 当代西欧社会民主党 [M]. 北京:东方出版社,1987,177.

②   [ 瑞典 ] 赫伯特·廷格斯坦 . 瑞典社会民主党意识形态的发展 [M]. 斯德哥尔摩:托 多瓦英文版,1973,328、329.

③   [ 瑞典 ] 赫伯特·廷格斯坦 . 瑞典社会民主党意识形态的发展 [M]. 斯德哥尔摩:托 多瓦英文版,1973,328、329.

④   [ 苏 ] 费多谢耶夫等 . 什么是“民主社会主义”[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11.

学”。①但是,瑞典社会民主党的指导思想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改变。前主席卡尔松就曾指出,瑞典社会民主党的指导思想不是静止的,其思想形成于我们政治运动的经验基础之上,理论在实践经验中得到尝试、发展、重新制定、甚至有的时候被舍弃。1960 以来,瑞典社会民主党越来越强调其指导思想是建立在“自由”、“平等”、“博爱”、“地方自治”以及“人道主义”等思想的基础之上。

在 1944 年党纲中,指出瑞典社会民主党社会主义改造的指导思想只是体现了“关于人类尊严、人道、自由平等、团结一致、共同合作的旧理想”,“这种理想是从较早的文化传统中承继下来的,在新的经验影响下已经有所改变,但却一直是为更自由、更富有的生活而奋斗的口号”。②

随后的1960 年、1978 年和1990 年党纲强调瑞典社会民主党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社会要实现“自由和平等、合作和友爱”③ ,  “自由、平等、民主和团给”④  以及“自由、平等、和团给”⑤  的思想。都认为这些思想是文化传统的遗产,它们经过新的经验的不断修改,一直鼓舞着人类为争取更自由和更美满的生活而奋斗,同时,还说社会民主党的思想扎根于人身的不可侵犯性和人人都具有同等价值的信念之中。

2001 年党纲再次强调,“民主社会主义理想来自先辈的文化遗产。经过后代人经验的改造,它已成为当前和未来政治斗争的推动力。社会民主主义理想的最深的根源是对人的价值相同和不受侵犯的信念。”并进一步指出,作为社会民主主义基本价值的

①   [德]维·勃兰特、[奥地利]布·克莱斯基、[瑞典]欧·帕尔梅.社会民主与未来[M].重庆:重庆人民出版社 ,1990,113.

②   各国社会党重要文件汇编 [M]. 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59,426、427.

③   各国社会党重要文件汇编(第二辑)[M]. 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62,330.

④   社会党重要文件选编 [M]. 北京:中共中央党校科研办公室发行,1985,468.

⑤   社会党国际和社会党重要文件选编 [M]. 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3,121.

自由、平等和博爱观念源于启蒙时期激进的大辩论,而在十九世 纪,当自由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思想家寻找对充满不公的社会秩序的替代时,它们在当时的社会批判中得到了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瑞典社会民主党在 2001 年党纲中首次承认了与马克思主义的渊源,宣称其意识形态的基础是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支柱的历史唯物主义,指出“工人运动的意识形态是其分析社会发展的一个工具,其基础是唯物主义历史观”。还赞扬道,“马克思恩格斯的发展模式是科学理论。同所有其它科学理论一样,其能否成立必须接受实践的检验。唯物主义历史观对于人们正确认识社会发展已经做出了重要贡献,并影响了社会辩论和社会科学”。但是,这种承认和赞扬并不代表对马克思主义的完全认同,它是以对马克思主义的阉割和取舍为前提的。它指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其它部分“已被证明是片面的或错位的,并从辩论中消失了。他们的历史的发展遵循某些预定法规的理论在现代科学中找不到任何依据”。它还提出马克思、恩格斯虽然“积极参加了十九世纪的政治辩论,但他们的历史发展理论不是一个政治行动纲领。他们的理论停留在这一阶段:变化将会发生,但没有讲它将怎么发生,也没有对新的无阶级社会的具体描述。其理论总的来说是非政治性的,因为它把社会变迁看作依赖于技术与  经济发展的某个阶段。”①

2013 年的第九份党纲再次对价值因素进行了强调,指出,“社会民主党旨在建立一个以民主理想和人人同等价值、同等权利为基础的社会,自由平等的人们生活在一个团结的社会里是民主社会主义的目标。”“社会民主主义是一个自由运动,深知自由只

①   高锋.瑞典社会民主工人党党纲——2001年 11月6日威斯特罗斯代表大会通过[J].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03(1):19—45.

有通过平等才能实现。”①

第二节  关于社会主义目标

瑞典社会民主党否认社会主义存在终极目标,社会主义本身不再是替代资本主义社会的一定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制度,而是塑造未来社会所必须遵循的一个原则,这个原则的基础就是“自由 、平等和团结”等基本价值。

出于对战后工人运动指导的目的而在战争结束的前一年通 过的《工人运动的战后纲领》指出,瑞典社会民主党的宗旨在于“改变资产阶级社会的经济机构”,从而实现“以自由、平等为基础的公民合作的社会形态代替以阶级经济为基础的社会秩序”。②

标志着功能社会主义观时期结束,价值社会主义观时期大幕拉开的 1960 年党纲提出,瑞典社会民主党的目的是要建立一个“民主是一切组织的主要特点和人与人关系的基础”的“社会秩序”,为此,社会民主党要通过改造,最终“建立一个自由平等合作的社会代替以阶级为基础的社会”,而这个社会表达了“实现自由和平等、合作和友爱等理想的愿望”。③

对1975 年党纲略有修改的1978 年党纲强调,“社会民主党把民主当作它的信念的基础”,它的目标是“以民主的思想影响整个社会和社会成员的相互关系,进而使每个人都能有机会享受丰富而有意义的生活”,主张“用在自由平等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人民伙伴关系的社会取代在阶级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社会秩序”,而这种社会秩序是以“实现自由、平等、民主和团给的意愿”为

①   高锋译 . 瑞典社会民主党纲领 ( 上 ) ——2013 年 4 月 6  日社会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通过 [J].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3(4):88—93.

②   各国社会党重要文件汇编 [M]. 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59,422.

③   各国社会党重要文件汇编(第二辑)[M]. 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62,330.

特征的。①

被喻为“迈向民主社会主义关键性一步”②  的1984 年的《思想纲领》宣称,瑞典社会民主党是以“民主社会主义为基础的政治运动,旨在实现所有人的福利和自由”③。

1990 年党纲申明,瑞典社会民主党把“民主”当作“信念的基础”,其目标是“以民主的思想影响整个社会和社会成员的相互关系”,进而使每个人都能有机会享受丰富而有意义的生活,主张“用在自由平等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人民伙伴关系的社会取代在阶级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社会秩序”,与过去有所不同的是这种社会秩序是以“实现自由、平等、和团给”为意愿的。④

2001 年的党纲宣称,瑞典社会民主党“致力于建立一个以民主理想和人人平等为基础的社会”,并认为“自由、平等的人们生活在一个团结的社会里,是民主社会主义的目标”。⑤

2013 年的党纲强调,“社会民主党旨在建立一个以民主理想和人人同等价值、同等权利为基础的社会,自由平等的人们生活在一个团结的社会里是民主社会主义的目标”。“社会民主党人主张让民主的理想贯穿于整个社会和人际关系”。“民主是一个价值体系,必须贯穿于整个社会生活”。⑥

由此可知,瑞典社会民主党认为社会主义的目标就是使“民

①   社会党重要文件选编 [M]. 北京:中共中央党校科研办公室发行,   1985, 468、469.②   李兴耕编 . 当代西欧社会党的理论和实践 [M]. 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1989,270.

③   高放、张泽森、曹德成主编. 当代世界社会主义文献选编 [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411.

④   社会党国际和社会党重要文件选编 [M]. 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3,121.  ⑤   高锋.瑞典社会民主工人党党纲——2001年 11月6日威斯特罗斯代表大会通过[J].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03(1):19—45.

⑥   高锋译 . 瑞典社会民主党纲领 ( 上 ) ——2013 年 4 月 6  日社会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通过 [J].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 2013(4):88—93.

主”、“自由”、“平等”、“团结”等思想理念在社会中逐步得到实现。

第三节  关于社会主义道路

一个多世纪以来,瑞典社会民主党在社会主义道路的认识上,一直遵从其在成立宣言中提出的“以符合人民自然愿望的手段去夺取政权,绝不追求暴力革命”①  的思想。而在二战后,特别是 1960 年以来,瑞典社会民主党对这一思想更是推崇备至。

瑞典社会民主党认为,瑞典社会中的各阶级之间已实现了权力平衡,瑞典已经没有那么多公开暴露的阶级斗争了,所以“资本主义不能够解决的问题,我们通过社会和人民一起必然要解决。”②  因此,瑞典社会主义的实现不需要用暴力打碎现存的国家机器,而应通过改良主义,“象人逐步学会说话一样 , 应当逐步长入社会主义。”③

埃兰德认为:“社会只有通过合作和团结才能向前发展,而 社会改良政策从根本上来说就是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团结与合作,这是和平和谅解的世界的理想。”④帕尔梅提出:“我们瑞典社会民主党人没有时间进行无谓的革命幻想……我们没有时间玩弄机会主义的暴力游戏。相反地,我们忠于和相信,在民主基础上 用和平共处的精神来教育社会全体成员。改良主义……是改造社

①   李兴耕 . 当代西欧社会党的理论和实践 [M]. 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1989,267.

②   [德]维·勃兰特、[奥地利]布·克莱斯基、[瑞典]欧·帕尔梅.社会民主与未来[M].重庆:重庆人民出版社,1990,114、115.

③   [苏]弗·希什金娜、斯·希什金 . 现代斯堪的纳维亚社会民主党的理论与实践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 90.

④   殷叙彝 . 当代西欧社会党人物传 [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9,470.

会员重要的工具。”①  因此,社会民主党要选择的是一条“和平的、渐进的变革社会的道路”②。

1960 年党纲取消了“阶级斗争”和“工人阶级的历史任务”等词句。对1975 年党纲略有修改的 1978 年党纲明确表示,劳工    运动的斗争所取得的成就增强了它的“以民主社会主义为基础的    和平的社会过渡是解放人类的唯一可行的途径”的信念,虽然 “这种方法看起来似乎颇费精力和时间,但其最大的好处在于社    会的发展进程可以在人民群众的积极支持下进行,而且其成果将    会牢牢地在人民中间扎下根。这样才有可能保证变革的进行”。③

到 20 世纪 90 年代,已经有了多年执政经验的瑞典社会民主党更加坚信和平改良道路能够实现他们的目标。

1990年党纲中写道:“改良主义的社会主义道路颇费精力和  时间 , 但其最大的优势在于社会改革可以在公民的积极支持下进    行 , 其成果具有牢固的民众基础。”④1990 年党纲除了用更能凸显    改良主义思想的词语“社会变革”、“改良主义的社会主义道路”分别来代替不太明显的“社会过渡”,“这种方法”之外,基本逐    词逐句照搬了 1978 年党纲中关于改良主义道路方面的论述。

2001 年党纲再次强调了改良主义道路的重要性,指出改良主  义道路是“建筑在民主参与和受到多数民众支持的改革基础上。改变社会对改良主义者来说,不是要实现某种固定的外部组织,而是要逐步地增加人们对社会生活和劳动生活的参与。改革要从  社会公民的要求与需要出发。”

在 2001 年党纲中,瑞典社会民主党还首次对革命道路提出  了批评,认为坚持革命的人“都反对用民主方式进行社会变革”,

①   [ 瑞典 ]O.帕尔梅 .向往未来[M]. 斯德哥尔摩,1974,16.

②   [ 瑞典 ] O. 帕尔梅 . 前进的意愿 [M]. 斯德哥尔摩:克利斯蒂安斯塔瑞典文版,1986,139.

③   社会党重要文件选编 [M]. 北京:中共中央党校科研办公室发行,1985,475.

④   社会党国际和社会党重要文件选编 [M]. 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3,137.

“放弃了人人具有同等价值的思想”。苏联共产主义之所以走向“强权”,就是因为它“拒绝了民主选择”,自认为“政治不过是历史已经指出的、必然的东西付诸实施”。①

在 2013 年党纲中,瑞典社会民主党再次重申,“社会民主党人改革社会的工具是改良主义,通过政治改革使社会向人们希望看到的方向逐步发生变化。”②

第四节  关于社会主义社会

瑞典社会民主党认为,社会主义是塑造未来社会所必须遵循 的一个原则。这个原则的基础就是“民主、自由、平等和团结”等基本价值。他们提出,“自由、平等的人们生活在一个团结的    社会里,是民主社会主义的目标。”③   “社会主义者力求建设这样一 个社会在那里,某些人的价值,将比资产阶级社会或资本主义社 会中得到更好和更充分的保证 。”④

1960 年一来的历次党纲在开头部分都强调了要用民主等价  值思想去影响社会的发展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提出“没有民主  就不可能有社会主义”⑤、民主是瑞典社会民主党“信念的基础”⑥、“民主本身构成了社会民主党的世界观”⑦、“民主是社会民主主义

①   高锋.瑞典社会民主工人党党纲——2001年 11月6日威斯特罗斯代表大会通过[J].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03(1):19—45.

②   高锋译 . 瑞典社会民主党纲领 ( 上 ) ——2013 年 4 月 6  日社会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通过 [J].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 2013(4):88—93.

③   高锋.瑞典社会民主工人党党纲——2001年 11月6日威斯特罗斯代表大会通过[J].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03(1):19—45.

④   [苏]弗·希什金娜、斯·希什金 . 现代斯堪的纳维亚社会民主党的理论与实践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 60.

⑤   各国社会党重要文件汇编(第二辑)[M]. 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62,338.

⑥   社会党重要文件选编 [M]. 北京:中共中央党校科研办公室发行,1985,469.

⑦   社会党国际和社会党重要文件选编 [M]. 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3,123.

社会观的基础”①。帕尔梅也宣称,“社会主义跟民主是不可分割的”②,“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核心”③。前首相佩尔松在讨论2001 年党纲的草案时也说,“民主要求”,“对社民党来说今天这仍然是一个核心问题”。④

1990 年党纲和 2001 年党纲都曾强调,自由、平等和团结共同构成民主社会的基础,只有民主社会才能实现自由、平等和团结。2013 年党纲提出,“社会民主党人主张让民主的理想贯穿于整个社会和人际关系”,“民主不仅仅是作出和实施决定的一个程序。民主是一个价值体系,必须贯穿于整个社会生活”。⑤

因此,民主在社会主义中的重要作用就决定了瑞典社会民主党所要追求的社会主义社会应是以社会主义目标为方向、以社会主义指导思想为向导、通过和平改良的手段“在一切领域中实现民主”⑥  的社会,也就是使政治民主、经济民主、社会民主和文化民主得以实现的民主社会。这一民主社会即体现了使民主在社会生活中得以实现的目的,同时也为社会主义社会目标的实现提供了基础和前提。

瑞典工人运动最初的几十年斗争是围绕着普选权、组织和参加工会的权利和言论自由等权利进行的。通过与自由党的密切合作,也通过与保守党和资本家的代表人物的激烈斗争,在“二十世纪初确立了政治民主”⑦。

①   高锋.瑞典社会民主工人党党纲——2001年 11月6日威斯特罗斯代表大会通过[J].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03(1):19—45.

②   [ 德 ] 勃兰特等 . 社会民主与未来 [M]. 重庆:重庆出版社,1990,36.③   [ 瑞典 ]O. 帕尔梅. 经济民主化 [J].国际共运,1986(2):43-44.

④   高锋 .瑞典社民党的理论、政策创新与瑞典历史变迁 [J]. 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02(4):38-52.

⑤   高锋译 . 瑞典社会民主党纲领 ( 上 ) ——2013 年 4 月 6  日社会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通过 [J].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 2013(4):88—93.

⑥   [ 德 ] 勃兰特等 . 社会民主与未来 [M]. 重庆:重庆出版社,1990,37.

⑦   高锋.瑞典社会民主工人党党纲——2001年 11月6日威斯特罗斯代表大会通过[J].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03(1):19—45.

普选实现后,劳工运动便使人民空前广泛地投身于变革社会、改善生活条件和争取社会正义的斗争中。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在 50 年代,瑞典福利国家建设已初具规模,“以广大群众贫 困、生活无保障和阶级矛盾尖锐为显著特征的社会”已被“福利国家”所代替。①可以说,社会民主也基本实现。

但是,瑞典仍然保留着资本主义社会的许多原始特征,主要体现在收入和财富分配的不平均,经济权力的集中,直到今天,这一问题仍然困扰着瑞典社会民主党。而“经济的民主化是社会民主党进行社会变革的一环和先决条件”② ,除非瑞典社会民主党“在经济生活中也获得民主,否则就不存在真正的民主”③。因此,经济民主化问题日益引起瑞典社会民主党的重视,几十年来它一直把经济民主化作为自己民主社会建设的着力点。从1960 年党纲首次提出经济民主,认为“实现经济民主和实现政治民主是同样必要”④一来,经过几十年的探索和发展,瑞典社会民主党对经  济民主的认识和看法日臻丰富和完善,对什么是经济民主以及怎  样建设经济民主等都有了相当系统的看法。

在 2001 年党纲中,它认为经济民主就是要建立一个每个人作为公民、工薪者和消费者都有权利和机会影响生产的方向和生产成果的分配,以及劳动生活的组织与条件的经济秩序。这一经济秩序包括不同形式的所有制和企业活动。它把对环境的考虑当作对生产的最高要求,且要求劳动生活以对每个人工作的尊重为基础,发挥每个人参与和劳动的积极性,并实现劳动成果的公平分配。它要求人人遵守在做出任何决定时都必须奉行民主的游戏 规则。它不反对私人企业活动。它把市场经济作为经济生活的一

①   各国社会党重要文件汇编(第二辑)[M]. 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62,331.②   社会党重要文件选编 [M]. 北京:中共中央党校科研办公室发行,1985,480.③   [ 瑞典 ]O. 帕尔梅. 经济民主化 [J].国际共运,1986(2):43-44.

④   各国社会党重要文件汇编(第二辑)[M]. 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62,335.

部分,但它不允许私人利润追求支配所有的其它利益和控制社会发展,也不接受把市场作为公益事业和社会生活的准则的主  张,更不允许用市场规则来衡量民众的价值和规范社会与文化生  活。然而,民主经济不是没有利益矛盾、没有困难、无需调整的  经济,但是它没有对人的剥削和对环境的掠夺,它是一个不同利益间可以互相合作,资本服从民主的经济,它的基础是各方的权  利,包括全体民众和地区参与创造福利和同时分享福利的权利。同时,为了满足人们对经济生活的多样化要求,就需要一个建筑在社会干预、市场机制、强大工会组织与活跃的、有觉悟的消费  者相结合的基础上并得到强有力的消费立法支持的混合经济。但  是,市场仅仅是社会民主主义所提倡的混合经济的一个部分,因  为虽然它可以有效地生产或再生产福利所需要的资源,但它不会  自我维护,其内在的集中趋势与其赖以生存的多样性相矛盾。  ①

文化民主进入瑞典社会民主党视野的时间较晚,直到 90 年代瑞典社会民主党才指出,民主本身构成了社会民主党的世界  观,所以其理想必须贯穿于包括文化生活在内的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在1990 年党纲的“丰富多彩的、实现解放的文化”部分,它初步阐述了自己对文化的重要看法,指出“社会民主党视文化的质量和多彩为重要的社会价值”,“文化政策便是民主的工作中的一环”。②进入 21 世纪,它进一步指出,民主这一理想必须从  政治上、经济上、社会上和文化上成为整个社会的特征,而“给予每个人参与文化生活的核心部分——解放人民思想活动的机会,是民主的中心任务”③。

由上可知,当代瑞典社会民主党所认为的社会主义社会就是

①   参见高锋 . 瑞典社会民主工人党党纲——2001 年11 月 6  日威斯特罗斯代表大会通过 [J]. 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03(1):19—45.

②   社会党国际和社会党重要文件选编 [M]. 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3,148.  ③   高锋.瑞典社会民主工人党党纲——2001年 11月6日威斯特罗斯代表大会通过[J].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03(1):19—45.

民主社会,“使民主成为一种生活作风 , 深入到生活的各个领域”①具体来说,也就是实现政治民主、经济民主、社会民主和文化民主的社会。可以说的是,在目前以及将来的一定时期,经济民主 仍将是瑞典社会民主党在民主社会建设方面的侧重点,因为它是整个民主社会的基础,直接关系着民主社会的实现。

第五节  关于社会主义基本价值

民主、自由、平等和团结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瑞典社会民主党的基本价值。这些价值理念在瑞典社会民主党的思想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战前的 1944 年党纲曾指出,瑞典社会民主党努力和对社会主义改造的指导原则体现了“关于人类尊严、人道、自由平等、团结一致、共同合作的旧理想”②。随后的1960 年、1978 年和 1990 年党纲分别宣称,瑞典社会民主党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社会体现了要实现“自由和平等、合作和友爱”③,“自由、平等、民主和团给”④和“自由、平等和团给”⑤  的思想。2001 年党纲则指出,“自由、平等的人们生活在一个团结的社会里,是民主社会主义的目标”⑥。1990 年和2001 年党纲都强调,“自由、平等和团结一起构成了民主社会的基础。”2013 年党纲再次强调,“社会民主党旨在建立一个以民主理想和人人同等价值、同等权利为基础的社

①   李兴耕 . 当代西欧社会党的理论和实践 [M]. 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1989,171.

②   各国社会党重要文件汇编 [M]. 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59,426、427.

③   各国社会党重要文件汇编(第二辑)[M]. 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62,330.④   社会党重要文件选编 [M]. 北京:中共中央党校科研办公室发行,1985,468.

⑤   社会党国际和社会党重要文件选编 [M]. 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3,121.  ⑥   高锋.瑞典社会民主工人党党纲——2001年 11月6日威斯特罗斯代表大会通过[J].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03(1):19—45.

会,自由平等的人们生活在一个团结的社会里是民主社会主义的目标。”①

一、自由

卡尔松认为,从政治哲学角度来说,自由由“自由于”和“免受于”两部分组成,它们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自由这一统一体。“自由于”主要是指人们自由控制个人生活和做自己的选  择,也即是普遍和同等的选举权、思想和信仰自由、言论和结社  自由、婚姻自由以及自由选择教育和职业等公民自由权利。而“免受于”主要是指人们必须的免受外界强制和压迫、免受饥饿、免受未来忧虑侵扰以及免受损害身体的生活环境的自由,它也是  自由的重要构成部分,没有它,“无论公民和个人的自由根据法律有多强大,个人的自由运动也将变的十分有限”。围绕着这一思想,为了使人们摆脱经济、社会或者文化上的劣势,为了使人  们消除对那些不受民主控制的各种经济势力的依赖,从而最终实  现人们的自由,瑞典社会民主党在战后的历次党纲都用一定的篇幅对自由进行了论述。

首次对自由、平等等属于价值范畴的概念进行了简单探讨的1960 党纲指出,瑞典社会民主党在改造社会的过程中,“将努力促进人类的自由”,“将尽力维护在反对顽抗的特权势力的斗争中获得的公民自由权利”,“为了不使自由实际上为少数人所占有,要使多数人得到更多的自由,首先必须增加他们的平等权力。自  由和平等之间不存在矛盾,它们是互相依赖的”,并认为“自由和保险相依而存,没有社会和经济的保险便不可能有充分的自  由”。②

①   高锋译 . 瑞典社会民主党纲领 ( 上 ) ——2013 年 4 月 6  日社会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通过 [J].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 2013(4):88—93.

②   各国社会党重要文件汇编(第二辑)[M]. 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62,334、335.

对1975 年党纲略有修改的1978 年党纲提出,瑞典社会民主党希望“通过社会变革扩大人类的自由”,它将尽力捍卫在反对特权利益的斗争中所取得的“公民自由”,但它的目标不仅于此,它还要“消除人类解放的社会和经济方面的障碍”。①

1990 年的党纲,对自由进行了更为详细地阐述,认为“更多的人——前提是工人运动能够提出新社会的问题和希望——能够通过自由、平等和团结的价值观被争取过来”②。它指出,自由就是“赋予人们独立的或在以自选形式互相合作中发展的可能性”,并强调“公民的自由权利——普遍和同等的选举权、思想和信仰自由、言论自由和结社自由——是社会民主党的根本”。但是,经济和社会差别为公民行使这种自由和运用公民权利制造了不同的前提条件,因此,瑞典社会民主党的任务之一就是“通过把人们从经济、文化和社会的低下地位中解放出来去捍卫和巩固公民  的各种自由,通过消除人们对私人经济权利集团的依赖去扩大这  些自由”。除此之外,它还把视野从国内扩展到了国外,认为各  个民族在没有外国或者非本民族经济利益的强迫或干涉下,有权  决定自己的事务,提出,“只有在自愿基础上形成的各自由国家之间的合作,才能消除对人类生存的全球性的威胁”。③

明确提出价值观的 2001 年党纲认为,自由包括“不受外界强制和压迫,免受饥饿、愚昧和对未来忧虑的侵扰,也包括参与共同决策和个人发展的自由,有生活在安全的群体中、有控制自 己生活和选择自己未来的自由。”“公民的自由和权利、普遍的平等的选举权、思想和信仰自由、言论自由和结社自由是必要的基本自由的条件”,但仅仅依靠它们是不够的,因为真正的参与和

①   社会党重要文件选编 [M]. 北京:中共中央党校科研办公室发行,1985,468.

②   社会党国际和社会党重要文件选编 [M]. 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3,133、134.

③   社会党国际和社会党重要文件选编 [M]. 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3,121、122.

发展的自由要求人们“摆脱经济、社会或者文化上的劣势,摆脱 对那些不受民主控制的各种经济势力的依赖”,因此,自由“既包括个人的自由和权利,也包括给予个人成长和发展、平等地参与社会工作的实际可能性的社会结构”。①

2013 年党纲强调,“社会民主主义是一个自由运动”,“人们手中权力的差距意味着自由程度上的差距。我们的目标是消除权力上的差别,以便逐步增加社会上的自由。”②

可以看出,实现“自由于”,也就是实现公民的基本自由权 利一直以来就是瑞典社会民主党的一大追求。在 2001 的年党纲中,瑞典社会民主党首次正式提出了自由的另一个方面——“免受于”,虽然这一天来的较晚一些,但它毕竟出现了,因此不能不说瑞典社会民主党在自由的认识上又有了一大进步。

二、平等

瑞典社会民主党前主席卡尔松指出,从某些方面来说,正是从“人们具有一致性”,即“作为个体每个人具有相同的价值,作为个人每个人具有相同的成长和发展的权利,同时,每个人都  是社会的一员,每个人的生活条件都受其周围社会影响”出发,“平等的要求才被阐述为人们具有控制自己生活和影响周围社会的相同机会”。

长期以来,瑞典社会民主党正是在此理念的指引下,在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自己对平等的认识和看法,在不同的时期对平等进行了不同的阐述和表达。在跨入 21世纪之前,瑞典社会民主党更多地强调通过分配和公正来保障平

①   高锋.瑞典社会民主工人党党纲——2001年 11月6日威斯特罗斯代表大会通过[J].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03(1):19—45.

②   高锋译 . 瑞典社会民主党纲领 ( 上 ) ——2013 年 4 月 6  日社会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通过 [J].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 2013(4):88—93.

等,之后,它才在思想内涵方面对平等做了相当程度地调整,更多地强调多样性和机会均等。

1960 年党纲指出,平等的要求“意味着所有的人,不论他们或她们的工作性质和地位如何,都要求享有同等的机会,每个人的尊严都应当得到同样的尊重”① ,而争取平等权利的斗争是针对着各种各样的阶级差别的,但它接受由于产量、熟练程度、职责或创造性的不同而产生的差别。1978 年党纲申明,瑞典社会民主党希望“实现平等,并以此表明全人类的平等价值”,认为“这是自由的先决条件”,同时指出,为了实现“取得财产分配、收  入和权力的平等,以及平等地享有文化和教育的机会”的目标,就要“针对着经济社会和文化方面的一切阶级差别”进行斗争。  ②

1990 年党纲更是从全人类视角,抽象地谈论平等,强调“平等是自由的前提”,指出瑞典社会民主党将“努力争取全人类之间公平地分配地球的资源,争取各民族成为国际社会平等成员的同等权利”。它还强调,“从自由的愿望和对所有人同等价值和尊严的信念出发”,它将“反对各种形式的阶级差别和所有形式的歧视”。③

2001 党纲有所调整,开始侧重于平等化和多样化,指出平等“是对人的价值等同,尊严和权利等同的思想的表述”,它意味着人们有着“平等的权利来控制自己生活,来影响他们生活在其中的社会”,但是,它并不意味着每个人必须行动一致或生活方式的一致,恰恰相反,“要求平等就是要求多样化”,“平等以差异为基础,但又不同与差距”。“与自由一样,平等要求给予每个人

①   各国社会党重要文件汇编(第二辑)[M]. 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62,334、335.

②   社会党重要文件选编 [M]. 北京:中共中央党校科研办公室发行,1985,469.

③   社会党国际和社会党重要文件选编 [M]. 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3,122.

发展和参与的同等权利、同等的社会结构和经济条件”。①

2013 党纲,对平等化和多样化再次强调,指出“人们之间深深的相互依赖使得平等对自由更显重要”,“平等不是千篇一律。相反,平等是真正的多样化的前提,因为它给人们可以按自己的  愿望办事的机会。”②

三、团结

瑞典社会民主党认为,面对不公正的社会,任何个人都无能为力,人们只有同舟共济,在互相关心、互相尊重的团结中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其有所改变,从而达到实现人们追求幸福和美好生活的意愿,这是提出团结的初衷,同时,也是它的重要意义 之所在。

埃兰德在《合作中的人》一书中指出,“从根本上来说,社会改良政策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团结与合作”,这是“和平和谅解的世界的理想”。③帕尔梅认为,团结就是“共同负责,普遍互助与合作”,“为了消灭贫困和失业,为了建立信任和企业主与工人之间的良好合作关系,我们需要团结”。④并进一步指出,“合作是瑞典工人运动的传统。应该为达到现实生活所要求的和解而斗争。倘若一个人知道,他需要什么并且如何去达到它,那么合作并不可怕”。“我们深信,由于合作,人们往往会达到较好的效果……应当克服我们的弱点和短处。这样,瑞典社会才能在发展经济民主、团结和合作的基础上,根据民主社会主义的原则不断

①   高锋.瑞典社会民主工人党党纲——2001年 11月6日威斯特罗斯代表大会通过[J].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03(1):19—45.

②   高锋译 . 瑞典社会民主党纲领 ( 上 ) ——2013 年 4 月 6  日社会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通过 [J].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 2013(4):88—93.

③   李兴耕编 . 当代西欧社会党的理论和实践 [M]. 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1989,273.

④   [ 瑞典 ] O. 帕尔梅 .向往未来 [M]. 斯德哥尔摩:斯德哥尔摩出版社,1974,180.

加以改造”。①卡尔松称,社会主义的前提是“团结”,它“要为所有人其中包括反对社会主义的人提供最良好的机会”。②瑞典社会民主党理论家约翰逊写道,“我们社会的全体公民都应当竭尽全力,积极促进经济的有效发展。无论现在还是今后,我们的发展都将依照彼此关心的原则:‘公民为社会’,‘社会为公民’。遵守这一原则,是我们社会顺利发展以及使这个社会变为民主社会主义社会的前提”。③

长期一来,提起团结,瑞典社会民主党更多地强调它对个人的集体作用,认为它是“弱小者争取正义的斗争武器”,是“实现社会生活稳定与和谐的前提”,而进入 21 世纪之后,瑞典社会民主党在个人和组织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义务方面开始有所侧重,越来越强调在集体的责任和个人的义务之间寻求一种平衡,以打  破过去过于那种强调前者而忽视后者的不当情况。对于这些,瑞典社会民主党战后一来的历次党纲进行了忠实的记录。

1960 年党纲指出,“社会民主党将根据团结的精神实行全面的社会政策,以促进(社会)保险和政策。”④1975 年党纲明确提出,“团结是弱者在争取正义斗争中的武器,也是保障人民正当要求和共同观念的基础。”⑤1978 年党纲说,瑞典社会民主党希望“以团结的思想来支配社会的发展”。它指出团结的意思是指“真正了解相互间的条件和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它是“弱小者争取正义的斗争武器”,也是“每个人有权得到的安全的基础”,它标志着一个美好社会应具有的社会观念。⑥1990 年党纲把团结

①   [ 瑞典 ] O. 帕尔梅 .向往未来 [M]. 斯德哥尔摩:斯德哥尔摩出版社,1974,180.     ②   李兴耕编 . 当代西欧社会党的理论和实践 [M]. 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1989,274.

③   [ 瑞典 ]H. 约翰逊 .民主福利社会 [M]. 斯德哥尔摩:斯德哥尔摩出版社,1969,116、117.

④   各国社会党重要文件汇编(第二辑)[M]. 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62,335.⑤   张契尼、潘琪昌 . 当代西欧社会民主党[M]. 北京:东方出版社,1987,196.    ⑥   社会党重要文件选编 [M]. 北京:中共中央党校科研办公室发行,1985,469.

的概念从国内领域扩大到国际领域,指出“各民族之间的团结是实现世界持久和平的前提”,“无论对哪一个人自由的威胁都是对所有人自由的威胁”,因此,“团结不能局限于本国界线之内,而必须包括所有人民”。同时指出,“团结意味着体谅相互间的条件,愿意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人类作为社会的有机体是相互依赖的”,“正是在人与人之间的合作而不是斗争中,共同的幸福乃至个人的幸福才能创造出来”,人们只有认识到这种相互依赖,才能产生“构成团结的核心的互相关心和尊重”。对所有人来说,团结是“实现社会生活稳定与和谐的前提”,因此,社会民主党“希望以团结来支配社会的发展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①2001 年党纲强调,团结产生于这样一种理念,即大家“都互相依赖,只有在互相关心、互相尊重的合作中才能创造最好的社会”,这种相互依赖要求人们“必须相互关心并相互尊重,这是团结的核心”。“团结是社会和谐和安全的前提”,它“要求人们为社会和劳动生活各尽所能并承担责任”,“相互尊重每个人作为个人和公民的价值”。②  2013 年党纲提出,“人们之间的相互依赖是团结的核心”,“团结是促进自由的力量,只有人人都有自由,大家才有  自由”。③

总之, 自 1960 年党纲对自由、平等和团结等价值理念进行初步阐述,到1990 年党纲含蓄地提出以自由、平等和团结为基础的价值观,再到 2001 年最终明确提出以自由、平等和团结为基础的价值观,这一路走来,基本价值这粒种子在瑞典社会民主党思想的苗圃里经过无数个春夏秋冬的呵护,已郁郁葱葱。

①   社会党国际和社会党重要文件选编 [M]. 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3,123.  ②   高锋.瑞典社会民主工人党党纲——2001年 11月6日威斯特罗斯代表大会通过[J].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03(1):19—45.

③   高锋译 . 瑞典社会民主党纲领 ( 上 ) ——2013 年 4 月 6  日社会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通过 [J].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 2013(4):88—93.

第六节  关于社会主义国际政策

瑞典社会民主党在努力争取在本国实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程中,意识到它同世界上为民主社会主义思想而奋斗的一切力量是联结在一起的,认识到民主社会主义的国际目标是各民族的自 由和全世界的和平,因此它把国际政策作为其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从而国际政策思想也就成了其社会主义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瑞典社会民主党一直强调,渴望和平和自由、进步和社会公正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而这些要求相互依存,没有自由和正义就不可能取得和平,也不可能取得进步。因此,和平和进步的世界是以“各民族的自决权与各国人民的解放”、“政治上的缓和和军事上的裁军”、“社会和经济公正”、“争取持续稳定发展的环境政策”、和“国际合作”为先决条件的。  ①

但是,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以及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而来的一些新问题、新情况使瑞典社会民主党更进一步认识到了瑞典同国际社会的紧密关系,宣称“瑞典是国际社会有机体的一部分。瑞典在世界上,世界在瑞典中”,同时也促使着瑞典社会民主党在国际政策方面进行了较大幅度地调整,开始侧重于从价值理念的角度去阐述国际问题,指出“自由、平等一类要求,没有任何国家的和种族的界限。维护人权的责任,在国际上和在国内同样都理所当然”,“社会民主党自然与世界上所有献身于和平、民主和人权的力量团结在一起”。②瑞典社会民主党提出,和平和团结是它国际活动的根本所在,使各国

①   社会党国际和社会党重要文件选编 [M]. 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3,149-154.②   高锋.瑞典社会民主工人党党纲——2001年 11月6日威斯特罗斯代表大会通过[J].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03(1):19—45.

人民享有平等的福利和繁荣是它的目标。

然而,谈起瑞典社会民主党对社会主义国际政策的认识,不能不提及它对共产主义国家和共产党的看法,因为这也是它的国际政策思想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且在其中占有相当的分量。

瑞典社会民主党对共产主义国家的敌视和对共产党的评价在冷战时期和在冷战后没有发生什么实质性的变化,而在冷战后更 是更加集中地揭露共产主义国家失败的原因,攻击“现实社会主义”的“恶行”。在最新的 2013 年党纲中,瑞典社会民主党没有对“现实社会主义”进行攻击,可能是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巨大成就震撼到了吧!

瑞典社会民主党在其战后的首份党纲——1960 年党纲中就不太明显地表示了自己对共产主义国家的不满和批评,指出一些政权滥用“社会主义”的概念,它们虽然声称信奉这种或那种社会主义,但是却把政权交给了一小撮人来压迫多数人,且在经济制度改变后因没有实行民主监督而产生了新的形式的暴政。

1978 年党纲对共产主义国家的批评更加直接和激烈,它认  为在列宁主义的权贵原则占上风的情况下,人民自治制度未能兑  现,少数人掌权统治多数人却不受任何民主的约束。这种制度下  的经济体制的特征就是官僚集权。旧的特权社会已由一种新的社会所取代。甚至在共产党长期统治的国家,收入和社会等级方面  的差别也还很大。人民无论是作为公民、劳动生产者还是消费  者,都不能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提出要求。在奉行列宁主义  权贵原则的国家里,社会主义的价值没有发展的余地,而平等和  自由却被窒息了,所以在这些国家里不可能建立起作为民主社会  主义目标的人人平等自由的社会。此党纲还把共产主义国家和私  人资本主义国家相提并论,指出私人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国家都已显示出发展生产的巨大能力,但是它们都是以片面强调经济增  长和从长远来看不可控制地肆无忌惮地浪费自然资源为特征的。

它们不会给本国人民带来保障和正义,也解决不了世界性的经济和政治问题。在这两种制度下,收入和物质资源的分配是不平均 的。在前一种制度下,这种分配的不平均正是该制度所致,而在后一制度下,这种分配的不平均是与实现平等的公开主张背道而驰的,是权力集中和缺乏民主的结果。  ①

1990 年党纲照搬了1978 年对共产主义国家的批判,措辞基本未变,只是结合当时的国际形势,更进一步指出,“以不同面目出现的共产主义制度正处于崩溃阶段。列宁主义的道德危机和政治危机是全面的”②。

2001 年党纲把共产主义与无政府主义相提并论,强调苏联共产主义之所以走向强权是因为它拒绝了民主选择。它把某一发展道路视作是客观规定的,被历史、宗教或者其他别的东西规定的,这就成为了原教旨主义的东西,其结果必然导致专制。而共产党领导的计划经济的发展也不能仅仅归咎于错误的领导人或错误的组织问题,它是共产主义的原教旨主义思想的产物。  ③

①   参见社会党重要文件选编 [M]. 北京:中共中央党校科研办公室发行,1985,474.  ②   社会党国际和社会党重要文件选编 [M]. 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3,135.  ③   参见高锋 . 瑞典社会民主工人党党纲——2001 年11 月 6  日威斯特罗斯代表大会通过 [J]. 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03(1):19—45.

关于价值社会主义观的

几点理论思考

对瑞典社会民主党价值社会主义观的认识,目前学术界存在着争议。一些人对它大加赞赏,宣扬其代表了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一些人对它嗤之以鼻,对其扣上“修正主义”的帽子而大加鞭挞。应当说,这种简单地肯定,或不加分析地全盘否定,不是马克思主义认识问题的方法。要正确认识瑞典社会民主党的价值社会主义观,应采取历史唯物主义态度,运用实事求是的方法进行分析。

第一节  与科学社会主义有着原则性的区别

瑞典社会民主党价值社会主义观的实质是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体系,其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有着原则性的区别。

如在指导思想方面,科学社会主义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但 是瑞典社会民主党强调指导思想的多元化,只是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思想来源之一,并没有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瑞典社会民主党前主席帕尔梅曾指出,民主社会主义渊源于“基督教伦理、人道主义和古典哲学”①。瑞典社会民主党在1990年的党纲中明确提出:“社会民主党的思想扎根于人身不可侵犯和人人都具有同等价值的信念中。”②在2001 年党纲中,瑞典社会民主党首次承认了与马克思主义的渊源,宣称其意识形态的基础是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支柱的历史唯物主义,指出“工人运动的意识形态是其分析社会发展的一个工具,其基础是唯物主义历史观”。但是,这种承认并不代表对马克思主义的完全认同,它是

①   [德]维·勃兰特、[奥地利]布·克莱斯基、[瑞典] 欧·帕尔梅.社会民主与未来[M].重庆:重庆人民出版社,1990,15.

②   社会党国际和社会党重要文件选编 [M]. 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3, 121.

以对马克思主义的阉割和取舍为前提的。他们只字未提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地位 , 并声称“他们的理论的其他部分已被证明是片面的或错误的 , 并从辩论中消失了。他们的历史的发展遵循某些预定法则的理论在现代科学中找不到任何依据”,“其理论总的来说是非政治性的 ,因为它把社会变迁看作依赖于技术与经济发展的某个阶段”。①

在实现社会主义途径上,科学社会主义认为暴力革命道路和  和平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的两条主要途径,但是通过和平道路实  现社会主义是有严格条件的,如生产力高度发达等。因此,不应  把和平道路作为工人阶级变革现实社会的主要手段。但是,瑞典  社会民主党认为,瑞典社会各阶级之间已实现了权力平衡,没有  什么阶级斗争了,不需要用暴力打碎现存的国家机器,而应当通  过改良主义道路,“逐步长入社会主义”②。1960 年党纲取消了“阶级斗争”和“工人阶级的历史任务”等词句。1978 年党纲则明确表示,劳工运动的斗争所取得的成就增强了“以民主社会主义为  基础的和平的社会过渡是解放人类的唯一可行的途径”的信念。到了 90 年代,已经有了多年执政经验的瑞典社会民主党更加坚信和平改良道路能够实现社会主义目标。1990 年党纲基本照搬了1978 年党纲中关于改良主义道路方面的论述。2001 年党纲不  但再次强调改良主义道路的重要性,而且首次在党纲中对革命道路提出了批评,认为坚持革命的人“都反对用民主方式进行社会变革”③。

①   高锋.瑞典社会民主工人党党纲——2001年 11月6日威斯特罗斯代表大会通过[J].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03(1):19—45.

②   [苏]弗·希什金娜、斯·希什金 . 现代斯堪的纳维亚社会民主党的理论与实践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90.

③   高锋.瑞典社会民主工人党党纲——2001年 11月6日威斯特罗斯代表大会通过[J].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03(1):19—45.

第二节  其呈现出一定的合理性和进步性

虽然瑞典社会民主党价值社会主义观的实质是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体系,与科学社会主义有着原则性的区别,但是不可否 认,它在一定程度、一定范围上代表了中下层人民的利益,呈现出一定的合理性和进步性。

成立于 1889 年的瑞典社会民主党,是马克思主义与瑞典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在党的早期,瑞典社会民主党强调自己代表工人阶级的利益,主张推翻资产阶级统治,消灭资本主义制度。瑞典社会民主党在1897 年的首个党纲中宣布:“社会民主党不同于任何其它政党,旨在彻底改造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组织,实现工人阶级的社会解放,来保证和发展精神和物质文化。”①1974 年 , 瑞典社会民主党前主席帕尔梅指出:“我们的党是由工  人、职员和知识分子组成的,可以深信不移地说,它是由中间阶层的代表所组成,并维护他们的利益。”②1975 年党纲提出,“社会保存着资本主义的许多原来的特征,存在着收入和财产的不平等,必须改造社会,以使人民享有最后决定权,由按照自由平等  原则进行合作的公民共同体,代替建立在阶级基础上的社会秩序。”③  2001 年党纲强调:“在资本与劳动的冲突中,社会民主党始终代表劳方的利益。社会民主党现在是、而且永远是反对资本主义的政党,始终是资本对经济和社会进行统治的反对者。”④

①    Herbert Ting sten.The SwedishSicialDemocrats:TheirIdeologicalDevelopment,BedminsterPress,1973,119.

②   [ 瑞典 ]O·帕尔梅 .向往未来 [M]. 斯德哥尔摩 ,1974,230.

③   [苏]弗·希什金娜、斯·希什金 . 现代斯堪的纳维亚社会民主党的理论与实践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269.

④   高锋.瑞典社会民主工人党党纲——2001年 11月6日威斯特罗斯代表大会通过[J].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03(1):19—45.

在这些思想指引下,瑞典社会民主党的理论政策很好地体现了对人民权益的维护,如通过福利制度建设,实行社会财富再分配,缩小贫富差距;通过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维护社会稳定等等。瑞典社会民主党无论是在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促进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还是实现分配公平、社会公正、保障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利益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很好地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

第三节可以借鉴其合理成分,但绝不能照搬

马克思主义是勇于创新,善于创新,且不断创新的思想理 论,这也是它具有强大生命力的重要原因。恩格斯曾强调:“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着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的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①邓小平也强调:“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化成果 ,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社会化大生产规律和先进的经营方法、管理方法。”②  因此,对于瑞典社会民主党价值社会主义观中的一些合理成分,我们应注重批判地吸收和借鉴。

但是,对于瑞典社会民主党的价值社会主义观,绝对不能照抄照搬,不仅因为其是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体系,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有着原则性的区别。更重要的是,它是二战之后,在宏观背景的推动作用、欧洲同伴的借鉴作用以及国内实情的决定作用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具有一定独特性。美国著名学者约瑟夫·熊彼特在谈到瑞典时就曾指出:“她的社会主

①   选集 ( 第 4 卷 )[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81.

②   文选(第 3 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 , 1994,373.

义和社会主义者之迥然不同于其他国家,不是由于原则或意向的任何特色,而是由于造就瑞典民族的材料和她特殊均衡的社会结 构。这就是为什么说,其他民族试图抄袭瑞典的榜样是十分荒谬的原因;要抄袭她的唯一有效办法,只有请来瑞典人,让他们执掌政权。”①  因此,对瑞典社会民主党的价值社会主义观,我们应注重批判地吸收和借鉴,但是绝对不能照抄照搬。

①   [ 美 ] 约瑟夫·熊彼特 . 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民主 [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9,470.

参考文献

[ 1] 选集(卷1—4)[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 选集(卷1)[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 选集(卷 2)[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 文集 [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

[5] 文选(全 3 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6] 谈治国理政 [M]. 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7] 谈治国理政(第三卷)[M]. 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8] 各国社会党重要文件汇编 . 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59.

[9] 各国社会党重要文件汇编(第二辑)[M]. 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62.[10] 社会党重要文件选编 [M]. 北京:中共中央党校科研办公室发行,1985.[ 11] 各国社会党手册 [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

[ 12] 社会党国际和社会党重要文件选编 [M]. 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3.[ 13]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

[14] 程玉海、林建华. 共产国际与当代社会民主党若干问题研究 [M]. 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1999.

[15]林建华,董泉增 . 当代西欧社会民主党论纲[M]. 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

1995.

[16]林建华等 . 世界工人运动中的国际性组织史纲 [M]. 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5.

[17] 林建华 . 社会党国际论纲 [M]. 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18]林建华 .比较与借鉴:东西方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M]. 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5.

[19] 赵明义 . 科学社会主义与民主社会主义 [M]. 济南:黄河出版社,1999.    [20] 高放 .社会主义思想史(上、下册)[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

[21] 高放、张泽森、曹德成主编. 当代世界社会主义文献选编 [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

[22] 高放 . 当代世界社会主义新论 [M]. 贵州: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

[23] 江流 .20——21 世纪:社会主义的回顾与展望 [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

[24] 当代国外社会主义理论与模式 [M]. 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

[25] 李琮 . 当代资本主义新发展 [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25] 俞可平 . 全球化时代的“社会主义”[M]. 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26] 张晓华、李殿昌 . 瑞典首相帕尔梅 [M].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27] 殷叙彝 . 当代西欧社会党人物传 [M]. 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9.

[28] 向文华 . 斯堪的纳维亚民主社会主义研究 [M]. 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

1998.

[29] 金重远 . 战后西欧社会党 [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30] 张契尼、潘琪昌 . 当代西欧社会民主党 [M]. 北京:东方出版社,1987.

[31] 李兴耕 . 当代西欧社会党的理论和实践 [M]. 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出版,1989.

[32] 蒲国良、熊光清 . 全球化进程中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 [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33] 黄宗良、林勋健 . 共产党和社会民主党的百年关系史 [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34] 黄宗良、孔寒冰 .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理论、历史和评价 [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35] 黄宗良、林勋健 . 冷战后的世界社会主义运动 [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36] 黄宗良等 .世界社会主义的历史和理论 [M]. 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5.

[37] 张世鹏 . 二十世纪末西欧资本主义研究[M]. 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2003.

[38] 张世鹏 . 当代西欧工人阶级 [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39] 张世鹏译、殷叙彝校 . 德国社会民主党纲领汇编 [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40] 王学东、陈林 . 九十年代西欧社会民主主义的变革 [M]. 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 年版。

[41] 陈林、林德山主编. 第三条道路:世纪之交的西方政治变革 [M]. 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2003.

[42]裘援平、柴尚金、林德山. 当代社会民主主义与第三条道路 [M]. 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2004.

[43] 王振华、陈志瑞 . 挑战与选择—— 中外学者论“第三条道路”[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44] 刘玉安 . 北欧福利国家制度剖析 [M]. 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1996.[45] 敬东 . 北欧五国简史 [M]. 北京:商务印书馆出版,1987.

[46] 黄安淼、张小劲 . 瑞典模式初探 [M]. 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8.

[47] 张小劲、李元庆 . 从职能社会主义到基金社会主义——瑞典社会民主党的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 [M]. 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8.

[48] [ 奥]尤·布劳恩塔尔 . 国际史(三卷)[M].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49] [ 苏]H·T·西比列夫 .社会党国际 [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

[50] [ 美 ] 卡尔兰道尔 . 欧洲社会主义思想与运动史(上)[M]. 北京:商务印书馆,1994.

[51] [ 法 ] 雅克·德罗兹 .民主社会主义(1864—1960 年)[M].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 ,1985.

[52] [ 英 ] 威廉佩·E·特森、阿拉斯泰尔·H·托马斯 . 西欧社会民主党 [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3.

[53] [ 美 ] 斯塔夫里阿诺斯 . 全球通史 [M]. 上海: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54] [ 瑞典 ] 安德生 . 瑞典史 [M]. 北京:商务印书馆,1972.

[55] [瑞典]斯·哈登纽斯 . 二十世纪的瑞典政治 [M].北京:求实出版社,1990.

[56] [ 瑞典 ] 赫伯特·廷格斯坦 . 瑞典社会民主党意识形态的发展 [M]. 斯德哥尔摩:托多瓦英文版,1973.

[57] [ 丹麦 ] 福尔默·威斯蒂主编、赵振强等译 . 北欧式民主 [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

[58] [ 德 ] 勃兰特等 . 社会民主与未来 [M]. 重庆:重庆出版社,1990.

[59] [ 德 ] 托马斯迈尔 . 社会民主主义导论 [M]. 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6.[60] [ 德 ] 托马斯迈尔 . 社会民主主义的转型——走向 21 世纪的社会民主党

[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61] [ 英 ] 安东尼·吉登斯 . 第三条道路:社会民主主义的复兴 [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62] [ 苏 ] 费多谢耶夫等 . 什么是“民主社会主义”[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

[63] 瑞典社会民主党党纲——1897 年 7 月 4日斯德哥尔摩党代会通过 [EB/OL].http://www.marxists.org/history/international/social-democracy/sweden/program-1897.htm

[64] 瑞典社会民主党纲领(1975 年通过)[J]. 共运资料选译,1986(6).[65] [ 瑞典 ]O. 帕尔梅 . 经济民主化 [J].国际共运,1986(2)  .

[66] 高锋 . 瑞典社民党的理论、政策创新与瑞典历史变迁 [J]. 当代世界社会 主义问题,2002(4).

[67] 高锋 .“瑞典社民党的理论反思与政策调整”[J].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2002(3).

[68] 高锋 . 瑞典社会民主工人党党纲——2001 年11 月 6日威斯特罗斯代表大会通过 [J]. 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03(1).

[69] 高锋 .“九十年代瑞典社民党的政策及其效应”[J]. 国际政治研究,

2003(2).

[70] 高锋 .“瑞典社民党的理论与实践述评”[J].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7(3).

[71] 高锋 . 从党纲的八次修改看瑞典社民党的理论创新与调整 [J]. 世界社会 主义运动,2008( 1).

[72] 张宏斌 . 瑞典社会民主党党纲演进的几点启示 [J]. 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 学报,2009(4).

[73] 比扬·冯西斗、高锋 . 瑞典社会民主党党纲述评 [J].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9(3).

[74]雍纳斯·赫佛施、高锋 . 一份谨慎务实的新党纲——瑞典社会民主党2013 年党纲述评 [J].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4( 1).

[75] 高锋 . 瑞典社会民主党纲领(上)——2013 年 4 月 6日社会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通过 [J].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3(4).

[76] 高锋 . 瑞典社会民主党纲领(下)——2013 年 4 月 6日社会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通过 [J].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3(5).

[77] 赵永清 . 民主社会主义思想体系的理论核心——基本价值剖析 [J]. 江苏社会科学,1994(5).

[78] 向文华 . 斯勘的纳维亚社民党执政优势及原因研究 [J]. 当代世界社会主 义问题,1997( 1).

[79] 徐崇温 . 西方社会民主党的社会主义观 [J]. 理论视野,2000(3).

[80] 杨迟 .瑞典模式的演变及当今瑞典社民党的政治定位[J]. 国际论坛,2002(6).[81]李屏南 .论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观的与时俱进 [J].社会主义研究,

2003(4).

[82] 向文化 . 冷战后社会党民主社会主义的发展演变 [J]. 聊城大学学报,

2005(2).

[83] 杨玲玲 .“人民之家”:瑞典社民党 60 年成功执政的理念 [J]. 科学社会主义,2005(4).

[84]唐海军 . 冷战后瑞典社会民主党的新变化 [J].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2005(6).

[85] 姜跃 . 瑞典社会民主党何以能长期执政 [J]. 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

2005(4).

[86] 徐崇温 . 瑞典模式的历史进程和经验教训 [J]. 复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7(4).

[87] 姜跃 . 瑞典社会民主党的理论创新与政策调整 [J].中共珠海市委党校珠海市行政学院学报,2008(3).

[88] 袁群 . 瑞典社会民主党的社会主义观探析 [J]. 社会主义研究,2009(5).

[89] 王秋准、姜红梅 . 瑞典社会民主党政坛沉浮的原因及启示 [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11( 1).

[90] 邹升平 . 瑞典社会民主党的民主观探析 [J]. 社会主义研究,2012(4).

[91] 梁晓宇 . 建设服务型政党 : 瑞典社会民主党执政经验借鉴 [J].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15(5).

[92] 王慧. 执政合法性与执政党形象建设理路——以瑞典社会民主党为例[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6).

[93] 赵婷 . 瑞典社会民主党廉政建设与腐败治理机制研究 [J]. 当代世界与社 会主义,2019(4).

[94]林德山 . 瑞典社会民主党长期执政的历史经验与现实挑战 [J]. 当代世界 与社会主义,2022( 1).

附录

瑞典社会民主党政坛沉浮的原因及启示*

[摘要]冷战后瑞典社会民主党在政坛上走出了一条“低落——— 回归———高涨———低落”的“n”字形沉浮轨迹,这一沉浮 轨迹的出现既有政治、经济方面的原因,也有科技和社会的原因。执政党在执政时期必须在协调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同时关注社会 公平、正义和失业等社会问题,必须注重自身建设,必须坚持改革创新,在实践基础上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使党的路 线、方针、政策和行动纲领能更好地满足民众的愿望和要求。

[关键词]瑞典社会民主党;政坛沉浮:原因;启示

被称为“西方社会民主党典范”、“欧洲社民党最顽强堡垒”的瑞典社会民主党成立于1889 年,距今已有上百年的历史。在    冷战后的十几年里,瑞典社会民主党在政坛上起初迅速沦为在    野党,继而快速“收复失地”,开启蝉联三届的辉煌执政,然后    在 2006 年再次丢失大选,离开执政前台。在2010年大选中再    次遭受失败。纵观瑞典社会民主党冷战后的执政历程,大致呈    现出“低落——— 回归———高涨———低落”的“n”字形沉    浮轨迹。这一沉浮轨迹的出现诚然与伟大的“钟摆法则”以及    国际环境有关,但最主要的原因应从瑞典社会民主党自身的理    论政策去梳理。

*   王秋准、姜红梅,发表在《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11 年第 1 期。

一、瑞典社会民主党冷战后在政坛上沉浮的原因

(一)瑞典社会民主党1991 年下台的原因

20 世纪 80 年代末,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瑞典资金大量外流,国内投资严重不足,工业生产下降,国际收支逆差严重。瑞典社会民主党政府为解决此等问题而采用的紧缩货币、削减福利和税收改革等政策,引起了中下层党员、普通百姓和中左人士的强烈不满。而1990 年瑞典社会民主党在国内资产阶级政党的攻击下又被迫放弃了自建党以来就采用的工会会员集体入党制度,使党员人数由20 世纪 80 年代的100 万降到1991 年的 26万。再加上 20 世纪 90 年代初整个西欧政坛的右倾化,这就注定了瑞典社会民主党在 1991 年的大选中遭受失败之痛。

对于此次大选结果,一些学者和理论家认为,这不但是瑞典社会民主党“山穷水尽”的标志,而且也是整个欧洲社会民主党“穷途末路”的征兆。德国学者约阿希姆·比朔夫就指出,社会民主党人在瑞典失去了统治权,这远不只是一种政府更迭,瑞典模式的终结已经显而易见。但是,“他们低估了社会民主党的‘修正’能力,即用变化的眼光对战略目标、政策进行检验,作出修正,以期为社会民主党的胜利,至少是为政治上的继续生存创造条件,施加影响”[1]。

(二)瑞典社会民主党蝉联三届的原因

1991 年大选之后,以保守党主席为首的四党联合政府一上台即开始实施其“改换制度”的竞选纲领,但是其所采用的以私有化和自由化为主要特点的新自由主义政策不仅未能制止住经济危机的进一步恶化,反而使瑞典经济在“1991 年——1993 年间出现了战后首次负增长,3 年下降共约 5%,公开失业率由5% 升到 8%,政府财政收支由1990 年的盈余,迅速变成1993年的赤字”[2]。此种局面促使瑞典政治时钟迅速左摆,在1994 年的大选

中,瑞典社会民主党在左翼党支持下再次回到执政前台。重新上台的瑞典社会民主党经过痛苦的抉择,决定排除压力,继续1990年开始的改革和调整。

首先,世界范围内的科技革命使瑞典社会民主党认识到科技的重要性,从而下大力量抓科研和产业结构调整,使瑞典科研开支占GDP的比例逐渐自1997 年起跃居世界首位(2000年达到GDP 的 3.8%)。同时,社会民主党政府还进一步减少了对经济的干预,彻底解除了对民航、铁路、电信、邮电和电力等领域的国家控制,并资助地方政府在其主管领域内引入竞争机制,以促进并激励它们在竞争中发展。另外,为了进一步顺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瑞典还于1995 年加入了欧盟。

其次,经过再三权衡,瑞典社会民主党决定把消灭财政赤字 作为首要政策目标,宣布在提高资本税和财产税的同时,将高收入者的国家所得税由 20%提高到 25%,从而改变了前政府把整顿国家财政的负担主要放在普通国民身上的做法。同时,社会民主党在努力维护福利制度总体框架下,强调医疗、教育和老幼护理等民众基本需要,提出不能由市场规则来主导的前提下,加大了对社会福利的调整力度,从而打破了社会福利只增不减的刚性发展。

最后,瑞典社会民主党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努力划清与其他  政党的政策界线,以便从根本上改善与工会的关系。社会民主党  在 2001 年 11 月通过的新纲领中指出,其目标是建设“一个没有社会上下层,没有阶级差别、性别歧视和种族差异的社会”,并  强调在资本与劳动的冲突中,社会民主党始终代表劳方的利益。这一立场赢得了有 200 多万名会员的瑞典总工会的支持。

总之,瑞典社会民主党政府的大力革新,使瑞典初步摆脱了传统福利社会的弊病。在1989 年至 2000 年,瑞典工业生产率提高了 59%,工业产量增长了49%,名列西方国家之首。经过改

革,国有企业在瑞典经济中的地位也大大提高,国有企业利润由1989 年的 57 亿克朗增到 2000 年的 204 亿克朗,2000 年的国有企业产值更是达到瑞典企业国内生产总值的 1/4。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社会信息化迅速发展,2000 年瑞典首次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信息化程度最高的国家。可以说瑞典社会民主党的政策变革得到了国际、国内的广泛认可,这应该是社会民主党能在欧洲众多政党中“一枝独秀”、蝉联三届的重要原因。

(三)瑞典社会民主党 2006 年下台的原因

2006 年第二季度,瑞典国民生产总值更是创下历史新高,但是良好的经济发展势头并没有给瑞典社会民主党带来好运。在2006 年 9 月的大选中,瑞典社会民主党遭遇了过去 80 年中最惨重的打击,仅获得了 35.2% 的选民支持。

此种反常情况的出现,很是耐人寻味,然而,瑞典国内失业率居高不下和政府丑闻的出现应是造成此种现象的直接原因,如2004 年南亚发生海啸时,社会民主党政府没有及时作出回应,致使五百多名瑞典人在这场灾难中丧生。在灾难发生后不久,当时的卫生部长威尔·琼森就去度假,而政府在接受国会质询时又表现出犹豫和自相矛盾,这就更给民众一种自满和不负责任的印象。

在过去的几十年间,瑞典社会民主党在平等、自由、团结等社会民主主义理念指引下,在瑞典建成了“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制度。可是,自20 世纪 80 年代末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科技革命的迅猛推进,国内经济越来越深受国际经济的影响,从而使福利制度的根基受到严重冲击,而新兴产业的发展、跨国公司的活动也给福利社会带来了诸多挑战。

瑞典在“政绩斐然”的前提下却遭受大选惨败,此种现象的出现很是耐人寻味。在未来的岁月里,瑞典社会民主党能否在“政治走廊”中再度找回往日的辉煌,应该取决于其能否在保持

自身特色的同时使党的理论政策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能否在理 顺经济发展的同时使人民的福利水平得到提高。按照德国著名学者托马斯·迈尔的观点,也就是“是否能做到在六个内部互相联系的政治纬度上象征性地鲜明突出自己的政治面貌,并且为这些纬度拟定具体的、可以付诸实施的行动纲领”[3]。

(四)瑞典社会民主党 2010 年惨败的原因

在首相弗雷德里克林费尔德带领下,2007年的瑞典经济依    然保持着强劲的增长势头,直到 2008 年,在美国“金融危机”风暴冲击下,瑞典经济才开始下滑。从 2008 年下半年开始到    2009 年年底,瑞典经济遭受了“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最严重冲    击”[4] ,各项经济指标呈下降态势,2009 年的 GDP 减少了 4.9%,进出口分别下降13.4% 和12.5%。但是,2009 年年底的统计数    据显示,瑞典经济已走出衰退,开始缓慢回升。到 2010 年的前    2 个季度,更是实现了强劲增长,增长速度在欧盟国家中位列前    茅。瑞典财长在 2010 年 7 月份就指出:“瑞典经济维持强劲,而    且可能成为照亮欧洲黑暗的一盏明灯。”[5]

瑞典经济触底回升,既得益于世界经济整体回暖的趋势,更得益于瑞典政府所采取的拉动内需增长的政策。为拉动内需,瑞典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首先,瑞典在 2010 年春季和秋季 政府财政预算中先后增拨 450 亿瑞典克朗和 320亿瑞典克朗(1美元约合 7.2瑞典克朗),用于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其次,采取减税和大幅度降低利率的措施,刺激消费。据资料统计,减税和降低利率使瑞典家庭 2009 年的实际收入增长了 3%,降息促使瑞典房价第一季度回升。而瑞典社会民主党近年来一直没有能力针对国内外问题,特别是对国内面临的不太乐观的经济问题提出有见解的方案,更新他们的施政纲领,在这种情况下,失去选民的支持,大选失败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二、瑞典社会民主党政坛沉浮的几点启示

纵观瑞典社会民主党冷战后政坛上的沉浮并探究其沉浮原因,我们至少应该得到以下几点启示:

(一)执政党必须在促进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的同时高度关注  社会公平、正义和失业等社会问题,协调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执政党能否制定并推行适合本国国情的经济和社会政策,实现国  强民富、社会繁荣、人民安康,是决定其能否长期执政的关键因  素,但这并不意味着只要把经济搞好,就可长期稳居执政宝座。冷战后的瑞典经济,在瑞典社会民主党执政期间,虽然国内经济  形势一片大好,但在 2006 年的大选中,瑞典社会民主党还是遭受了惨重的失败,最直接的原因之一就是社会民主党政府没有处理好失业等社会问题。在瑞典人特别是瑞典年轻人看来,促进经  济快速发展、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是作为执政党最起码的职责,但是,不能处理好与之相关的社会问题则是执政党失职的表现。

(二)执政党必须注重自身建设。执政党在执政期间要善于根据形势的发展不断认识自己、加强自己、提高自己,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使自己经受住长期执政和社会变革的考验,避免“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悲剧。同时,长期执政的历史使瑞典社会民主党滋生了优越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官僚化倾向,从而破坏了社会民主党在人民心中的美好形象,进而也影响了党的执政地位。

(三)执政党必须坚持改革创新、与时俱进。执政党应在实  践基础上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行动纲领能更好地满足民众的愿望和要求。1994 年再度回到执政前台的瑞典社会民主党之所以能“一枝独秀”,蝉联三届,而 2006 年在经济形势一片大好的形势下却惨遭失败,在 9 月 20日结束的 2010 年大选的得票率更是跌至一战后的最低点,很大

程度与社会民主党自身在政策上日益僵化、逐渐失去弹性有关。

[参考文献]

[1] [ 德 ] 沃尔夫冈·默克尔 . 社会民主党走向终结了吗 [M].法兰克福:坎普 斯出版社,1993:53.

[2] 高锋 .90 年代瑞典社民党的政策变革及其效应[J]. 国际政治研究,2003(2).

[3] [ 德 ] 托马斯·迈尔 . 社会民主主义的转型———走向 21 世纪的社会民主党 [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157.

[4] 瑞典经济走出衰退前景看好〔DB/OL〕.http://www.investgold.cn/archives-10410.html.

[5] 瑞典财长博格:瑞典经济复苏迹象愈加明显〔DB/OL〕.http://gold.cnfol.com/100705/171,1987,7967183,00.shtml.

东欧共产党社会民主党化探析*

[摘要]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在东欧大地上出现的共产党社会民主党化是历史原因、国内原因和国际原因等多种因素长期酝酿的结果。正确处理国家间关系和党际关系、正确认识民主社会主义思想、正确认识和对待共产党自身的革新和现代化应是我们探析出现此现象原因所得到的最好启示。

[关键词]东欧共产党;社会民主党化;探析

20 世纪 80 年代末 90 年代初,东欧各国共产党纷纷丢掉“整洁的衣服”,争先恐后地穿起“肮脏的衬衫”,这构成了东欧大地一道亮丽的风景线。[1]然而,历史的波涛在 20 多年的时间里经过几涨几落,逐渐趋向平静。如今,我们站在新世纪的端头,以平静的心态和理性的思维,再次慎重地审视这场闹剧并探究其原因,必能从中得到不浅的教益。

一、东欧共产党的社会民主党化

20 世纪 80 年代末,面对社会动荡日益加剧的困境,已连续执政 40 多年的东欧各国共产党无能为力,先后改旗易帜,实行“社会民主党化”。

1989 年10 月,匈牙利社会主义工人党改名为匈牙利社会党,从而揭开了共产党“社会民主党化”的帷幕。随后,捷克斯洛  伐克共产党易名为捷克摩拉维亚共产党和斯洛伐克民主左派党。1990 年 1 月,波兰统一工人党停止活动,波兰共和国社会民主  党宣布成立。同年 2 月,民主德国统一社会党改称民主社会主义  党。在 4 月,保加利亚共产党改称为保加利亚社会党。1991 年 6

*   王秋准,发表在《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 年第 2 期。

月,阿尔巴尼亚劳动党易名为阿尔巴尼亚社会党。而罗马尼亚共产党经过几次改名,最终也在1993 年改称为罗马尼亚社会民主主义党。南斯拉夫共产主义联盟在1990 年解体后,原 6 个共盟 组织分别改称马其顿社会民主联盟、波黑社会民主党、塞尔维亚社会党、斯洛文尼亚民主改革党、克罗地亚民主改革党和黑山社会主义者民主党。

这些由原共产党易名而来的社会民主党接受了西欧的民主社会主义思想,以民主社会主义作为党的纲领和奋斗目标,声称要  以实现民主社会主义作为自己的理想和目标,走一条既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也不同于原苏联东欧地区的道路,而要走一条西欧国家的社会民主党所采用的民主社会主义的“第三条道路”。它们在政治方面主张多党议会民主制和三权分立,建立法制和民  主国家,尊重人权、自由和民主;经济方面主张实行市场经济,建立社会福利保障体系和提高全民文化素质;社会方面主张反对  战争和恐怖活动,加强环境保护,消灭贫富差距;

外交政策方面主张欧洲一体化,加速北约和欧盟东扩,维护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等等,力求成为新型的社会民主党。对于社会主义,它们认为,“当代人追求的已不再是冷战时期的现实社会主义,因为那种形式的社会主义已成为历史。新社会主义将符合当代世界新的现实,符合人民的利益,符合人类历史发展的方向。它不再是由某些人或某个人事先设计好的思想或模式所决定 的,而是有资本主义可以进行改革的设想和现实社会的具体条件所决定的”[2]。

二、东欧共产党社会民主党化的原因

东欧各国共产党先后改旗易帜,实现“社会民主党化”,绝非偶然,它是多种因素长期酝酿的结果,其背后有深刻的历史原因、国内原因和国际原因。

( 一 )历史原因

社会民主党在东欧具有悠久历史,且在群众中拥有广泛影响。从十九世纪末产生以来,它们就开始活跃于东欧政治舞台上,并在东欧各国的政治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二战中,东欧  各国社会民主党积极投身了本国的反法西斯战争,与共产党一起带领人民为取得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从而在人民心目中  树立了美好形象,获得了相当高的政治影响力。然而,在战后,由于国际形势的影响以及苏联外力的作用,东欧社会民主党在与  本国共产党经过短期的合作后,被共产党所合并。但是,从东欧  政治舞台上消失的只是作为东欧社会民主党外在存在形式的党组织,而其精神实质——民主社会主义却保留了下来,并在日后的  政治进程中不时地显现出来,这种精神实质的影响最终体现为组织上的变化,即多年后的共产党社会民主党化。

在两党合并过程中,一些逃亡到国外的右翼社会民主党领导人于 1949 年 7 月在伦敦成立了中东欧社会党联盟,参加该组织 的除了流亡国外的东欧社会民主党领导人外,还有南斯拉夫、立陶宛、爱沙尼亚、乌克兰等国的社会民主党领导人。在中东欧社会党联盟成立过程中,西欧各国社会党给予了极大帮助,联盟的成员党在国际社会党会议委员会中享有咨询党的地位。社会党国际成立后,中东欧社会党联盟成为其最早的联系组织。中东欧社会党联盟最初的宗旨为“加强各成员国之间的相互联系”,“维持民主社会主义的传统”,“反对苏联的强权政治”,谴责共产主义在东欧的“极权统治”,把揭露“斯大林的强权统治”作为自己的使命。[3]在 80 年代末,东欧出现政局动荡时,中东欧社会党联盟通过发表声明、组织演说以及参加社会党国际重要会议等形式积极活动,与国内民主社会主义思潮遥相呼应,力推东欧“政治多元化”进程。

可以说,民主社会主义思潮在东欧大地的不时涌动,以及中

东欧社会党联盟成立和活动的根源,都可追溯到战后东欧共产党和社会民主党合并这一历史事件上,因此后来在东欧大地上出现的东欧剧变、共产党社会民主党化的深层原因应是二战后东欧社会民主党被迫实行共产党化。

( 二 )国内原因

东欧社会民主党“共产党化”的过程,也是斯大林模式在这些国家实现的过程。这一模式在东欧各国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尚起到积极作用,但是,随着战后世界形势的发展和新科技革命的兴起,这种模式的弊端日益暴露,越来越严重地阻碍着东欧各国生产力的发展,使东欧各国的经济发展日趋减缓。虽然从 50 年代开始,东欧各国也先后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但是由于传统体制模式的弊端已积重难返,再加上已根深蒂固的旧思想和保守势力的阻挠,从而使改革不但未收到明显成效,反而使东欧各国与主要由社会民主党执政的西欧各国的差距逐渐拉大。

匈牙利与奥地利在二战后的经济起点大致相同,而“到 1988年,匈牙利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 2460 美元,奥地利为15470美元,奥为匈的 6.3倍。同年,匈牙利的国际储备总额为 2521百万美元,能抵付 2、3 个月的进口额 ; 奥地利则为 16042 百万美元,抵付 3、7 个月的进口额。”[4]匈牙利一位驻华官员就曾说,“我们匈牙利搞了几十年的社会主义,相对于我们同等起步的资  本主义国家来说,差距就大了。1989 年,我们匈牙利国民收入人均 2000 多美元,二战前与匈牙利处于同等水平的奥地利和芬兰,他们国民收入人均达到 10000——12000 美元,这个差距现在还在拉大。”[5]

与此同时,东欧各国共产党在政治方面也犯了不少失误,如在建国初期,东欧各国大搞的阶级斗争扩大化就造成了大量的冤假错案,而到了70 年代后期,一些国家又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家长制、压制民主、领导人生活腐化等现象。所有这些就给人们一

种共产党不如社会民主党的印象,使人们开始怀疑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同时,也“使具有悠久历史传统的民主社会主义思潮在东欧共产党内逐渐占据优势”[6] ,从而,就从根本上动摇了东欧各国社会主义大厦的根基,为日后东欧各国共产党在社会动荡的时候蜕变为社会民主党起到了推动作用。

( 三 )国际原因

长期以来,社会党国际及其社会民主党对共产党和共产党国家采取敌对的态度和立场。七十年代中后期,它们提出了“新东方政策”并采取了“以接近促转变”的策略,企图通过接触来促使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国家向民主社会主义转变。80 年代以后,它们为促使共产党向社会民主党转化做了大量工作。

1989 年 6 月,社会党国际在18 大上通过的《原则宣言》中明确提出要通过“民主化”、“多元化”、“自由化”来促使社会  主义国家向民主社会主义国家转变,并表明将支持东欧国家的自由化进程,使之尽早摆脱共产主义的“桎梏”。同年11 月,德、法、意等 23 个西欧社会民主党主要领导人专门会晤米兰,着重  讨论东欧形势,并制定了对东欧各国施加影响的共同路线。不  久,社会党国际在日内瓦召开的理事会通过了《关于东欧问题的  决议》,宣称,“共产党专政已经走进了死胡同”,呼吁西方各国用经济援助的方法早日促成东欧各国实行民主社会主义。1991 年  社会党国际 19 大再次表示支持苏联东欧演变,支持其向市场经  济和多元化民主化过渡的进程,提出要按民主社会主义原则“塑  造 21 世纪”,并且规定东欧是其重要地区。

然而,如果说社会党国际及其各成员党的强大影响力为东欧各国共产党社会民主党化造成了外部压力,那么东欧剧变前苏联对东欧的政策转变则为东欧各国的共产党社会民主党化提供了契机。

戈尔巴乔夫在 1985 年担任苏联共产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之后,提出了“新思维”,承认无论是两党之间,还是两国之间即使存在

观点上的分歧,也应该相互尊重,不能对行动上不一致的国家或政党横加指责,而在世界社会主义体系里,各政党都应独立自主地制定自己的政策,平等对话,任何政党都不能成为真理的垄断者。在这一“新思维”指导下,苏联指出同东欧国家的关系应建立在“自由选择”、“绝对平等”和“互利合作”的原则基础上。

1988 年 11 月,戈尔巴乔夫在访问南斯拉夫时发出了让东欧各国走自己道路的信号,表示“所有国家都有权选择他们自己的社会发展道路”。不久,他又在联合国大会上宣称,“所有国家对它们自己道路的自由选择是不容许有例外的普遍原则”。

在1989 年12 月 9日的苏共中央全会上,戈尔巴乔夫指出1989 年是以东欧出现重大变化而著称的一年,而东欧改革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实行民主化,进行社会主义革新。他表示苏联积极支 持东欧的变化,并从尊重人权、不干涉、承认选择自由的立场出发同所有东欧新政府建立国家关系。苏联领导人对积极进行“民主化”改革的东欧国家大加赞赏,而对反对“民主化”改革的国家则大加指责,指责这些国家的共产党领导人为“保守派”,并 向他们施加压力。

苏联领导人就曾捎信给罗马尼亚共产党领导人,希望他们开始“改革进程”。然而,在罗马尼亚政局发生动荡,群众举行大规模游行示威时,苏联却发表声明表示坚决支持罗马尼亚人民的行动。可以看出,苏联东欧政策的实质是赞同东欧实行多党制和议会民主制,这为东欧共产党向社会民主党转化提供了契机,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三、几点启示

20 世纪 80 年代末 90 年代初在东欧大地上出现的共产党社会民主党化使社会主义事业遭受了沉重打击,但是,“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进步为补偿”[7]。通过审慎地回顾此

事件,并探究出现此事件的原因,我们至少应得到以下几点重要 启示 :

(一)社会主义国家间的关系应建立在独立自主、完全平等的基础之上,无论大小、强弱都有根据自己国情选择适合本国发  展道路的权利。战后,随着冷战爆发、东西方对抗加剧,苏联出  于与西方集团对抗的目的,在东欧大搞大国主义、大党主义。它凌驾于东欧各国之上,无视东欧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传统等因素,强行促使共产党和社会民主党“合并”,并把在特定条件下形成的苏联模式强行推广到东欧各国,以使它们在各个方面与苏联保持高度一致性。但在东欧随后的发展中,此种模式的弊端逐渐显现,使人们对这种模式越来越失望,以至东欧剧变后各  国毫不留恋地倒向西方,共产党也实行了社会民主党化。从一定程度上可以说 80 年代末 90 年代初出现的东欧共产党社会民主党化是对苏联执行大国主义、大党主义,无视东欧各国独立地位,强行推行苏联模式的惩罚。

(二)正确认识和对待民主社会主义的思想、观点、理论和  主张。一方面,对民主社会主义思想要实事求是、具体分析,不  能简单笼统地全面否定、一概抹杀。例如,它所提出的政治民主、经济民主、社会民主和国际民主等观点和主张,虽然没有也  不可能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但它毕竟在资本主义条件下不  同程度地改善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社会政治地位。另一方面,要  用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的态度来对待民主社会主义思想,要把其  中的一些精华作为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的精神文明成果来看待。例如,它所提出和推行的社会保障制度、关于国家调控与市场经  济相结合等的主张都可为其它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 三 ) 正确认识和对待共产党自身的革新和现代化,不断进行理论创新。随着国际形势以及时代主题的转换,各个国家的政

治经济以及社会阶级结构都发生了重大变化,面对随之而来的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一个政党只有坚持理论创新”,不断革新、不断现代化、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时 代特征和本国实际相结合,“才能始终站在时代的前列,才能制定正确的政治路线,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8] 总之,20 世纪 80 年代末 90 年代初在东欧大地上出现的共产

党社会民主党化是历史原因、国内原因和国际原因等多种因素长期酝酿的结果,而正确处理国家间关系和党际关系、正确认识民主社会主义思想、正确认识和对待共产党自身的革新和现代化应是我们探析出现此现象原因所得到的最好启示。

[参考文献]

[ 1] 选集 ( 第 3 卷 )[M]. 北京 : 人民出版社,1995 年版。

[2] 马细谱 . 中东欧社会民主党的演变及其走向 [J]. 国外理论动态,

2003(4):30.

[3] 马质良 . 中东欧社会党联盟与东欧政局的变化 [J]. 国际共运史研究,

1990(1):13.

[4] 葛霖生 . 略论苏联东欧剧变的历史教训 [J]. 东欧中亚研究,1993(1):34.

[5] 姜琦 . 东欧共产党社会民主党化的教训 [J]. 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

1996,(2):22.

[6] 林建华 . 读《民主社会主义在东欧》——以世纪之交的视点解读民主社

会主义在东欧的历史命运 [J].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0(1):95.[7] 全集 ( 第 39 卷 )[M]. 北京 : 人民出版社,1974 年版。

[8]田建国 . 理论创新与党的先进性建设面临的挑战 [J]. 聊城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2006(6):3.

Tags:瑞典 社会民主党 价值 社会主义 研究 发布者:千寻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良心揭露柿饼市场惊天骗局!亲赴产地,发现富平柿饼真相! 下一篇酱王府酒业集团与安得智联达成供..
热门推荐

推荐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