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从心出发,共抗疫情
2019年12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首次在湖北省武汉市出现并迅速蔓延至全国及全球多个国家。2020年1月30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COVID-19 疫情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COVID-19 感染突然,具有广泛的弥散性、缺乏特效药物,治疗不及时有生命危险。 疫情影响下许多高校开学计划延迟甚至取消,对于大学生而言,假期延长,长期居家,必须减少外出,无法正常到校学习和参与社交活动,打乱了大学生的正常生活节奏,从而使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面临巨大挑战。特别是普遍且持久存在的焦虑情绪,悄无声息地危害着他们的心理健康。此次开展大学生焦虑状况分析及应对措施调研实践活动,志在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青年学子,勇于担当 作为心理学专业的学生,借助专业嗅觉,深刻地认识到了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因此成立了“从心出发,共抗疫情”实践团队。团队中来自心理学专业的6名同学齐心协力,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开展调研活动,深入了解到大学生焦虑的具体状况,根据数据及相关调查结果剖析焦虑产生的具体原因并给出一些缓解焦虑的方法,进而缓解疫情带来的焦虑情绪给大学生带来的困扰。开展调研之前,团队成员查阅大量文献,意在尽可能全方位多角度搜寻与焦虑情绪相关的因素及影响机制。综合性别、年级、人格特质、区域、等多种因素,整合焦虑量表、新冠肺炎认知行为量表、人格特质量表等,最后制定出了一份信度和效度都较高的自编量表。线上线下结合,分发量表进行数据收集。 正视焦虑,快乐生活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许多大学生在疫情期间都产生过这样的困惑:例如担心未来发展学习,无法投入,焦虑情绪延续不知道怎么办…… Tip1:区分焦虑和恐惧 焦虑是因为对预期的未来事件的过度担心而产生的一种烦躁情绪。而恐惧则是对当前真实存在的事物的担心。焦虑具有弥散性和不集中在特定对象上的特点,类似于“模糊的恐惧”。 Tip2:正确理解焦虑 著名心理学家戴维H巴诺曾说过:“体验焦虑的能力与做出计划的能力是同一枚硬币的正反两面。” 焦虑情绪不仅仅是阻碍我们正常学习生活的敌人,它有时能够帮助我们未雨绸缪,对未来的事情做出预备性反应。研究发现高焦虑者往往是成就动机较强的人,他们更关心未来的结果。适当的焦虑可变成一种正向动机,促进我们的活动。 Tip3:和焦虑做朋友 1、尝试接受焦虑情绪而不是抗拒和回避。 2、不把焦虑情绪本身作为关注中心而是尝试去解决问题。(作者:周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