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陆中企经济网
   

新人限时福利

景德镇:遗产保护助力乡村振兴
2023-05-09 15:32:38 来源: 浏览:20

文化遗产保护是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遗产型乡村中,将遗产保护、社区文化传承与地方产业振兴结合起来,是一个重要课题。让文化遗产引领乡村产业振兴,同时让乡村产业发展反哺文化遗产保护,中国瓷都景德镇可能会给我们提供一个答案。

瓷都之外:未被发掘的“瓷业乡村遗产”

景德镇是首批24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中唯一以瓷业著称的城市,2017年景德镇御窑遗址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鲜为人知的是,在这座瓷业都市的周围,还分布着大量瓷业乡村。景德镇瓷业遗产与乡村聚落存在着天然的伴生关系,大量瓷业遗产、瓷业手工艺分布在景德镇周边的乡村中,是当地文化产业驱动乡村振兴的重要资源。

图为景德镇瓷业遗产科研团队于景德镇老城进行陶瓷遗产资源调研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下,北京建筑大学贺鼎团队与景德镇市御窑博物院、景德镇市申遗办、景德镇市老城办密切合作,对景德镇瓷业乡村遗产进行了系统研究,该团队在《世界建筑》期刊上刊文指出,陶瓷产业是一种复合型产业,其产业链包括原料开采、燃料采集、成型烧制和物流商贸等生产环节,围绕着矿业、窑柴业、窑业和物流商贸业的不同陶瓷产业类型形成了矿业村、窑柴村、窑业村、商贸村,这些村落及其瓷业文化传统、社区记忆和周边自然景观,是乡村振兴的宝贵财富。

景德镇东埠村,因瓷业原料运输而兴起的瓷业贸易乡村,这里是中国《世界遗产预备名单》“景德镇御窑遗址”的重要组成部分。宋代以来,东埠码头是瓷土、瓷器和生活物资贩运的重要码头,其瓷土开采与贸易活动一直延续到民国年间。

景德镇绕南村及水碓,利用水能进行瓷石加工,为陶瓷提供瓷土原料

景德镇沧溪村朱氏祠堂现状,朱家是浮梁县经营窑柴业的主要家族之一,其村落周边分布大片松木林场,松木销往景德镇,是烧制瓷器的主要燃料。图中沧溪村朱家祠堂在火灾之后,裸露的木屋架及其空地留存至今,饱受风雨。瓷业遗产村落与传统建筑的保护与振兴刻不容缓。

乡村探索:从“东方红”小院到湖田书院

2014年起,贺鼎团队就开始了景德镇乡村振兴的探索。当时在三宝溪旁的杨梅亭村中,私搭乱建的村民自建房鳞次栉比,这片杂乱的房屋重重包围之下,是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杨梅亭窑遗址。

​1965年中日古陶瓷学者考察杨梅亭古窑址合影。右一为刘新园先生,右四为冯先铭先生,右六为长谷部乐尔,左四为小山富士夫,该窑址在中国陶瓷考古的学术史中意义非凡。

杨梅亭古窑址,位于景德镇市东郊杨梅亭自然村,属湖田窑系。遗址呈长形堆积,四周设有界桩,南北长75米,东西宽36米,约2,700多平方米。整个遗址堆积非常丰厚,从所剖开的断面看,最厚处有1.7米。 整个遗址遗物分布面积约2000平方米。堆积中以窑具为主,器物残片中有五代及宋的陶瓷产品。五十年代初期,陈万里先生来此调查,曾认定为是唐代产品。其中宋代的影青釉瓷,器型规整,细致精巧,胎质细腻,釉色精美。

三宝溪所在的山谷是景德镇重要的瓷业遗产聚集地,汇聚五代以来古矿址、瓷石水碓、古窑址等一系列陶瓷加工及生产遗址;如今,这里也是众多陶艺工作室聚集地,艺术氛围浓厚。然而,在村民房屋的重重包围之下空间拥挤不堪,缺乏瓷业遗产保护展示、供各方交往交流的公共文化空间。

能不能用一栋建筑来激活这个村落?通过一栋建筑的更新、改造和利用,为艺术家、陶瓷工匠、村民及文物工作者提供一个公共空间,同时展示阐释好地方遗产价值、传承景德镇瓷业民俗与历史传统?

一栋小屋引起了课题团队的注意,就在杨梅亭窑遗址的隔壁,杨梅亭村村民王达金于1954年建造一座小屋,因为具有革命时期代表建筑风格,被当地人亲切称为“东方红”小院。由于王家子女已去城里工作,那座小屋侧墙倾斜、局部断裂而年久失修。

图为景德镇湖田书院位置,虚线为杨梅亭窑遗址范围

建筑项目着重于建筑本体的保护和修复、景德镇传统建筑施工工艺保存和传承、当地废旧材料的循环使用与可持续利用、院落景观的文化内涵隐喻等。景德镇湖田书院的建设,力图普及景德镇陶瓷文化教育,为艺术家提供公共空间,为村落提供社区活动空间和传统生活方式的回归。

修复、更新后的景德镇湖田书院,空间主要由茶室、展厅、书房、厨房构成,老屋的修复以修旧如旧为原则,加固主体结构、更新破败的屋顶材料,一方面老屋得到了保护性利用,一方面新的空间功能性、舒适性都得以解决。

庭院景观由玄关、流水和植物组成,表达出景德镇昌江、南河隐喻与陶源瓷都的文化内涵。玄关由废弃的老砖和井全构成方圆结合的景观,透过一个圆透视古代景德镇陶瓷发展脉络。流水以陶源瓷都为源头,融合昌江、南河的微缩景观。昌江为流经景德镇市的最大河流,南河是其最大的支流。历史上,昌江曾是景德镇对外交通最重要的通道。古时南河两边窑厂林立,瓷矿资源丰富,精美的瓷器便汇聚昌江对外输出。

重新设计的湖田书院茶亭,成为了当地陶瓷社区聚会、品茶的场所,体现了地方生活方式的延续。

改造后的书院内部:瓷业文献整理,面向社区借阅书籍,以实现瓷业文献开放共享。景德镇市图书馆是第一个支持湖田书院事业的政府机构,调拨陶瓷类图书700册,授权电子图书查询平台,将湖田书院设点为景德镇市图书馆流动图书站。

建筑保护更新过程中,建筑上的历史痕迹被保留和展示出来。已有建筑材料和构建被妥善保存和重新利用,以此传承建筑记忆与社区历史。

湖田书院建设过程中,当地社区、瓷业工匠参与到施工过程中,凝聚了瓷业乡村社区。

非遗传承:公共空间激活乡村社区 

以湖田书院为枢纽进行传统瓷业节庆复兴与传承,在中秋节举行中秋窑复烧仪式,保护和发扬陶瓷社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烧太平窑”,是景德镇的中秋旧俗,每年八月十五中秋节,孩子们拾取渣饼、垫片等瓷业废料,在街巷、河边等空地处,砌筑为圆形宝塔,或砌筑为蛋壳窑,中间填充用作烧窑燃料的松木柴,之后点燃烧红,并在附近进行传统曲艺表演,成为旧时景德镇的重要节日民俗。

湖田书院以瓷、茶结合的文化空间作为传统生活回归的起点,结合中国茶、茶点以及本土瓷质器皿,定期举办雅集;复原宋代茶饮与宴乐活动,邀请古琴、古茶传承人进行传统文化表演,进行地方传统教育和社区文化普及,连接当代与传统生活方式。

杨梅亭窑址及湖田古窑址,以高品质的宋代影青瓷产品而知名,如何在展览活动中再现并传承这一陶瓷技艺与文脉?湖田书院围绕宋代影青瓷进行策展,在斑驳的墙面、坍圮的墙垣前,展示宋代影青瓷的古窑瓷片及当代产品,这些当代产品由当代景德镇匠人研发、探索和复烧,由此传承宋代影青瓷工艺,传递传统审美意趣,传播传统瓷业文化。

再造乡村:重新发现瓷业遗产

景德镇在2014年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创意城市网络”成员,被授予世界“手工艺与民间艺术之都”称号。2017年景德镇御窑瓷业遗址进入中国世界遗产预备名录。作为瓷业遗址与活态的民间手工艺汇聚的枢纽地区,景德镇瓷业乡村的价值亟待被重新发现。

在景德镇申遗的过程中,可以考虑从瓷业遗产的系统性价值出发,将涉及到矿业、窑柴业、窑业和商贸物流业的四种类型和生产、生活、生态的若干遗产要素进行系统梳理和保护,挖掘景德镇乡村瓷业遗产作为文化景观的突出普遍价值,研究瓷业乡村中生态环境与文化遗址、社区历史的深层关联,将文化遗产保护与乡村振兴协同布局,带动景德镇城乡全面发展。

从乡村瓷业遗产的角度来看,景德镇申遗和与乡村振兴工作可以形成很好的协同效应。景德镇乡村具有悠久的制瓷历史、丰富的遗址遗存和活态的技艺传承。构建乡村瓷业遗产体系,将物质遗产、社区文化与生态环境进行整体性评估,制定整体性文化景观保护与管理策略,以此实现乡村文脉传承和可持续发展转型,是中国遗产特色乡村的重要课题。

Tags:景德镇 遗产 保护 助力 乡村 振兴 发布者:少枫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良心揭露柿饼市场惊天骗局!亲赴产地,发现富平柿饼真相! 下一篇“唱响新时代”2023大激店电竞音..
热门推荐

推荐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