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人生开门红》:一部从导演家里走出来的真实故事
易小星“人生喜剧”系列新作《人生开门红》自上映以来,凭借对直播乱象的犀利讽刺引发社会热议。 导演易小星也在路演中首次披露创作初衷,他之所以会选择“网络直播”这一题材,源于一场私密的家庭阵痛——去年,他13岁的女儿在动漫直播间被诱导购买了一款打着“二次元周边”幌子的软色情玩具。 这位以无厘头喜剧成名的导演,首次在公众面前展露作为家长的无力感: “我是一个导演,但我首先也是一个父亲,我要给我的孩子,创造一个怎么样的世界,所以就是我作为一个创作者,我不能用作品去揭示一些黑幕,一些真相,我如果做不到这一点的哈,发生在我自己身上的事情我都不敢拍,我有什么脸做一个父亲,有什么脸去做一个导演,我有什么脸去面对我的关注。”于是这成了影片的创作火种。
笑到破防:一场精心设计的“行业扒皮” 尽管创作动机沉重,影片却以轻盈的错位喜剧破题,将现实伤痛裹进荒诞的糖衣,让观众在爆笑中完成对“诊疗”,荒诞情节在电影中随处可见。 影片以一场荒诞的身份置换拉开序幕: 烤肠摊主周大江(常远饰)因为一场意外与顶流网红小海茉同框,被资本强行包装成“预制情侣”。街头烟火与直播间幻影的碰撞,催生出年度最生猛的喜剧名场面。 当周大江围着油渍围裙闯入高端餐厅,将墨鱼刺身吃成“辣条平替”;当他直播带货卖红薯叶精华时脱口而出“红薯叶在我们那儿是喂猪的,不要被骗了啊!”——这些未被算法规训的市井智慧,构成对行业套路的降维打击。
而田雨饰演的“行业教父”项总,越是煞有介事地将周大江的笨拙解读为“传播学黑话”,越凸显出直播江湖的话术空虚。那些被捧为金科玉律的行话,在烤肠摊主的朴实与真诚面前碎成齑粉。 导演易小星深谙“喜剧即冒犯”的真谛。这种“素人黑客”式的破坏力,也在红毯假摔戏达到巅峰:女网红三次策划摔倒博眼球,却被周大江用街头练就的“拣货脚法”精准拦截,资本精心设计的流量剧本碎成一地鸡毛。而蔡国庆颠覆出演的“才子”博主,专钓榜一大姐的做派,活脱脱是“中老年妇女收割机”的影视镜像。 这些笑料如同手术刀,剖开直播间美颜滤镜下的脓疮,让观众在爆笑中完成对流量骗局的集体脱敏。
现实照妖镜:从“预制情侣”到“人血馒头” 不过,电影最令人脊背发凉之处,在于其近乎预言的真实性。邓家佳饰演的顶流网红小海茉,是被资本精心雕琢的提线木偶——假发、假名、假眼泪,连爱情都是“预制菜”。当她被迫与周大江上演街头强吻戏码时,围观群众的欢呼与直播数据的飙升,恰是“楚门世界”的现实投影。而也这个投射的过程中。《人生开门红》也完成了对行直播产业的“三重暴击”: 人设造假:工业化情感流水线小海茉在直播前“一分钟看完电影”的速成套路,与现实中某知识博主“三分钟读完《百年孤独》”的流水线操作如出一辙。她含着预制泪珠讲述“导演创作艰辛”时,摄影棚里正在批量生产“破碎感”“松弛感”表情包——这让人想起某网红孵化基地的“情绪管理手册”,其中将“共情能力”量化为“每五分钟擦泪一次,嘴角下垂15度”。
杀猪盛宴:系统性作恶生态链从“纯手工象香肠”贴牌生产到将糖果包装成“神药”,影片完整复刻了某古镇的造假产业链:农户在镜头前表演“古法酿造”,后院却是灌装机轰鸣;直播间“助农特供”的野生蜂蜜,实为糖浆勾兑后贴标的工业品。这种从生产到营销的全链条造假,让消费者成为资本餐桌上的“家人们”。
苦难营销:流量坟场的血色狂欢助理乐乐自杀后,其男友小龙从“维权斗士”变身“痴情主播”的剧情,与某“杭州保姆纵火案”当事人直播带货的争议形成恐怖互文。电影用蒙太奇揭穿血色流量密码:小龙在镜头前哽咽着展示乐乐遗物,后台运营却在讨论“破碎感妆容的转化率”;当他将向日葵玩偶贴上“永恒之爱”标签时,货架深处堆着未拆封的同款义乌小商品。这种“悲剧经济学”在现实中早有升级版:某网红虚构“患癌日记”带货保健品,某MCN策划“孤儿寻亲”直播收割打赏……当电影中小龙喊出“乐乐在天上会微笑”时,某直播间正循环播放“死者生前最爱的产品”,将人性的底线炸得粉碎。 当死亡都能被加工成流量密码,当白发苍苍的老者对着手机喊“家人”,当“非遗传承人”的身份证比产品更像赝品——这部电影的荒诞,早已被现实碾压得面目全非。 那些在影厅坐立难安的“破防者”,或许正是恐惧被照见良心的“剧中人”。
在滤镜的时代中野蛮生长 《人生开门红》或许不是五一档最精致的电影,但绝对是最“不合时宜”的清醒剂。 它用烤肠摊的油烟气对抗直播间的香水数据,用烫伤疤痕揭穿美颜滤镜的谎言,用“知道了,唐飞虎”的告别消解CP经济的虚妄。 当某地老人仍在直播间抢购所谓的“量子鞋垫”,当青少年继续为“隐藏款”掏空钱包,这部电影的价值早已超越娱乐——它是一面照妖镜,让每个观众在笑声中看见手机屏幕里的自己。 在短视频解构一切的后现代语境中,《人生开门红》证明真正的喜剧从不是现实的止痛药,而是以笑为刃的手术刀。它剖开流量经济的脓疮,却又用市井烟火为其消毒止血—— 当周大江最终回归烤肠摊,炭火炙烤的噼啪声与直播间“买买买”的嘶吼形成奇妙复调,仿佛在宣告:那些算法无法量化的生活毛边,才是对抗异化的最后堡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