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以商会之力,金桥链商架起产业金融与中小企业的融通之桥
产业金融与实体经济的“断层”已成为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核心瓶颈,尤其在航运、制造、供应链三大支柱行业,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的问题更为突出。商会作为连接企业、政府与金融机构的天然纽带,介入正是破解这一困局的关键抓手。金桥链商应运而生,依托商会资源整合优势与数字化技术赋能,聚焦三大行业痛点,构建“信用增信 + 资源链接 + 生态赋能”的产业金融新生态,为中小企业发展注入持续动力。
产业金融断层下,三大行业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凸显。航运业作为典型重资产行业,船舶购置与运营需大规模资金支持,但民营中小企业长期面临融资不公。宁波航运企业中民营企业占比超九成,却仅获得46.9%的信贷资源,平均融资规模不足国企的十分之一。银行因历史风险顾虑,对船舶抵押估值偏低,即便企业愿按废钢价抵押仍可能遭拒,导致船舶更新换代、运力提升的资金需求难以满足。同时,融资渠道单一,资产证券化、融资租赁等现代工具应用不足,进一步加剧资金周转压力。 中小制造企业多为轻资产运营,缺乏足额抵押物,且财务规范性不足,难以达到传统信贷要求。湖南某中小加工制造企业为获取贷款,需支付贷款金额 3%~5%的担保费,叠加利息、手续费等显性成本,综合融资成本居高不下。此外,融资审批流程烦琐,周期长达30~60天,导致企业错失市场机遇,技术升级与产能扩张受限。数据显示,超65%的中小制造企业因“抵押物不足”被银行拒贷,仅30%的微型企业能从正规渠道获得融资。 供应链上下游中小企业普遍面临“三角债”困扰,核心企业的信用难以有效传递至末端。由于信息不对称,金融机构无法精准核实交易真实性,导致应收账款融资难以落地。传统模式下,一笔供应链融资从申请到放款需30~60天,且仅能覆盖核心企业一级供应商,大量多级供应商被排除在外。尽管数字供应链金融兴起,但核心企业参与积极性不足、数据孤岛未打破等问题,仍制约着资金向中小企业流动。 三大行业的融资困境本质是“信用断层”“信息断层”与“服务断层”的叠加。中小企业信用画像缺失、金融机构风控成本高企、政策资源与市场需求错配,导致金融“活水”难以精准滴灌实体经济。调研显示,超70%的小微企业无规范财务报表,银行单户尽调成本超5000元,形成“企业贷不到、银行不敢贷” 的恶性循环。
产业金融的本质是服务实体经济,中小企业的活力是行业繁荣的根基。金桥链商将始终坚守 “以商会为依托、以企业为中心、以融通为目标” 的初心,持续深化信用增信、资源整合与数字赋能,打通产业金融“最后一公里”。未来,金桥链商将与行业伙伴携手,共建开放、协同、共赢的产业金融新生态,让金融“活水”真正润泽实体经济,为航运、制造、供应链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