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25暑期社会实践】教育共话,畲乡同行│物信学院“榴光溢彩”暑期社会实践团纪实(三)
为深化落实“教育强国”的战略部署,推动“大思政课”实践教学走深走实,引导青年学子在服务乡村教育振兴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闽南师范大学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榴光溢彩”暑期社会实践团于2025年7月3日走进漳州赤岭畲族乡,与乡域内各行政村、学校及教育部门开展深度交流。由物理学(师范)专业学生组成的实践团以“教育共话·畲乡同行”为主题,聚焦师资队伍稳定性不足、隔代抚养下的教育困境、教育信息化推进滞后等问题,通过座谈交流的方式共同探讨有利的解决方案。 座谈会伊始,赤岭畲族乡党委宣传委员朱珊率先致辞,以饱含热情的话语对闽南师范大学实践团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她围绕赤岭畲族乡特色校本课程开发、民族文化教育融合等内容,分享创新教学经验,强调基层党组织在整合教育资源、凝聚育人合力、推动畲乡教育振兴中的引领作用,同时也指出了当前赤岭畲族乡在教育上还存在的问题。
随后,学生代表何宇恒向各位到场的乡政府各部门负责人介绍了闽南师范大学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在师范生培养、教育帮扶项目等方面的经验与规划,展现了“榴光溢彩”实践团对推动校地教育合作、助力少数民族乡村教育振兴的积极探索与未来设想。 紧接着,在朱珊委员的安排下,实践团成员随即开展“一对一深度访谈”活动,访谈中,团队成员细致记录乡村教育在师资稳定性、家庭教育衔接、信息化教学等方面的现实需求,与受访者共同梳理问题成因。针对畲乡教育困境,实践团现场提出“高校教育实习分配”“跨地域教育资源共享平台”等可行性建议,以“发现问题—共商对策—联动解决”的实践路,展现各民族携手破局的团结精神。
同时,赤岭畲族乡相关负责人结合本地教育创新实践,为物理学(师范)专业学生送上发展建议。当地围绕 “留人、育人、兴学” 目标,介绍了系列特色举措:通过设立“奖学奖教”机制,表彰优秀师生,激发畲乡学子求知热情与教师教学活力;创新推广 “居家电商” 模式,引导家长返乡创业就业,减少留守儿童数量,从源头上降低辍学风险。这些立足于民族地区实际的创新经验,不仅展现了赤岭畲族乡因地制宜推动教育发展的智慧,更为师范生们指明了未来从教方向——鼓励他们将学科知识与民族地区特色发展需求相结合,以实际行动践行民族团结使命,为民族地区教育振兴注入青春力量。
在实践过程中,带队老师卢圳彬鼓励物理学(师范)专业的同学们珍惜此次走进赤岭畲族乡的实践机会,主动了解畲乡文化特色与教育发展需求。他提到,这样的实践既能让同学们在真实的教学场景中积累经验、提升专业能力,也能为畲乡教育带来新思维和新方法,期待同学们发挥专业所学,为畲乡教育发展贡献青春力量,实现校地双赢。
闽南师范大学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与赤岭畲族乡教育部门将持续加强沟通协作,共同做好师范生实践期间的指导与保障工作,为畲乡教育振兴和师范生成长成才搭建良好平台,携手书写校地教育合作的新篇章,共同期待师范生们在赤岭畲族乡的教育实践中绽放青春光彩,为畲乡教育事业发展留下坚实足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