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肠”治久安:湖北大学师生赴省疾控中心调研手足口病防控工作
2025年4月15日,湖北大学“肠”治久安竞赛团队在团队指导老师董衍明副教授带领下,赴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开展手足口病防控专题调研。团队成员与疾控中心流感病毒实验室主任刘琳琳和呼吸部专家余晓深入交流,通过实地考察与座谈研讨,探析当前手足口病检测技术瓶颈与防控优化路径,为科研项目落地提供实践支撑。
团队成员与余晓老师合照留念 实验室探访:技术储备筑牢防控基石 调研首站,团队参观了省疾控中心卫生检验检测研究所流感室参比实验室。刘琳琳主任详细讲解了血清学检测、多病原测序等核心功能区域,并强调:“实验室的新发传染病应急检测能力,是快速响应疫情的关键保障。”团队成员直观了解了病原体检测全流程,对疾控机构的技术储备与实战能力有了深刻认知。
刘琳琳主任为团队成员介绍卫生检验检测研究所流感室参比实验室 座谈研讨:数据揭示防控新挑战 座谈会上,余晓基于全省传染病监测数据指出,近年手足口病流行态势总体平稳,但病原体结构发生显著变化: EV71型病例因疫苗接种大幅减少,CoxA16型及其他肠道病毒成为主要流行株。尽管重症率低,但对于幼儿群体来说依然不容小觑。同时免疫下降的老年人群体对手足口病的感染风险升高,“一人患病两人无法正常上班”的现象时有发生。
针对检测技术,余晓坦言当前采用的荧光定量PCR法存在局限性:“无法一次性精准分型4种以上病原体,亟需开发更高效的检测手段。”此外,经费不足、样本质量参差、重症病例数据难获取等问题,仍是提升防控能力的现实障碍。
团队互动:直击痛点谋破局 交流环节,团队负责人许成明及成员万子豪就“检测时效性”与“误诊干扰数据”等提问。余晓回应称:“湖北省已建立完善的监测网络,试点检测与临床诊疗分离,可确保数据准确性。”双方一致认为,提升基层样本采集规范性与推动精准分型技术研发,是未来防控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团队成员万子豪就“误诊干扰数据”提出疑问 科研转化:技术赋能社会责任 此次调研为团队积累了宝贵的一线经验。董衍明老师表示:“我们将加速肠道病毒分离技术的成果转化,力争推出高效检测产品,为手足口病防控提供科技支撑。”团队计划结合调研反馈优化实验方案,推动科研与社会需求深度对接。 此次跨领域合作具有深厚意义,不仅深化了高校与疾控机构的联动,更凸显了“科研服务社会”的实践导向。随着精准检测技术的突破,手足口病防控体系有望迈向更高台阶,为公共卫生安全注入新动能。
余晓老师与董衍明老师握手期待进一步交流合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