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陆中企经济网
   

新人限时福利

江西万安创新“零成本托管”模式 激活林业资源新动能
2025-04-30 11:32:18 来源: 浏览:20

万安县作为江西省林业资源大县,拥有集体林地面积216万亩,但长期面临“三重困境”:

1.资源碎片化:林地经营分散,“插花地”“巴掌林”现象普遍,难以形成规模效应;

2.资金瓶颈制约:传统收储模式依赖村集体自筹资金,导致流转市场停滞;

3.效益割裂:林农守着“绿水青山”却难获收益,村集体缺乏造血能力,生态价值未能转化为经济价值。

为破解难题,万安县以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为契机,创新推出“林地托管”模式。该模式以乡镇两山公司为运营主体、村集体为联动纽带,通过“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路径,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推动林业向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转型,助力乡村振兴与绿色发展协同共进。

一、创新收储机制,破解资金与流转难题

1.“零成本杠杆”激活市场活力

首创“零首付+流转费分成”模式:村集体无需垫付资金即可收储林地,托管方承担前期开发成本,待林地流转后从收益中提取5%作为服务费。以“借鸡生蛋”方式,既解决了村集体启动资金不足的困境,又通过利益共享机制激活了社会资本参与林地收储和开发的热情,有效打破了流转僵局。例如,弹前乡通过该模式整合8000余亩林地,村集体零成本收储后吸引社会资本加速流入。

2.多元化主体构建收储网络

明确乡镇场两山资源运营有限公司作为林权托管收储的专门机构,负责制定工作制度、流程和操作规范,开展政策宣传、申请受理、实地勘查、价值评估、合同签订及产权变更登记等工作;村集体组织作为分支机构,协助开展本村组的林权收储工作,将收储的林权再流转至乡镇公司统一管理,形成了“县乡统筹、村企协同”的收储格局,确保收储工作有序推进。

配套出台《林权收储及抵押担保实施方案》,由县“两山”集团及县五云林业发展有限公司统筹1000万元收储资金,茗信担保公司提供1000万元担保基金,完成22.4万亩林权收储,并搭建林业智慧平台实现招商信息动态匹配。

二、实施集约化管理,推动规模化经营

1.三统三化整合零散资源

推行“统一规划、统一收储、统一招商”战略,根据林地立地条件制定差异化规划,整合碎片化资源形成“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的经营矩阵。弹前乡通过该模式吸引5家农头企业入驻,企业拿地周期缩短60%,前期成本降低40%,实现“小地块”对接“大市场”。

2.村集体+农户+客商模式壮大产业
   针对村级产业“小散弱”问题,创新合作模式:一是土地入股:农户以林地经营权入股,分享产业收益;二是经营权转租:企业通过托管平台集中流转林地,降低交易成本;三是示范带动:江西省供销本草科技等企业在万安县建立15个中药材基地,发展林菌培育等立体农业,盘活闲置资源的同时降低管护成本。

三、发展立体化经营,激活林地附加值

1.复合业态打造一林生多金

打破单纯“卖木材”的初级经营模式,积极发展“林下种药、林间养鸡、林上观光”的立体化复合业态。在托管林地内套种黄精、草珊瑚等中药材,充分利用林下空间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放养竹林鸡,发展林下养殖业,增加养殖收入;开发森林康养路线,挖掘林地的生态旅游价值,吸引游客前来观光休闲,实现“一林生四金”(木材收益、药材收益、养殖收益、旅游收益),大幅提升林地的经济效益。      

弹前乡实践:套种黄精、鹿茸草等中药材,放养竹林鸡,开发森林康养路线,亩均收益从不足百元提升至1000元以上,实现木材、药材、养殖、旅游四重收益叠加。

科技示范带建设:沿高陂至潞田打造50公里科技示范带,通过技术植入推动产业升级。省林科院专家指导油茶基地建设,预计使亩均产油量提升30%,3000亩高标准基地年产茶油18万斤,配套小作坊年产值超千万元,带动120余户农户户均增收3500元。

2.生态价值转化实现双赢

碳汇经济:万顷林地年碳封存量达1.2万吨,形成超60万元的碳汇资产;

林下经济循环模式:4000亩基地内种植黄精、草珊瑚、虎杖等作物,配套育苗基地年供应种苗20万株;6000亩混交林采用长短周期结合经营,实现亩均年增收2000元;

生态旅游:红豆杉600亩“四季花海”景观吸引游客5万人次,推动生态旅游增收。

四、构建全链条保障体系,确保模式稳健运行

1.精准宣传凝聚共识组建“乡干部+村支书+致富带头人”宣讲团,通过“篝火夜话”“林农学堂”等活动,用方言算清“托管增收账”“村集体分红账”“就业岗位账”,引导林农从“观望”转向“参与”。

2.专业化服务护航发展抽调司法、林业、金融等领域专家成立“林改智库”,提供合同规范、纠纷调解等“一站式”服务。建立“一林一档”电子管理系统,运用卫星定位技术精准确定林地边界,实现权属云端可查、收益智能分配。

3.阳光化协议保障权益创新“1+3+N”协议体系:一份基础协议明确权责,三类补充条款涵盖生态保护、收益分配、风险共担,N项个性化约定如企业优先续租权。所有协议经司法公证并线上公示,让林农吃下“定心丸”。

截止目前,全县以托管方式收储林地2.63万亩,“林权信托”的做法取得初步成效:

(一)林农持续增收,获得感显著提升

通过“租金+分红+务工”多元收入模式,林农收益稳步增长:弹前乡脱贫户卢大叔托管15亩林地后,年收入达9000元,较托管前翻番;全县托管林地惠及林农超上万户,人均年增收3000元以上。

(二)企业降本增效,产业集聚效应凸显

企业通过托管平台拿地周期缩短60%,前期成本降低40%。江西联正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胡总表示:“过去流转林地需1年,现仅需1个月,且乡政府全程协助处理纠纷。”目前,全县吸引十余家林业企业入驻,形成中药材、林下养殖、森林康养三大产业集群。

(三)村集体经济壮大,乡村振兴基础夯实

村集体通过托管模式零成本收储林地,按5%比例获得流转收益:弹前乡村集体年增收超20万元;潞田镇村集体年增收超15万元。
   资金用于基础设施改善、公益事业开展及困难群众帮扶,村集体服务能力显著增强。

(四)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绿色发展成效显著

通过集约化管理和复合业态开发,万安县森林郁闭度提高明显,林地亩均收益增长2倍以上。同时,严格遵守生态保护红线,避免过度开发,实现“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有机统一。
   万安县以“零成本托管”为突破口,通过创新收储机制、集约化管理、立体化经营和全链条保障,成功唤醒沉睡林地资源,构建起“政府减压、企业增效、农民增收”的良性循环。这一改革实践不仅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提供了“万安方案”,更印证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绿色动能”。(供稿人:郭庆  江西省吉安市万安县林业局)

Tags:江西 万安 创新 成本 托管 模式 激活 林业 资源 动能 发布者:luzf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良心揭露柿饼市场惊天骗局!亲赴产地,发现富平柿饼真相! 下一篇凯美瑞德亮相第四届中国国际软件..
热门推荐

推荐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