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陆中企经济网
   

新人限时福利

莫让“众筹”变“众愁”,水滴产业是福是忧?
2022-03-01 10:30:51 来源: 浏览:242

近日,面对水滴筹社会信任危机问题层出不穷现状,南京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的项目团队针对该类互联网大病筹款平台进行一系列社会实践。

虽然医疗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但“看病难、看病贵”始终是困扰人们的难题。“水滴筹”“轻松筹”等互联网大病筹款平台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患者家庭的燃眉之急,可近两年该类平台的问题也日益暴露——同类行业恶性竞争、甚至地推人员大打出手,知名公众人物借此平台诈捐,水滴筹上市背后是慈善还是资本……公众的质疑声从未停歇,互联网大病筹款平台面临社会诚信危机。

本团队通过多角度的社会实践,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调研方式,以水滴筹为例了解各方公众对该类平台的看法与疑问,探究互联网大病筹款平台当前发展的问题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知其根,探其行

为了获取更多实践的一手资料,以便进一步深入了解互联网大病筹款平台的内部监管、盈利结构及公众态度,本项目团队在2022年初通过线上访谈及发送问卷的方式进行了初步实践。

借助每位成员及相关朋友圈的扩展,团队联系到三名水滴筹内部员工,两名已经离职的内部运作人员,一名线下地推兼职人员。三位受访者带团队成员们了解到了当前水滴公司所被公众认知的误区,指出负面新闻中报道的许多事件有造谣之嫌且很多人被诈捐者欺骗后没有配合举报程序积极处理,反而依靠舆论化解矛盾,从而给平台带来不利影响。

当然地推工作者也指出地推工作难度之大,很多兼职者很少坚持下来;面对绩效考核与淘汰机制难免造成谎填病情、内部恶性竞争等问题,当然也暴露出企业内部监管不力与机制问题。

另外,团队成员们持续深入社会进行问卷发放,截至去年12月20日,共收回了500余份调研问卷,并对其中7名进行了深度访谈,其身份涵盖接触过水滴筹的大学生、在职中年群体、申请过水滴筹筹款的病患家属、普通网民等。

经过数据分析我们得知:受访者中近九成知道关于水滴筹等平台的部分丑闻,其中又有40%表示仍会进行少额捐款。而其余60%则会在捐款前感到犹豫,对于资金的去向及筹款人身份的核实由于时间成本过高,因而更多地放弃捐款。团队成员结合所学知识和调研实际运用经济模型和量化分析,力求实践结果的客观、公正。

知之愈明,行之愈笃

2022年1月14日及2021年8月,团队成员分别在寒、暑假于各自所在地区医院展开实地考察,希望通过走访病房调查水滴筹的地推情况,询问医护人员医院方对于该类平台的看法及管理措施。

作为医护人员,他们在身边接触到的正面、负面案例都是存在的。一些家庭确实因为互联网大重筹款平台的到来获益,并认为平台对病患与捐款者双方来说风险都是可以承受的;另一方面,类似于轻松筹、水滴筹在医院因为抢单大打出手的案例,受访医院并没有发生过;较为大型的市级及以上医院自身监管严格,医院不会私自放行地推者,医生也没有权力随意给病患开具一些证明,因此他们表示类似平台的一些负面影响是没有波及医院的。

亲临医院的实践让团队成员们更真切的感受到病痛带给患者及其家属的打击与摧残,难以负担医药费的无助与辛酸;如果互联网大众筹款平台真正能为他们带去及时的治疗与经济的缓冲,那也无论其公益还是商业;可若是在提款流程等一步步设置障碍,让爱心善款没有用到实处,便是将本就下沉的客户流再一次拒之门外,失去了民心。

石以砥焉,化钝为利

作为一个以不幸家庭“救世主”形象示人的互联网平台,公众对于这类平台的要求难免严格。历时两个假期的实践,团队成员们了解到了水滴筹及其相关平台的运作模式与社会争议;面对这样的社会诚信危机,成员们想到了一个词——“科技向善”。这个理念最早由腾讯研究院在2018年提出,旨在多方共建一个研究、对话与行动平台,希望通过对新技术带来的一切变化保持觉察,并引导技术和产品放大人性之善,实现良性发展,用科技来缓解数字化社会的阵痛。

当一个本就不富裕的家庭降临病魔之时,除了去找筹款平台,可能根本没有其他的选择。水滴筹这样的平台,或许是“伪善”是“资本”,但也对于修正当代科技的价值观起到了一定的影响。所以,完善相关平台的法律法规及监管条例,给公益与资本融合的社会型企业多一些支持与重视,纵使背离市场背离资本的道路并不通,也要让结果最接近善!(作者:王文暄、叶嘉文、陈丹丹、吴紫嫣、石含钰)

Tags:莫让 众筹 众愁 水滴 产业 发布者:晨晨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良心揭露柿饼市场惊天骗局!亲赴产地,发现富平柿饼真相! 下一篇 小糊涂仙“中国之路·名家讲坛”..
热门推荐

推荐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