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陆中企经济网
   

新人限时福利

善解难题的老党员
2021-09-15 11:39:52 来源: 浏览:240

“Hati-hati pengambilan sample”!(印尼语:注意取样品),王如易重复地向身边的属地试验员哈瑞斯发出指令。小伙子飞快地从自卸车的倒灰口铲出刚刚到达路面施工现场的“新鲜”的混凝土,熟练地复核这一车(批)次混凝土的塌落度。天上的月光和繁星闪烁,映衬着一对师徒剪影的轮廓。

这是中交一航局一公司某海外工程道路区路面夜间施工的一幅场景。从7月下旬开始,项目道路区开始路面混凝土施工。由于印尼当地日间气温偏高,为了满足质量规范要求,混凝土路面施工只好采取夜间气温相对较低的时段进行。一个多月的时间里,“黑白连轴转”的项目试验站主管王如易,每天跟班作业到深夜,一天都没有休息。

当地的气温高,混凝土凝结快,做好混凝土塌落度及和易性的控制成为道路区施工最大的难点。王如易作为搅拌站“烹饪”混凝土的“厨师长”,为保证混凝土这道“菜品”始终上佳品质,自己的“最强大脑”一直高速运转。

现场施工从日需混凝土300立方米到高峰日达到500多立方米,随着成品混凝土需求的增加,水泥、砂子、石子等原材料也随之剧增。王如易带领着物资和试验员白天仔细验收每一车原材料。

“这批砂子的含水量,明显高,一定注意调整配合比”!王如易手里一边撵着潮湿的砂子,一边交待着实验员。从1997年大学毕业加入一航,二十四年一直与混凝土打交道,王如易捏在手里的砂子,对含水量的把控甚至比仪器还准。

“试验工作非常普通,就是尽最大努力满足现场混凝土需要,达到质量标准”,王如易在日前的学党史教育生活会上做个人检视发言说:“我是老职工,也是一个老党员,为工程解难题、办实事,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善于解决工作中的难点、难题成为王如易的“标签”。

项目的互通桥改道,为缓解交通压力RAMP3加宽段临时路混凝土路面需尽快通车。监理要求混凝土抗折强度达到100%方可通车使用。要满足这个要求,必须提高混凝土的早期强度。

“三天内强度要达到100%”,现场技术员把难题交给了王如易。

这一施工区域虽然距搅拌站仅有不足4公里,但是途中必须经过一个人车拥挤的市集,还要绕行既有的高速公路。这样一折腾,4公里的路程,混凝土罐车往返一趟趟仅途中时间就将近四个小时,不仅影响施工效率,也给罐车里的混凝土质量带来巨大影响。

“混凝土长时间运输,早期强度满足规范”,王如易在工作记录上反复地写下这样的提示。

多年的工作习惯,遇到困难王如易会一个人跑到料堆前,面对着沙子、石子,静静地“发呆”。他要通过与石子的对话,找出混凝土最佳配合比的答案。工作中那种不达目标不罢休的性格与王如易瘦小的身材形成强烈的反差。

电脑前反复演算。电话中,王如易一次又一次地与当地混凝土外加剂厂商沟通,提出先采取减少外加剂中的缓凝成分,精确控制混凝土施工前的早期强度的方案。其次,通过优化配合比,根据前期的强度数据,取消原配合比中的粉煤灰成分全部改用水泥,减少使用粉煤灰混凝土早期强度慢的影响。

采用上述配方制作试块,48小时内强度达到80%,三天达到100%强度。

试验成功了!王如易笑得像个孩子。

二十多年与水泥石子打交道,王如易的履历上改变了许多项目部,不变的是一个在困难面前勇于挑战的老党员的那颗初心。(沈君祥)

Tags:善解 难题 老党员 发布者:晨晨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良心揭露柿饼市场惊天骗局!亲赴产地,发现富平柿饼真相! 下一篇临近中秋,中交一航局印尼籍女调..
热门推荐

推荐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