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把心思和力气用在“精准”上——梁家潭村住房保障助推脱贫攻坚
脱贫攻坚到了冲刺阶段,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在扶贫指向的是一个个鲜活的家庭和个人,要把精准扶贫的政策落到实处,就必须结合实际情况开展工作,“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将农村危房改造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着力点和突破口之一,创新思路求突破,真抓实干强落实,切实解决农村贫困群众的住房安全问题,真正实现让贫困群众“住有所居、居有所安”。事关“两不愁、三保障”任务的完成,事关脱贫攻坚顺利收官,事关百万老百姓的福祉实现,不仅是脱贫攻坚奋斗史的缩影和凝练,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标志性工程。 精细谋划力保“全覆盖”。实施危房改造,是保障建档立卡贫困户基本住房安全的重要举措。泸溪梁家潭村区域的多数农户住房多为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建造的土木坯房,房屋的结构较差,年久失修,安全保障的系数低,再加上部分区域是地质灾害易发区。为全力保障民生、加快解决农村困难群众住房安全,泸溪县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省、市要求,全面对标上级政策,紧盯最困难人群,明确目标、瞄准对象、强化保障、精准施策,全县危房改造工作扎实推进。把农村危房改造当作推进精准脱贫的重要举措,严格按照“危房不住人、住人无危房”的要求和“县级指导、乡镇落实、农户主体”的基本原则,泸溪县的危房改造行动也开展得如火如荼。在全县范围内对所有长期在家居住的农户住房,进行安全等级鉴定并全部出具鉴定报告,同时悬挂住房安全等级标示牌,做到了提前谋划、精准摸排,达到了住房安全鉴定全覆盖、无死角,提高了群众对居住房屋安全的知晓度。充分尊重贫困群众的意愿,坚持自主、自愿原则,调动群众改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尽力做到农村危房改造不漏一户、应改尽改。同时,对危房改造的质量严格把关,确保群众住得安全、住得放心。通过突出重点、深入排查、举一反三,确保农村危房改造各项政策落实到位、工作深入推进,确保年度危房改造目标任务的提前圆满完成。坚持以人为本,改善民生,帮助住房最危险、经济最困难的农户解决最基本的安全住房,通过政府适当补助、政策扶持和社会参与等措施,引导、帮助贫困农户改善自己的居住条件,使党和国家的涉农、惠农政策真正落到实处,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此图为梁家潭村二组杨家寨的贫困兜底户杨自贵改造后的新家。 危房造补助对象瞄准创新,应改尽改。梁家潭村二组杨家寨的贫困兜底户杨自贵,一家老少共五人,常年生活在破旧的房屋内,其房屋是上辈人传下来的土瓦房屋,由于年生久远,房屋除了破旧外,还存在安全隐患。经梁家潭村两委和工作队的精准摸底,反复入户了解和核查,杨自贵虽说是符合国家危房改造指标的条件,但因自己智力弱、劳动力弱,根本没经济承担危改的个人部分,他迫不得已放弃该享受的政策。“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简称“两不愁、三保障”,其中贫困群众的住房保障是脱贫工作的重点,对于这种特殊的帮扶对象,应对点的进行精准施策。严格农村危房改造程序在部分镇村干部的眼里却于“过于繁杂”,他们觉得办理这样特殊的危房改造“吃力不讨好”、“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然而扶贫工作队不这么认为,工作队员们了解该户困难,花了足够时间摸查全部体情况,号准“脉”、寻到“根”然后精准扶贫,帮助杨自贵这户“帽子”彻底摘掉。此后,扶贫工作队对贫困户杨自贵精准制定帮扶举措。2018年上半年,驻村工作队和村支两委协调相关部门,想办法“找地盘”,村支两委根据实际的情况出发,特殊户应有特殊的帮扶措施,通过集体征收的公用土地中划分了一份宅基地供给修新房屋。后盾单位资助一部分,工作队、政府干部与热心的村民们众筹资金,一起新修起了安全住房。面对纷繁复杂的危房改造事项,面对需要严格监管的危房改造质量,参与农村危房改造的工作人员走进村落,走进高山密林,用沾满“泥土气息”的脚步,丈量着贫困群众危房改造之路。 尽心竭力改造新民居,整村推进农村危房改造。经过多个月的建设,梁家潭村团鱼州居住点附近一座砖混结构平房呈现在杨自贵面前,“原来的房子年久失修、透风漏雨,住着提心吊胆的。要不是党和政府的尽力帮助,哪能修得起这么好的房子。万分感谢共产党,感谢政府!”泸溪县梁家潭村年过六旬的杨自贵看着自己新居住点,难抑心中的激动动情地说。扶贫工作队为困难农户解决了住房安全问题,有效地保障了农村贫困群众的居住安全,提升了他们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把党和国家的关怀与温暖真正落实到了最基层和最需要解决困难之处,此举深受广大农村群众的拥护和称赞。
此图为梁家潭村二组杨家寨的贫困兜底户杨自贵改造后的新家。 在村民眼里,扶贫工作队“点子特别多”,每个“点子”都是因地因人帮扶,只有真正把心思花在“精准”上、把力气用在“精准”上,扶贫成效才能经得起检验。坚持“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的他们,把扶贫工作唱成了一支支最美的“山歌”。杨自贵说,他梦想有一天,梁家潭村所有的山乡都是美丽和富足的。只要广大扶贫干部怀揣这样的梦想,让扶贫真正扶到点上、扶到根上、扶到每个人心里,脱贫攻坚的目标就一定能如期实现。(文/张芯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