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精准制暖,分域而治:科龙空调以技术深耕实现全季候市场布局
11月初,一场寒流自北向南影响全国,气温在数日内下降8℃至16℃,与“双十一”购物节点相会,带动空调需求出现小幅增长。面对长期存在的“旺季集中、淡季低迷”的销售格局,科龙空调以“技术普惠+场景定制”为战略,形成覆盖多类使用环境的全场景解决方案,逐步实现从单季爆款到跨季动销的转型。
2025年的空调行业呈现出“存量竞争”与“需求升级”并行的局面。统计显示,上半年整体销量达1.23亿台,同比增长8.3%,但中低价位段产品仍占据较大份额,同质化现象明显,价格竞争持续。在消费端,用户对空调性能的要求不断提升:北方地区对制热稳定性更为关注,南方用户则聚焦于温湿平衡的精细控制。根据中国质量协会调研,2024年空调制热效果满意度较上年提升2分,成为推动整体满意度上升的关键要素。由此可见,制热能力正成为影响消费者决策与品牌跨季销售能力的重要支点。 从用户反馈与市场调研来看,冬季空调使用中存在三类主要困扰:其一,在气温低于-10℃的环境中,多数空调制热效率出现明显衰减;其二,制热阶段的电费支出在家庭能耗中占比偏高,成为日常开支的重要部分;其三,传统机型从启动到实现有效升温往往需要10分钟以上,难以应对气温骤降。此外,南北方用户的需求差异较为明显。南方地区空气湿度大,需兼顾取暖与除湿;北方空气干燥且雾霾频发,对新风与净化功能更为重视。
在AWE2025展会中,科龙空调提出从“单一温控设备”向“整体空气环境管理方案”转型的发展方向。区别于行业内侧重参数竞争的做法,科龙将“技术普惠化”作为核心理念,推动实验室技术向大众化、实用化功能转化。通过精准识别不同地域、不同使用场景下的用户需求,逐步消解空调销售的季节局限。
科龙静省电Ultra等机型搭载美芝高性能压缩机与双排7mm紫铜管换热器,实现了从-36℃到68℃的宽温域稳定运行,满足北方严寒地区的制热需求。外机经过累计500小时的高湿环境防锈测试,适应沿海等多湿气候,在低温高湿环境下仍能保持良好性能,缓解了极寒条件下制热效率下降的问题。
在节能方面,科龙并未局限于功率控制,而是通过AI算法实现能耗与体验的平衡。在超一级能效基础上,部分机型实现电费支出较常规机型显著下降,同时维持了送风柔和与温度稳定,最高可省电45%,这让节能不止停留于参数层面,更转化为可感知的日常收益。
针对寒潮来袭时用户对快速取暖的需求,科龙空调依托1050m³/h的大风量系统与15米远距离送风设计,实现“30秒出热风,2.56分钟完成全屋循环”的效果,升温速度优于行业普遍表现,有效缩短等待时间,提升使用体验。
面向南方湿冷天气,科龙小耳朵LW柜机具备较强的除湿能力,实现取暖同时控制湿度;而针对北方用户,小耳朵LF挂机则集多重净化与新风功能一身,在供暖之外补充空气处理能力,形成契合地域特点的专属方案。
通过性能提升、耐用保障与场景化设计,科龙制热系列机型在多个电商平台取得销售增长。从以制冷为主到制热功能同样受到认可,科龙空调的跨季发展路径,为行业提供了“技术切实落地、需求精准适配”的可行参考,也为打破品类销售的季节局限带取了新的思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