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陆中企经济网
   

新人限时福利

“以人为本”视域下大学生资助体系的构建路径
2024-05-14 09:32:22 来源: 浏览:20

近年来,大学生资助工作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社会各界也积极参与到大学生资助体系的构建中。但是,由于受传统观念影响、缺乏完善的政策体系和制度保障等原因,我国大学生资助工作仍存在一些问题。在“以人为本”视域下,从学生需求出发,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建立健全以资助管理中心为核心的资助体系。通过建立贫困生认定机制、完善助学贷款制度、开展诚信教育等措施,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得到精准识别和科学认定,从而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同时,在帮助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的同时,还应加强对他们的思想引导和人文关怀,使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一、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学生主体地位

高校学生资助工作要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始终把学生放在首位,将资助工作的着力点放在满足学生需求上,注重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在大学生资助工作中,高校应改变以往只重视经济资助的错误观念,积极挖掘资源,从物质保障转向精神保障。首先,高校应充分发挥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其参与到贫困认定、助学金评定和勤工助学等工作中。其次,高校应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深入了解贫困生家庭的实际困难。同时,通过开展主题班会、举办“励志故事”讲座等活动,将资助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再次,高校应注重对贫困生的人文关怀,让他们感受到来自学校和社会的温暖与关爱。最后,高校应通过多种形式丰富资助工作内容和形式,让学生参与到各项工作中来,从而不断提升他们对资助工作的满意度和认可度。

二、开创多元化资助模式

“以人为本”视域下,应充分发挥社会力量的作用,积极参与到大学生资助体系的构建中,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学校和家庭共同参与的多元化资助模式。政府应通过设立专项资金、出台优惠政策等措施,引导社会各界力量对经济困难学生进行资助。同时,政府还应积极与银行合作,建立学生贷款基金,为经济困难学生提供助学贷款;通过教育部门设立奖学金、助学金等,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奖学金、助学金;通过企业设立助学基金等形式,鼓励企业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助学。此外,还可利用大学生创新创业基金、勤工助学岗位等形式帮助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在社会力量的参与下,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和家庭支持的多元化资助体系。

三、培育专业化资助队伍

资助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要做好这一工作,就必须有一支专业化的队伍。我国高校资助工作者普遍学历水平较低,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多数由辅导员兼职承担资助工作。因此,高校应重视对资助工作者的培养,提高其专业素养和业务能力。一是加强对资助工作者的专业知识培训,包括心理咨询、法律、管理学等方面知识。二是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增强其在实践中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建立健全考核机制,通过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四是建立完善的培训制度,加强对资助工作者的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综合素质。五是建立监督机制,提高资助工作者的工作效率和积极性。

四、开展诚信教育,弘扬诚信精神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大学生应具备的基本道德规范,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部分大学生诚信意识淡薄,表现为对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等缺乏正确的认识,诚信意识缺失。高校要大力弘扬诚实守信的道德观念,增强大学生诚信意识。一是要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结合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际情况,将诚信教育纳入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二是要将诚信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加强对学生的诚信道德教育;三是要通过开展各类主题实践活动、邀请学生担任义务监督员、发挥学生组织作用等形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诚信观。此外,高校还应加强与家庭、社会各方面的联系与合作,发挥家庭、社会资源优势,形成合力,为大学生成长成才提供更多帮助。

五、引进信息化资助监管

信息化时代,网络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工具,也是学生资助工作的重要途径。一方面,高校学生处资助管理中心要将信息化技术引入大学生资助工作中,为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另一方面,要积极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获取各类资助信息。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可通过网络查询国家助学贷款申请流程、高校助学金申请条件、各类奖助学金申请条件等信息。此外,学生还可以通过网络将学校与社会连接起来,及时获取社会上的各种信息。学生处资助中心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建立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信息库,建立专门的网上咨询平台,实现信息共享和资源共享。

六、强化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心理帮扶机制

“以人为本”的思想始终贯穿于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之中。在新时代背景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因此,必须重视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及时开展心理疏导工作,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心理咨询、谈心谈话等方式,密切关注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动态,及时了解他们的思想状况、学习状况和生活状况,并给予有针对性的教育和帮助。同时,要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以及助学金发放过程中,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对资助政策的知晓度和满意度。另外,学校也要通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树立积极向上、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增强他们应对各种困难与挫折的能力和信心。此外,还可以通过建立心理帮扶机制来缓解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压力。

七、结语

随着国家和社会对高等教育投入的加大,大学生资助工作也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在高校学生资助体系建设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贫困生认定工作不够精准、助学金发放过程缺乏监督等。在“以人为本”的视域下,应以学生需求为出发点,将育人作为资助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并坚持以生为本的原则,建立健全以资助管理中心为核心的资助体系。在该体系中,应建立科学规范的贫困生认定机制和流程,制定合理可行的贷款政策,切实解决经济困难学生的实际问题。此外,还要充分发挥学校和家庭在学生资助工作中的积极作用,并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总之,在“以人为本”视域下构建大学生资助体系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需要不断地探索、创新和发展。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寻找规律特点、探索解决问题之道、促进资助工作良性发展,才能使我国大学生资助工作取得更大进展。(作者:菅志强,保定学院

Tags:以人为本 大学生 资助 体系 构建 路径 发布者:千寻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良心揭露柿饼市场惊天骗局!亲赴产地,发现富平柿饼真相! 下一篇精益运维提升供电可靠性
热门推荐

推荐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