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高新技术医疗器械领军人物杨小松:中国的成功在创新突破
随着科技和经济的不断发展,医疗器械行业已成为全球医疗产业中颇具活力和发展潜力的领域之一。早在2021年,全球医疗器械市场就达到6108亿美元的规模,预计未来将以5.9%的年复合增长率极速增长,并将于2025年达到7667亿美元的规模。驱动全球市场的一些主要因素包括慢病攀升、老龄化加剧、微创治疗需求不断增长以及先进医疗器械的出现等。医疗器械行业涉及到医药、机械、电子、塑料等多个行业,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知识密集、资金密集的高技术产业。而高新技术医疗设备的基本特征是数字化和计算机化,是多学科、跨领域的现代高技术的结晶。其产品技术含量高,利润高,因而是各科技大国和国际大型公司相互竞争的制高点。自2015年以来,中国政府在医疗器械领域大力发展高端医疗设备。提到中国创新突破高新技术医疗器械领域的领军人物,相信大家对中国九州通医疗器械集团有限公司的副总经理杨小松并不陌生。 成功源于对创新突破的不断坚持 杨小松先生本科和硕士均毕业于吉林大学的分子生物学专业,在生物工程医疗器械领域工作17年之久,曾先后服务过包括世界五百强企业的强生,辉瑞和国家级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华兰生物等知名企业。2016年10月,他加入长春九州通医泰和疗器械有限公司,任总经理。之后被上市公司九州通医药集团有限公司聘为子公司九州通医疗器械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作为高新技术医疗器械研发的领军人物,在杨小松先生带领下,九州通医疗器械集团有限公司目前在全国设有31家全资医疗器械公司、74家合资医疗器械公司。在九州通医药集团下属的45家分公司,设立有医疗器械部,并拥有超过480个配送点。 企业逐渐发展壮大至成为覆盖医疗渠道、流通渠道、OTC渠道、电子商务四种销售渠道,主要经营范围覆盖医疗设备、检验试剂、高值耗材、家用器械、计生用品、常规耗材等六大类产品线;经营品规数超过245000种;服务客户超过60000家终端合作门店,43000家医疗客户,10000多家商业客户。 先后创造多项软著和专利 行业领军人物杨小松先生的卓越原创性贡献还体现在他名下的多项软著和专利上,包括 “基于纳米荧光量子点的一次性快速检测多种有毒有害物质新型检测软件“、 ”一种用于腹腔手术的机器人系统“等。并已经广泛用于全国各大医院和医疗机构,例如其中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等知名企业和机构,都与其建立了长期医疗合作。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是一所综合性医疗机构,获得“2020全国智慧医院建设优秀案例”授牌。 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三医院是吉林大学所属、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属(管),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为一体的大型现代化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2020年和2021年分别被确定为国家创伤区域医疗中心、国家紧急医学救援基地承建单位。医院历史上成功完成国内首例肝极量切除术,国内第3例完全离断前臂再植手术,并成功完成国内首例脑积水脑室—胸骨分流术。 引领微创外科事业发展 杨小松先生作为高新技术医疗器械研发的顶尖人才,和许多知名医生一起合作,不断通过技术创新,引领微创外科事业的发展。他通过12年的不懈努力,使中国的腹腔镜微创外科技术从无到有,并为目前70%的微创手术率普及,做出了重要贡献。他前往中国医师协会普外科分会能量外科学院巡讲。这是国内首次针对中国普通外科医生展开的手术能量设备综合性培训。 他为国内广大普外科医生了解及熟练掌握外科能量设备做出了重要贡献。他奔赴中国医师协会普外科分会腔镜大中华外科学院进行演讲培训。这是国内首次针对普外科腔镜微创手术技术的全国性学术推广,为中国微创手术的推广奠定了坚实基础。也因此在全国帮助培养了数以千计的微创外科医生,并帮助病患们以更小损伤完成肿瘤切除等大型手术。这在大幅度减少患者住院时间的同时,减少了患者被病痛的折磨。由于微创技术的推广,也孕育出中国千万级别的微创外科市场规模,并使九州通医疗器械集团与强生中国合作的相关产品,在2022年就达到了95亿人民币的销售规模。 为疫苗研发增砖添瓦 杨小松先生在多项疫苗研发项目中也做出重大贡献。其中包括人用DNA重组艾滋病疫苗项目。杨小松在该项目中作为骨干技术人员,大力推动项目的发展创新。人用DNA重组艾滋病疫苗是中国首个进入3期动物试验的重组DNA艾滋病疫苗,是中国在DNA治疗性疫苗领域的重大突破。杨小松还在中国首个上市的人用禽流感裂解疫苗项目中,担任项目副经理。该项目在人患禽流感病毒预防上具有重大意义,是人用基因重组乙肝疫苗。 杨小松先生还在中国首次使用赛多利斯发酵罐技术进行基因重组乙肝疫苗的规模化生产项目中担任项目副经理,为国内此类工艺的发展积累了丰富技术经验。 目前,医疗器械行业受到了COVID-19疫情前所未有的冲击。但在中国等有关国家的积极抗疫的努力下,疫情不断发展向好。医疗器械行业在2021年表现突出,发展力强劲。行业专家预测,未来5年全球医疗器械市场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趋势,数字化技术、人口老龄化、创新技术、医疗器械的普及化、疫情对优化环境的影响、环保可持续发展、国际化以及产业链整合等因素,将成为医疗器械市场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杨小松先生认为,科技创新是推动行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之一。在科技创新领域,新材料、新工艺、微创手术等技术正在加速应用。同时,人工智能技术也将逐步应用到医疗器械行业中,以提高诊断和治疗效果。 据市场研究机构统计,2019年全球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已达到4100亿美元,并持续增长。预计到2025年,全球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将增长至5000亿美元以上。其中,美国、欧洲和日本是全球医疗器械市场份额最大的三个地区,占据了市场总额的70%以上。美国在2021年创造了2016亿美元的销售额,预计将以4.5%的年复合增长率不断发展,并将于2025年达到2401亿美元规模,继续稳固其全球最大医疗器械市场的地位。据相关机构的患者统计数据、慢性疾病患病率的上升、数字疗法使用的激增以及证明创新设备疗效的临床数据的增加等,都将推动这一市场规模的增长。正由于杨小松先生这样的一批优秀高新技术医疗器械研发顶尖人才的不懈努力,才使行业不断创新和升级。杨小松先生也以突出的贡献,成为全球医疗器械领域竞争中的佼佼者。(通讯员:展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