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陆中企经济网
   

新人限时福利

我们在战“疫”前线(巾帼篇)——专访北京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抗疫报道记者
2020-06-18 15:50:53 来源: 浏览:2226

在武汉,北京广播电视台有四名记者奋战在抗击疫情的最前沿。在北京,同样有着一群坚守岗位的新闻人,他们逆向而行,深入防控一线采访,把政府的声音、疫情的动态、防控的措施、物资的保障等一系列老百姓关心的问题第一时间传播出去,充分体现了主流媒体的责任与担当。他们就是北京广播电视台新闻节目中心的记者们。

image.png

最可爱的妈妈记者,舍小家为大家,樊煜、武奕、胡知奂、陈思如都是妈妈记者,在疫情面前,母亲的身份被排在了新闻人之后,她们毅然把孩子托付给家人,冲上了抗疫报道的战场

胡知奂:病了喝碗热汤面接着干

2月1日,《都市晚高峰》播发了一条新闻——《确诊和疑似新冠病毒感染肺炎患者全额报销 疫情期间减少长期用药市民往返开药频次》,如此及时的信息发布,给不少人吃了定心丸。采写这条新闻的记者,正是北京电视台新闻中心要闻部记者胡知奂。“当时我在台里值班,中午12点半得到消息,马上和摄像赶往市医保局,因为下午3点有重要会议,我们只有一个小时的采访时间。采访完我马上赶回台里写稿,先在《北京新闻》播发了一条短消息,接着又在《都市晚高峰》发了一条内容更丰富的长消息。这条新闻我们反应非常快,是第一时间发布的媒体,对稳定民心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据了解,胡知奂出生于北京,2004年进入北京电视台工作,工作期间入党,并评为北京电视台优秀共产党员,多次参与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一带一路”,“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等大型活动报道201812月至今工作于北京电视台新闻中心要闻部,记者,出镜记者(擅长直播连线现场报道)。20046月—201811月,北京电视台财经节目中心《首都经济报道》记者、出镜记者以“小胡”为个人形象的《首经帮帮忙》栏目板块,两年帮助当事人处理难题,制作报道《为何在自己家中不能正常呼吸?》 《家有“天书”无人解 首经帮忙来解密》 《停水两周 居民叫苦》 《惹祸的装修》 《拆掉限高杆为您开公交》,《70岁老人学口技》等55个故事20181017 ,胡知奂作为独立负责人,负责编排《首都经济报道》“最美夕阳红”重阳节90分钟特别节目,线上线下无缝连接播出

去年春节一天都没有休息,今年春节又是一个战斗的假期。“大年初一我去了东花市北里西区社区,报道东城区的社区防控工作,这是各区社区防控第一条播发的新闻。大年初三我去新世界超市、社区蔬菜直营店报道物资供应情况,通过采访告诉市民大白菜货源充足,让大家放心。新闻播出第二天,菜店就上了新菜,工作人员告诉我,大白菜很便宜。”就这样,胡知奂每天东奔西走,直到2月3日,终于扛不住病倒了。“那天一大早,我去新发地采访商户捐赠蔬菜、首车30吨发往湖北黄冈的新闻,之后又跑到韶九社区拍摄社区菜站上菜。因为北京刚下过雪,气温比较低,我就着凉了,眼看体温到了37℃,领导让我赶紧回家休息。到家使劲儿喝热水,又吃了一碗热汤面,睡了一觉烧退了,第二天继续出去工作。”

爽朗的北京姑娘胡知奂,满心想的都是在抗击疫情的关键时期,千万不能病倒影响工作,给予她力量的是记者的使命与责任,还有素不相识陌生人的关心。“2月4日我去采访的时候,一位阿姨走过来问我是不是胡知奂,我当时特别惊讶,说我穿着大衣、戴着口罩,您是怎么认出来的。她说我认识你的眼睛,听你说话的声音就觉得像。她的话让我感到特别温暖,所有的工作和努力都在这一刻得到了回报。”

在采访中,记者得知胡知奂有一个遗憾——因为名额有限,她报名到武汉采访并没有被批准。紧接着她又报名去重症监护室和隔离区采访,还在等候通知。而她的家中有两个孩子,大女儿10岁,小儿子才3岁。“我报名没跟家人说,不想让他们担心。如果让我去,我会在收拾行李的时候再告诉他们。现在都说言传身教,我想让我的孩子们知道,他们的妈妈是新闻记者,她在做自己该做的事。”

樊煜:腊月廿八开始没日没夜的工作

樊煜是新闻中心要闻采访部时政科科长,时政报道任务重、要求高、抢发紧,尤其是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从市委市政府成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之日起,樊煜带领时政科就开始了没日没夜的工作。“从1月22日开始,我们就连续报道北京市领导检查疫情防控工作的情况,通过新闻把市领导抗击疫情督战落实的真实工作状态及时传递给全市人民。这段时间,我去了北京市疾控中心探访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的实验室,多次去商超检查生活物资供应,还去了地铁站、北京西站等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报道那里的防疫消毒情况,并走访海淀、朝阳、西城的社区,记录社区防控工作,一天要跑四五个地方。随着疫情的发展,防控工作领导小组会不断召开,每一次会议我们都要报道,争取第一时间制作播出,把会议精神通过电视屏幕传递给广大市民。”

为了做到“第一时间”,加班加点是常事,“1月27日晚7点,首支北京市属医院医疗队出发驰援武汉,市领导前往机场送行。我们在现场拍摄完,马上回台里制作,第一时间在滚动新闻里播出。新闻中心副主任、要闻采访部主任徐京玲一直在单位值班,我们一起工作到凌晨2点,终于将这条重要新闻制作完成,赶在1月28日的《北京您早》及时播出。”

本来计划春节去云南旅游的樊煜,退掉了机票,像她一样放弃假期的同事还有很多, “我们时政科全体放弃休假,24小时待命,有任务随时出发。”

樊煜的朋友圈里有一条信息,配着一张一次性医用口罩里垫着纱布的图片。“将干净的医用纱布或者干纸巾垫在口罩里面,每两小时拿出来更换或者清洗。记得每天都要给外面的口罩酒精消毒!”新闻中心给一线记者都配发了口罩,但面对有限的资源,大家自觉地想尽办法省着用,通过垫纱布这招,樊煜一个口罩能戴三天。

樊煜的爱人在央视工作,和她一样天天在外采访,家里只有上初二的孩子。每天早出晚归的樊煜顾不上自己的小家,心里想的是怎样全力以赴做好报道,让社会这个大家庭平安稳定。“百姓能够通过我们的现场报道,看到市委市领导的实干,看到防疫措施的严密,看到基层工作者的付出,让大家安心、暖心、有信心,我们再苦再累都值得。”

武奕:大年初三探访发热门诊

武奕负责国新办、工信部、外交部新闻发布的采访,很多关于疫情的重要新闻,都是她在现场发回的报道。“1月22日,国新办就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工作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我去了现场。之后,国新办、工信部的发布会我都在,老百姓关注的点在这些发布会上都有权威解读。其中有一场国新办的发布会,相关负责人在会上谈到备受关注的核酸检测试剂,到2月1日,日产量已经达到了77.3万人份,相当于疑似患者的40倍。这个数字公布出来以后,大家心里就会很踏实。”

除了几大部委的发布会和相关新闻,武奕在春节期间还探访了垂杨柳医院,这是北京市101家发热门诊之一。“当时发热门诊刚公布,很多人不知道里面到底什么样,去看病安不安全。我们就想把发热门诊的真实情况告诉观众,打消大家的顾虑。我是大年初三去的,戴着普通医用口罩和医院给的一次性帽子,就进去拍了。”武奕的话语很轻松,其实就在她去采访前那里已经出现了新冠肺炎疑似病例。“我是党员,肯定要冲在一线。而且那么多医生都在坚守岗位,有他们在,没什么好怕的。”

这些天,武奕完成了一个又一个采访,同时也被一个个普通人感动着,“我在社区医院看到很多外地来京人员在做消毒工作,春节期间他们一直没有离开北京。我问一位阿姨有没有想过回家,她说没有,不能在这个时候离开北京,她想为这座城市出点力。”

生活中的武奕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大女儿5岁,小儿子刚1岁多。她的爱人是新闻中心的摄像,这些天都在外面拍摄抗击疫情的专题片,家里只有一位老人在带孩子。对于自己的付出,武奕觉得不算什么,“要闻部的徐主任和科长、主编们一直在台里值班,一天都没有休息,比我们更辛苦。摄像也非常辛苦,一条天安门地区做好卫生防疫的新闻,播出来只有1分钟,但是摄像韩鹏健拎着大机器跟着防疫消毒人员在天安门广场跟拍了将近2个小时。”更让武奕敬佩的是此时身在武汉的新闻中心要闻部摄像王晓龙,“1月26日,晓龙跟我一起去国新办新闻发布会现场拍摄。1月27日我去发热门诊采访,没看到报名去武汉的通知。等我看到的时候,晓龙已经报名并被批准了。希望他在武汉一切安好,等着他平安归来!”

陈思如:背着吸奶器去采访

在接受采访的妈妈记者里,陈思如的孩子是最小的,只有七个多月。刚刚休完产假复工不久的她,还在哺乳期。但是面对疫情突发、不少家在外地的记者不能及时返京的情况,陈思如毫不犹豫地投身到疫情防控报道的紧张工作中,从除夕开始一天都没有休息。

“除夕下午我去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参加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大年初一我去潞河医院、友谊医院通州院区、通州妇幼保健院,采访医护人员的防控工作;大年初二我去白庙收费站,拍摄对返京车辆的严格检查……”就这样,陈思如每天早上7点半从家里出发,最晚23点才回家,最多的时候一天播发四五条新闻。

在这些采访中,陈思如印象最深的是对医院的探访,“我在潞河医院发热门诊采访一位医生,隔着人群看着他在那儿忙忙碌碌。等他终于能接受采访的时候,只是简单地跟我说了几句,因为还有很多病人在等着他,他的眼睛红红的,全是血丝。”让陈思如感动的还有社区里的普通老百姓,“一位70多岁的大爷主动到社区报名当志愿者,我采访时他说大家都平安就是他最大的心愿。还有一个12岁的孩子,用自己的压岁钱买口罩捐给社区。虽然因为疫情,很多人都待在家里,但是隔离病毒并不隔离爱,人与人之间心的距离更近了。”

在陈思如的包里,装着一个吸奶器,每天出去采访她都要背着,抽空吸出奶水,给孩子储存口粮。对于她的工作,家人有些担心,但仍然坚定地支持着,“我去潞河医院采访的头一天晚上,我爸跟我说:思如,你今晚别喂奶了,喝2两烧酒,一是杀杀菌,二是壮壮胆。”老爸递上的一杯酒让陈思如的心里暖暖的,而通州妇幼保健院的医生则给了她一个简单实用的防护建议。“我是长头发,孩子小,很容易抓到我的头发,医生建议我戴一顶帽子,让头发上少一些附着物。所以这些天我一直戴着帽子,算是我为孩子多做的一层防护。”

Tags:我们 前线 巾帼 专访 北京 广播 电视台 新闻 中心 报道 记者 发布者:小军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良心揭露柿饼市场惊天骗局!亲赴产地,发现富平柿饼真相! 下一篇2020轨道交通电梯最具影响力品牌..
热门推荐

推荐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