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陆中企经济网
   

新人限时福利

会议报道 | 异常意识的机制研究
2022-08-26 09:24:21 来源: 浏览:231

 

 

2022年8月10日,由中国神经科学学会、上海神经科学学会联合中国神经科学学会意识与意识障碍分会主办的专题研讨会第三期成功召开,会议主题为“异常意识的机制研究”。本次会议得到天桥脑科学研究院(Tianqiao & Chrissy Chen Institute, TCCI)的倾情资助,并受到 TCCI 旗下全球在线脑科学家社区苏格拉底实验室(Socraticlab)和追问媒体(Nextquestion)的特别支持。

 

本次会议全程在苏格拉底实验室等平台直播,由大连理工大学丛丰裕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天坛医院韩如泉教授共同主持,会议期间观众发起热烈讨论,各位报告人与大家积极互动。会议邀请到了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董海龙教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张军教授、上海体育学院陈安涛教授、西南大学雷旭教授等专家学者,从异常意识的机制研究出发,分享最新的研究进展,带来了精彩纷呈的报告。

 

董海龙:

意识的结构与成分的思考与认识

 

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的董海龙教授分享了麻醉与意识研究中意识的结构与成分方面的思考和认识。

 

双向通路是意识的特定标志,而前馈和反馈之间的重要联络是树突和胞体之间的信息传递。研究发现REM睡眠期间,树突活动增强,胞体活动减弱。不管睡眠还是麻醉引起的意识状态改变,都能在大脑皮层的脑电信号中发现蛛丝马迹。比如,使用低剂量氯胺酮诱导特定皮层,会出现1-3赫兹的振荡改变,这可能是氯胺酮引起意识消失的基础。在没有麻醉药物的状态下,用光遗传模拟这种振荡改变,可以在动物和病人身上诱导出类似的意识状态变化。

 

董教授认为,皮层之间同步化趋势的变化,以及相互之间调控方式的变化,可能是某些情况下麻醉引起意识状态改变的基础。并且,董教授提出了一种新的模型,认为麻醉药物引起的状态改变,可能是兴奋与抑制双向变化的结果。

 

最后,董教授坦言在意识的转变和调控过程中,小胶质细胞可能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更重要的是麻醉药物引起的意识状态改变是多元效应还是单元效应引起的,这一机制需更加深入的研究。

 

韩如泉:

麻醉与意识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的韩如泉教授此次分享的主题是从麻醉学角度看意识的消失与恢复。

 

意识并不是全和无的概念,它有不同的内容和水平,包括清醒、睡眠、麻醉和昏迷等。韩教授认为,麻醉和昏迷之间有共同的生物学特征、相似的脑电变化,麻醉手段有助于对昏迷促醒和预测的研究,昏迷有助于对全身麻醉机制的研究。对全麻药物的研究发现,不同药物作用于大脑,诱导相似麻醉效应,但引发不同神经环路响应。近些年研究发现,麻醉镇静会改变脑网络的层级化连接,意识状态变化是由神经活动的时空动力学产生的。局部脑损伤对全脑功能有弥漫性影响。

 

韩教授提到,听觉诱发电位尤其是听觉失匹配负波和意识明显相关,对于研究麻醉药物作用机制和脑意识障碍都非常重要。最后,韩教授对未来的研究提出了自己的思路,即使用多模态方法示踪或预测意识的恢复情况。

 

张军:

麻醉诱导意识丧失的神经环路机制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张军主任分享了关于麻醉诱导意识丧失的神经环路机制研究。

 

张军表示时至今日,麻醉的机制和意识的本质仍在探索之中。在神经环路和神经网络框架上对麻醉和意识的研究能够让我们了解产生任何意识体验的最小神经机制。张军探讨了不同脑区和神经网络与意识产生的关联,以及意识的维度和麻醉的机制。

 

张主任和我们分享了他的团队关于神经网络的时空结构研究,研究发现神经网络的时空结构支持意识的出现。张军团队的研究显示自主神经活动下的“内在神经时间尺度”是动态调节,并且这种调节与生理、药理和病理状态引起的意识状态改变相关。

 

陈安涛:

在注意瞬脱效应中分心物

通过同时千扰注意控制和

工作记忆编码影响意识知觉

 

上海体育学院心理学院的陈安涛教授分享了在心理学范畴中对于注意与意识的研究。

 

陈教授介绍了资源有限理论,Boost and bounce理论和eSTST模型中,第一个干扰物(D1)对注意瞬脱的影响有所不同。陈教授分享了团队的最新研究,研究根据这些理论模型,检验D1对注意的影响。试验使用了单任务快速串行视觉呈现任务(STR)和双重任务快速串行视觉呈现(DTR)。行为分析和脑电图的结果显示,STR中D1降低了T1的准确性,AB效应增加;两个任务中的D1的存在削弱了P3a、N3和P3b的波幅,N3的波幅不能预测AB效应等。这些结果挑战了以往的理论预测。

 

陈教授最后和我们分享了过往对意识与冲突的研究,他分享了一些研究成果,包括部分θ节律可能调控着无意识冲突控制,而主观冲突体验不能完全接受无意识状态下的冲突适应。他提到,冲突信息十分独特,它的重要性和独特性对人的生存和进化十分重要。

 

雷旭:

睡眠过程的多模态脑成像研究

 

西南大学睡眠神经影像中心的雷旭教授为我们带来了题为“睡眠过程中的多模态脑成像研究”的讲演,主要讲解了在睡眠过程中如何通过EEG-fMRI等技术对大脑进行监测,以及睡眠的时间、睡姿等对睡眠的影响。

 

雷教授最后就睡眠过程中多模态脑成像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包括多模特表征相似性分析、同步技术结合脑刺激以及同步技术结合神经反馈等,这些新研究方向将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睡眠。

 

丛丰裕:

基于被动听觉ERP时域层

级结构特性的意识障碍评

佑技术研究

 

大连理工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的丛丰裕教授为我们讲解了“基于被动听觉ERP时域层级结构特性的意识障碍评估方法”。

 

丛丰裕教授对目前已有的意识障碍患者的临床行为评估及基于大脑功能检测技术的意识障碍评估进行了讲解,同时就被动听觉ERP在意识障碍评估中的优势和挑战进行了解读,并结合临床实践就时域层级结构特性优化了被动听觉ERP范式,这将有助于对意识障碍患者进行更细致的评估。

Tags:会议 报道 异常 意识 机制 研究 发布者:zou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良心揭露柿饼市场惊天骗局!亲赴产地,发现富平柿饼真相! 下一篇抢占科技创新制高点,VIKpro助推..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验 证 码:
表  情:
内  容:

热门推荐

推荐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