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陆中企经济网
   

新人限时福利

数字化医疗不断提速的背后,「快」只是一切的开始
2022-08-04 20:49:25 来源: 浏览:2115

中国医生的「6 分钟」困局

中国医生完成一次诊疗平均只有多少时间?

这个问题可能在不同城市、不同医院,甚至不同科室的医生都会有不同的答案。有报道称[1],我国医生平均看病的时间只有 382 秒——大概 6 分钟左右。
 

虽然这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数据出处,但我们可以大概求证一下:随手打开一个医院的***系统就能看到,一个医生一上午或者下午差不多要看 40 个号,如果我们按上午或下午都是 4 小时工作时间算,确实是大约平均 6 分钟完成一次诊疗(这还是按 4 个小时内没有任何休息时间计算得出),并且是一个「被平均」的数字。

6 分钟,对普通人来说可能就是一首歌的时间,但对中国医生来说却要在这个时间内完成问诊、查体、诊断、治疗等一系列操作,无论是医生还是患者,自然都希望诊疗的时间可以更充分一些,但庞大的人口基数以及医疗资源的不均衡,使得我们不得不面对这样的局面。
 

所幸的是,医生们不仅顶住了这种压力,甚至愈发游刃有余。

这除了医生们多年来被磨练出的过硬业务能力,还受益于我国医疗系统逐渐数字化,为这「6 分钟」起到了一定的提速作用。
 

数字化下的快而准是直面「6 分钟」的底气

「医疗大数据平台可以及时分享患者的就医信息,大大提高了我们的工作效率」。四川雅安市中医医院血管外科的金成勇主任对医院如今的云上办公流程相当满意,流程上花的时间少了,留给医生诊断的时间就能多一些。金主任还补充到,流程精简之后,对患者也更友好:「病人在手机上就可以获取自己的影像资料,不再像以前需要提着很多片子来看病,丢失资料、漏带病历这种情况也少了,节省了双方时间」。

(图为:金主任为患者诊治中)

不过,数字化带给医生的提速,不仅仅是流程上「省时间」,还在于技术上的「提效率」。

「在过去,有些疾病如主动脉夹层、腹主动脉瘤、动脉硬化闭塞症、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疾病,传统开刀手术不仅创伤大,患者花费也较多。」
 

在金主任看来,过往血管外科的疾病常得不到及时诊断或者容易被误诊,确诊时已经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花费多,预后差;但随着医院数字化改革、新设备的引进以及内部网络的搭建,情况就大不相同了。患者在早期就可以得到明确诊断,制定更加合理、有效的治疗手段,缩短住院检查及术后恢复时间,从而减少医疗费用支出。
 

「很多疾病都可以通过影像技术得到早期的诊断」,金主任非常肯定数字化带来的变化。

超声、CT、核磁共振等影像技术目前已普遍用于临床,这对于很多手术病人的术前评估和方案设计上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前面提到的许多发现得晚,只能选择传统手术的血管疾病,如今在信息影像技术支持下,已经发展为介入微创治疗。
 

「血管外科的介入手术,整个手术过程都需要在实时影像监控下完成,而医院现在使用的移动云医疗影像云,能很好地保障超低延时的影像信息传输。」
 

新诊断技术加上新治疗手段,数字化技术的进步让患者早诊断、恢复更快、医生也更轻松,这是一个「双赢」的局面

医生看诊的时间确实有限,但数字化系统也让医生在这有限的时间里,多了一分底气。

等待少一点,和谐多一点

「排队 3 小时,看病 5 分钟」——这是过去不少患者对于去医院看病的抱怨。

作为以患者为工作对象的护士,四川雅安市中医医院的梅霞就比较关注与患者的关系。由于患者本身遭受着病痛的困扰,处于情绪容易过激的状态,过长的等待时间与过短的诊疗时间之间的落差,会使一些患者会产生不满,这个时候再遇上流程上的小摩擦,就容易造成紧张的就医氛围。「多数人都会对医生留有一定的敬意,但往往忽略了护士在对患者护理过程中的作用」,梅霞说到。

(图为:护士对患者进行诊疗操作引导)

护士也是普通人,接受多了患者的负面情绪,又没有好的方法转移这些负能量,日积月累,护士自身的心理健康就会受到影响。
 

据梅霞介绍,现在的雅安中医医院已经采用了全数字化系统。「一开始很多人可能不习惯,但当系统正式运行起来后,就发现这套系统真的太方便了」。
 

看似只是工作流程的调整,但却从另一个角度打破和改良了这个循环。比如,患者现在都能通过线上平台预约,然后在差不多的时间来医院等候,到医院报到后,叫号系统会安排患者有序就诊,节约了患者大量空等的时间。等待的时间少了,尽管医生看病的时间没有延长,但负面的情绪相对缓和了许多,与护士摩擦矛盾的几率也大大降低。护士负面情绪积压少了,护理质量提升了,患者也更满意了,一个良性循环就这样开启了。

(图为:护士使用全数字化系统工作中)

在数字化系统的协助下,医患、医护和护患之间都享受到了快捷且稳准的诊疗过程,形成更和谐的「三赢」局面。
 

如今,数字化医疗让大家面对「6 分钟」困局更从容,而我国数字化医院下一步还将如何发展,又是否能从根本打破「6 分钟」困局呢?
 

打破「6 分钟」困局的希望「在云端」

「我认为,医院数字化和智慧化就是把现代计算机技术应用于整个医疗过程的一种现代化医疗方式,它可以由点及面地辐射到基层社区,将优质的医疗资源和医疗服务惠及到所有老百姓身上。」
 

身为四川雅安市中医医院信息科的工程师何金泽自然对数字化系统有着更深层的看法。

雅安市地处地震带,当年雅安「420 地震」之后,还是使用本地机房的雅安中医院服务器硬盘接连报废,以往每年夏季雷雨季节,何工程师更是没睡过一天好觉。为了获得更快更稳的系统,雅安中医院购买了移动云云资源和服务,俗称「上云」。云端服务器前期链路的设计方面会做好万全准备,这样就算主干线故障中断也会有备用链路接替,加上售后服务的积极响应和配合,医院工程师总算不用再担心因服务器崩坏导致整个医院业务中断了。
 

也正是这个「上云」的契机,深耕信息领域的何金泽看到了「移动云医疗行业云解决方案」背后对未来数字化医院发展的更深层意义。
 

过去的系统搭建是让数字化「从无到有」,「上云」在让数字化「从有到好」,而背靠「云」优越的运算性能与网络连接能力,还可以通过移动云平台搭建的区域医疗中心,实现以市县医院为中心,链接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形成超越单体医院的医疗系统网络,让我国的数字化医疗上升到一个基于云架构「远程医疗系统」的全新医疗协同模式:

1、基层医院难以诊断的患者,可申请上级医院专家进行远程会诊,或者转诊上级医院;

2、上级医院内处于恢复期及病情稳定的患者则可转诊至下级医疗机构继续治疗和康复;

3、医院之间患者信息的互联互通,检查结果的互认需求。

图为:移动云「远程医疗系统」协同模式示意图

这是属于云端技术特有的优势,只有在这样的云端数字化技术支持下,让老百姓少跑路、共享优质治疗资源、减轻医生负担,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中国医生「6 分钟」困局的出路
 

数字化医疗不断为医生提速的背后,并不是为了让医生的诊疗时间从「6 分钟」变成「5 分钟」、「4 分钟」……而是通过数字化手段打破地理上的隔阂,让每个原本如同孤岛的医院在网络上链接起来,实现资源的优化共享。最终实现老百姓可以就近就医,不必拥堵在个别医院一号难求,而医生面对每个病人的时候也可以有更从容的平均看诊时间,不必再困在「一首歌的时间」里。
 

尽管全国依旧有不少医院受限于经济资源问题尚未数字化或者仅初步数字化,但数字化改革是我国十多年来不变的方针。移动云作为云计算的提供商,凭借「算网融合」的核心优势,也将积极地响应这一趋势,以云 + 网 + 医疗应用为核心,统一建设医疗云大平台,推进我国的医疗数字化建设,打破「6 分钟」困局,值得每一位中国医生对数字化医疗的未来有更美好的期待。

本文来源于「心血管时间」公众号,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Tags:数字化 医疗 不断 提速 背后 只是 一切 开始 发布者:Anita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良心揭露柿饼市场惊天骗局!亲赴产地,发现富平柿饼真相! 下一篇从“平面”到“空间”云峰莫干山..
热门推荐

推荐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