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陆中企经济网
   

新人限时福利

智能制造全面发力,中国制造业找到“新路径”
2021-05-24 19:43:01 来源: 浏览:2113

2021年3月30日,小米折叠屏手机MIX FOLD在北京正式亮相。该手机搭载小米耗时2年、前后投入1.4亿元研发经费完成的自研影像芯片“澎湃C1”。作为中国影像芯片上的最新成就,“澎湃C1”可以实现更快的自动对焦、大幅提升在暗光条件下的拍摄效果。同时,这款新手机全球首发的液态镜头,则利用人眼仿生学原理,可以更加从容地实现3X光学变焦、最高30X长焦、3cm的微距对焦,一颗镜头,即可实现两颗镜头的功能。

更值得一提的是,小米第一代智能工厂承接了小米折叠屏手机MIX FOLD的全部生产任务。这座位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内的现代化工厂目前已交付使用超过半年,该工厂在自决策判定系统的支持下可以实现全厂生产管理过程、机械加工过程和包装储运过程的自动化无人化“黑灯生产”,生产效率比目前业内最先进的手机制造工厂提升25%。小米折叠屏手机MIX FOLD的全部生产流程,都是在这里完成,充分证明了“智能制造”的先进性,为中国制造业的整体智能化转型升级,提供了很好的范例。

​目前,全球制造业已进入新一轮的变革期,推动制造业转型,加速制造向“智造”升级,已然成为加快形成国家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抓手。在传统制造业强国中,德国率先提出“工业4.0”概念,相应地,美国随后便提出“工业互联网战略”,我国也相应提出“中国制造2025”战略,提出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全球范围内新一轮的国家制造业转型升级,已经全面展开。

客观审视我国制造业现状,我们必须承认:我国目前制造业仍然普遍存在“大而不强”、“多而不优”等问题。《人民日报》此前刊发文章表示,随着工业化快速推进,我国制造业规模不断扩大,已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和世界制造业第一大国,同时我国制造业产业结构不平衡、高级化程度不够,低端无效供给过剩与高端有效供给不足并存。在2021年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苗圩谈及中国目前制造业的发展状况时则表示,中国制造业虽然规模较大,但质量效益仍是弱项,劳动生产率差距明显。在全球制造业四级梯队的格局中,中国仍处于第三梯队,实现制造强国的目标至少还需要30年时间。

智能化、数字化转型升级,被普遍认为是当前我国制造业所面临问题的解决之道。早在2017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马凯在辽宁调研时就曾强调,要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认真落实《中国制造2025》和《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推进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加快研发、生产、管理、服务等模式变革,打造中国制造竞争新优势。在2020年两会期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做《政府工作报告》时也指出,要推动制造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发展工业互联网,推进智能制造。而在2021年3月全国人大刚刚公布的“十四五”规划中更是明确提出要迎接数字时代,激活数据要素潜能,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

国家的决策和号召也在企业层面得到了积极的响应和反馈。人大代表、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小米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雷军,在今年两会上就提出了“关于进一步推动我国智能制造发展”的建议。雷军认为,当前智能制造已成为做大做强做优中国制造和中国创造的突破口,但我国智能制造仍然存在大而不强、多而不优的问题。“十四五”时期,我国制造业必须继续坚持走“提质增效、转型升级”之路,聚焦基础研发能力,增强网络信息化建设,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加速推进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 的转变。

 

实际上,雷军的提议并没有停留在纸面阶段,小米对制造业智能化转型升级的投入早已开始。早在2017年,雷军在接受采访时就曾表示:“小米要做中国制造业的鲶鱼。我们进入一个行业、搅动一个行业的同时,我们也倒逼制造业上了一个台阶。”4年过去了,小米在制造业屡有亮眼表现。以小米智能工厂为例,已拥有多项核心自研技术,包括自研板测系统、中央调度控制平台、自动标定视觉算法、自研整测系统、并行软件系统、智能控制中心等等。据媒体报道,截至2020年9月30日,小米已投资超过300家企业,构建起全球领先的消费级物联网生态以及平台。同时,小米产业投资布局超过80家企业,投资范围涵盖了手机及智能硬件供应链,电子产品核心器件、新材料及新工艺等。而智能制造、工业自动化等关键领域,小米则更为重视,多项技术陆续得到落地。

在中国制造业领域里,类似小米这样积极投身于产业智能化升级的企业还有很多。据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近期发布的《智能制造发展指数报告(2020)》中指出,中国制造企业已经普遍意识到智能制造才是提升竞争力的关键,目前已有85%的企业具备智能制造发展愿景。随着国家相应的一系列产业政策的推进以及小米这样的企业越来越多地加入到产业升级的队伍中,相信我国的制造业将很快摆脱“大而不强”等问题,为自己重新赢得主动。

Tags:智能 制造 全面 中国 制造业 找到 路径 发布者:少枫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良心揭露柿饼市场惊天骗局!亲赴产地,发现富平柿饼真相! 下一篇践行科技自立自强,企业要“站在..
热门推荐

推荐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