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温“红”色记忆,感一方人文
2020年7月26日,我随山东理工大学“筑梦乡村振兴”实践团来到泰山脚下的一个小镇,开始为期14天的调研实践。我们此次实践以探寻乡村振兴发展新局面为主题,对新泰市刘杜镇进行了全方位、多领域的调研。 一颗红山楂,一条致富路 走进刘杜镇南流泉村,扑面而来的是一股山楂的清香,这里是“甜红子”山楂的发源地,刘杜镇和“甜红子”可谓是互相成就,一颗红果果带动了这个小镇的经济发展。很多年前,刘杜镇还是新泰典型的贫困镇,而在2020年的这个暑假我却看到了刘杜镇的勃勃生机,发展从来都不是口号喊出来的,而是脚踏实地做出来的,从百分七十的青壮年外出务工到大批劳动力返乡创业,从家家户户的平房到新规划的两个社区,从几个山楂种植村到打造山楂小镇……我在这个小镇真真切切感受到了什么叫内生动力,只有发自内心的想改变会有如今遍布各处的山楂园,才会有现在的乡村产业振兴。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如火如荼进行着的今天,大学校园里不乏敢于尝试的人,他们其中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我曾有幸采访过几位创业成功的同学,谈到他们的成功秘诀时,大多表示,哪有什么秘诀和捷径,都是靠着一颗心和一双脚坚持下来的。由此可见,农村发展如此,其他事更是如此,没有一步一个脚印的过程,没有一个积极向上的心,空喊口号、空谈进步都是不切实际的。
一种红文化,一方新生活 我们本次实践活动寻访探索了山东省新泰市刘杜镇大小共十余处爱国基地及抗日旧址,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风貌,并深刻解读与传承了爱国主义精神以及革命精神。如果历史有眼睛,那一定是遗迹的传承。中华文化的红色基因与文化遗迹的相互交织构成了一群人在一个特殊年代中留下的独特文化印记——红色文化。我们实地走访了历史事件发生地,调研了名人故居与历史纪念建筑,通过亲身实地走访,采访附近居民等方式,我们对当地的革命历史知识、背景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对红色文化及红色遗迹的存在有了与以往不同的看法。在刘杜镇,“我们成立了很多公益组织,助推新时代乡村文明建设,计划重新打造高标准的红色文化一条街,教育影响力辐射各村。”刘杜镇镇政府工作人员表示,下一步,刘杜镇将讲好革命老区故事,打造优秀传统文化及红色基因传承教育基地,完成红色村史、红色记忆、乡村记忆及有关青少年教育画册的编辑出版。
种种事实证明,历史的灰尘不会掩盖红色的痕迹,当我们驻足在革命历史事件发生地,当我们站在名人故居与历史纪念建筑前,身旁的草一木,眼前的一砖一瓦,空气中漂浮的每一个分子都仿佛在向我们诉说当年的风起云涌与革命烈士的赤诚之心,闭上眼睛,轻轻呼吸,仔细感受,涌入鼻腔的味道是炮火味,耳边回荡是呐喊冲刺声,每个人的脑海中也都自然而然浮现出战争的画面,真可谓是观一方景,念一群人,忆一段历史,怀一种精神,感一份文化。在革命烈士陵园,我们看着烈士纪念碑、纪念馆、烈士坊,看着抗日武装起义的历史,领略着革命先驱的热血衷肠之余,作为当代青年对党和国家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也油然而生。抗日英雄们的壮举威震了敌胆,捍卫了家园,他们的故事可歌可泣,他们的事迹令人热泪盈眶,他们用生命的代价和历史的回答告诉我们:家国情怀值得每个真真正正的中国人拼尽所有去维护,而沐浴在改革发展春风下的青年一代在这个历史发展的重要转折点处理应将红色文化传承发扬下去,将历史交给青年的担子担起来。 撰稿 李媛媛 来源 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 “筑梦乡村振兴”实践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