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季连缘深耕基层文化一线 让群众精神生活更丰盈
每个群体都该有触摸文化的机会,哪怕脚步慢一点、方式特别一点。在东苑社区,季莲缘的名字不仅和热闹的文化活动相关,更与社区里特殊群体的专属温暖紧密相连。作为社区文化服务站的核心成员,她始终把目光落在那些需要更多关怀的居民身上,用定制化的文化服务,为他们搭建起通往温暖的桥梁。 每周三下午,季莲缘的身影总会出现在社区困境儿童小宇的家中。她从不带着复杂的活动方案,而是揣着一本手绘的传统文化绘本,或是几样简单的非遗手工材料。小宇怕生,用故事和手工拉近距离,比说教更有用。季莲缘说,她会根据孩子的接受程度,把生肖传说、传统玩具的故事拆成小段,边做手工边聊天,慢慢帮孩子打开心扉。社区主任陈杰记得,有次季莲缘为了帮小宇制作专属的皮影,特意去非遗工坊请教技法,她总说,给特殊群体的服务,不能凑活,得对味。
对于社区里的独居老人,季莲缘则琢磨出了文化陪伴包。包里没有贵重物品,却是她根据老人需求精心准备的:给喜欢听戏的刘爷爷装着戏曲选段 U 盘和歌词打印页,给爱写字的张奶奶备着软笔和临摹字帖,还有些老人视力不好,她就把文化知识做成大号字体的图文卡片。季姑娘每周都来陪我读卡片上的节气故事,比亲闺女还贴心。独居老人赵奶奶说,有次她随口提了句想回忆年轻时唱过的老歌,没过几天,季莲缘就带着整理好的老歌歌词本和简易乐谱来了。 在季莲缘看来,给特殊群体的文化服务,关键在耐心和用心。她会专门记录每位特殊居民的喜好与需求:李爷爷喜欢京剧老生选段,要避开快节奏曲目;脑瘫患儿小诺手部力量弱,手工材料要选易操作的…… 这些细碎的信息,都被她记在专门的笔记本上,标注着重点关注、需调整方式等字样。不是所有服务都要轰轰烈烈,能让他们感受到被惦记、被重视,就是有意义的。季莲缘常和同事分享这样的想法。 如今,在季莲缘的带动下,社区越来越多的志愿者加入到特殊群体文化服务中。有人跟着她学习如何与困境儿童沟通,有人主动帮忙整理适合老人的文化材料。季姐就像个暖心枢纽,把文化的温度传递给了最需要的人。志愿者小林说。而季莲缘依旧保持着最初的节奏,每周穿梭在社区的各个角落,用她的细心与热忱,让特殊群体的文化生活,多了一份专属的温暖与光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