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从“两千好店”完成度,分析亚朵的增长逻辑
随着2025年第三季度数据披露,亚朵在“两千好店”这一关键战略节点上已进入最后冲刺阶段。财报显示,亚朵三季度新开业酒店152家,截至9月30日,在营酒店总数达到1,948家,客房总数219,359间。这一系列数据不仅意味着规模临界点的临近,也意味着亚朵正在进入以“优质存量”为基础的全新增长阶段。
规模增长背后的质量“含金量” 在规模迅速接近目标的同时,亚朵的增长更呈现出“质量先行”的特征。财报显示,本季度平均可出租客房收入(RevPAR)为371.3元,恢复至2024年同期的 97.8%,延续了今年以来逐季改善的趋势。 与周期性需求拉动不同,亚朵的恢复更具“内生性”。其动力主要来自两个维度:一是持续投入于产品迭代与用户体验,使酒店能够保持对高质量客群的吸引力;二是长期建立的品牌心智与用户信任度,让入住率与平均房价在不同市场环境下更具韧性。 这一趋势也体现在渠道结构上。三季度,亚朵中央预订系统(CRS)渠道的订单占比达到62.4%,在规模型连锁品牌中处于相对领先水平。这意味着两件事:其一,OTA平台抽佣普遍在10%-20%,而自有渠道几乎不产生这类流量成本。订单结构越健康,利润空间越稳定。 其二,自有渠道比例越高,本质上是消费者主动搜索、主动选择的结果。这不仅说明品牌具备独立获客能力,也强化了加盟体系的长期价值——加盟商依赖的不是平台曝光,而是品牌本身的持续吸引力与复购基础。 业内普遍认为,自有渠道占比是衡量酒店品牌“经营质量变化”的重要信号。从这一点看,亚朵当前的增长模式更接近一种“健康扩张”。 解码“好店”模型:产品矩阵与商业模型的底层能力 推动“两千好店”战略形成规模突破的,是亚朵多年在产品体系、用户洞察与经营模型方面的累积。过去几年,亚朵在不同细分市场持续进行产品迭代与运营验证,逐步形成覆盖中端到高端的多元化产品矩阵,构建了覆盖不同需求、不同投资梯度的产品组合。 在中高端市场,亚朵以3系与4系两条产品线形成协同:亚朵3.6聚焦用户高频使用场景的细节打磨,通过明确的功能价值建立起稳定的市场口碑,目前已开业19家;亚朵4.0则在空间审美、感官体验上持续深化,为追求商务出行与都市度假的客群提供更具表达性的产品选择。三季度,在营超过三个月的4.0项目RevPAR保持在500元以上,显示其产品模型已具备较强的运营验证度。 在高端与中端市场,萨和面向更关注高品质体验与身心滋养的用户群体,补齐了品牌在高端旅居需求上的供给;轻居3.3通过强化实用性与空间效率提升,在中端市场形成清晰的投资效率优势。这套矩阵形成“多点支撑”,让亚朵能够在更广阔的细分市场中精准落位,同时为加盟商提供多元的投资选项。 “两千好店”更像是一项阶段性验证:它显示亚朵的经营模型、产品体系与用户心智已进入可规模化复制的稳态区间,支撑其在不同市场环境下保持持续增长。 亚朵下一个三年规划,会在整个酒店行业引发怎样的连锁反应?行业数据会给出答案。从现阶段来看,亚朵的扩张模式并非追求短期突破,而是依托长期积累的产品体验、用户粘性与经营模型进行稳态增长。 在行业普遍寻找下一阶段增长逻辑的当下,亚朵提供了一个具有代表性的观察样本:规模可以随着周期波动,而真正决定品牌走多远的,是其在产品、组织与商业模型层面的底层能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