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陆中企经济网
   

新人限时福利

3.6 亿人受干眼困扰?北京同仁医院袁进教授带你解锁科学应对方案
2025-11-10 17:30:28 来源: 浏览:20

“最新流行病学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有近3.6亿人受到干眼症状的困扰。当下,干眼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公共健康问题。”

近日,第十一届全国干眼学术会议(2025 CDEC)在京盛大召开。会议期间,《医师报》专访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常务副院长袁进教授。袁进教授指出,干眼是近年来临床最常见的、影响视觉质量和生活质量的慢性眼表疾病。

袁进教授

“早些年前,我们提到干眼或干眼症,更多强调的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患者由于激素水平下降,出现腺体分泌功能改变从而发生的干眼,即老年群体是干眼的高发人群,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方式的改变,干眼的临床发病趋势发生了显著变化,呈现出全年龄段覆盖、发病机制多样、地域差异等三大特点。

无论是国际泪膜与眼表学会(TFOS)今年最新发布的DEWS III‌(‌《TFOS DEWS III干眼管理与治疗报告》,还是国内最新的《中国干眼临床诊疗专家共识(2024年)》,都明确定义:干眼的核心病因包括泪膜不稳定与高渗、眼表炎症与损伤及神经感觉异常,并将抗炎治疗纳入干眼治疗规范,这也标志着炎症控制成为预防干眼发生、阻断干眼持续进展的重要治疗切入点。袁进教授指出,作为严重影响我国眼健康的疾病,干眼防治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应对其给予更多的重视和关注。

从“对症治疗”向“对因治疗”转型

实现干眼防治“价值医疗”

顾名思义,干眼是由于泪液分泌减少和泪膜稳态丧失所致,并伴有炎症反应。在国内还没有治疗型药物之前,临床上会选择使用人工泪液维持眼表湿润。“然而,人工泪液并不能从根本上对干眼,特别是伴有炎症的干眼进行有效控制。”袁进教授指出。

同时,既往研究也指出,即使使用不含防腐剂的人工泪液,仍有60~70%干眼患者的症状不能得到有效缓解,其中约30%患者病情会持续进展,最终进展为中重度干眼。因此,应推动干眼防治从“对症治疗”向“对因治疗”转型,打造防、治、管、康一体化闭环。

破解临床防治难点

构建干眼防治“系统工程”

“临床上,干眼患者的诉求可简单归结为三点:一是希望在短时间内控制症状,减少干眼对生活、工作的影响;二是希望治疗后不会反复发作;三是希望干眼不要使视觉质量持续下降。而患者的需求,也映射出临床防治的难点。”

袁进教授表示,干眼防治是一个系统工程,在诊断环节,要通过全新诊断技术与经典诊断方法相结合的方式,早期判断炎症在眼表是否发生及严重程度;在治疗环节,应探寻患者发生干眼的核心病理机制,并基于临床炎症分型、分级标准,为患者制定行为干预、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及手术干预相结合的全链条个体化治疗方案,快速缓解症状。

“干眼的危险因素可能在患者身边持续或间断性反复出现,这也导致干眼具有鲜明的慢病特征,应在治疗中引入慢病管理理念,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密切随访,使治疗效果持久、稳定。因此,在长期管理环节,应采用主动健康模式。”

袁进教授指出,主动健康模式强调,要将具有慢病特质的疾病干预延伸到院前和院后——院前通过早期筛查,对高危人群和轻度干眼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引导中重度干眼患者前往医院接受专业医疗干预;院后则通智能化慢病随访模式,以最小的投入帮助患者获得最大获益,以最安全的措施帮助患者获得最持久的疗效,从而实现临床医生追求的价值医疗。

·摒弃“两大误区” 重获清晰视界

临床上,干眼患者往往会走向两个极端,“一部分认为干眼是小问题,‘忍一忍就过去了’,从而忽视早期治疗;另一部分则因干眼‘无法彻底治愈’的错误观念而产生焦虑情绪,甚至放弃治疗,从而进一步影响工作、生活。”

袁进教授指出,“事实上,干眼患者应在医生的专业指导下,建立起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工作习惯,并以高度的依从性严格执行治疗方案、随访计划,这样才能在医生的帮助下,重新恢复眼健康,拥有清晰视界。”

靶向干预  精准抗炎

“里程碑式成果”开启中国干眼治疗新时代

“研究显示,炎症是干眼发生的核心原因,也是干眼进展和病情加重、复发的关键因素。”袁进教授表示,“总体来讲,临床上针对不同类型干眼患者使用抗炎药物的核心指征有二,一是判断眼表是否有炎症激活;二是判断前一阶段治疗是否达到预期效果。”

0.05%环孢素滴眼液

干眼抗炎治疗的一线药物

袁进教授介绍,抗炎药物主要分为眼用激素、非甾体抗炎药和免疫抑制剂三大类,其中,激素类药物可作为短期“突击治疗”使用,但长期使用会导致多种眼部并发症;非甾体抗炎药抗炎效果较弱,仅作为辅助治疗策略;而免疫抑制剂,则是目前临床上干眼抗炎治疗的一线选择,0.05%环孢素滴眼液(II)是其中的代表性药物。基础研究显示,T淋巴细胞是干眼炎症中重要的效应细胞,而低浓度环孢素可靶向抑制T淋巴细胞活化,并诱导已经活化的T淋巴细胞发生凋亡,起到靶向干预的作用。

精准抗炎

提高干眼治疗有效率

2020年,国内首款治疗干眼的环孢素眼用制剂——兹润®0.05%环孢素滴眼液(II)正式上市。其采用全球独家的Ailic-Tech专利技术制作成纳米微乳剂,具有澄清透明、热力学稳定、生物利用度高等特点。

“随着国产0.05%环孢素滴眼液进入临床,不仅真正意义上使中国干眼治疗进入‘精准抗炎’时代,也有力推动了我国干眼患者治疗效果的有效提升,减少了干眼持续发生给患者带来的经济负担。”袁进教授指出,国产0.05%环孢素滴眼液在原研药的基础上对剂型上进行重大的突破创新,进一步提高了药物在眼表使用的利用率和舒适性,从而提升了患者用药依从性。

作为首批使用国产0.05%环孢素滴眼液的单位,袁进教授团队发现很多干眼患者在使用该药结合其他治疗后,极大减轻了干眼对生活带来的困扰,也大幅降低了轻度干眼发展为中重度干眼的风险。

安全性良好

有效应用于干眼疾病的长期治疗

“干眼抗炎治疗往往需要持续3~6个月,一些重度干眼患者的治疗周期甚至长达1~2年,且缓解后还有可能反复发作。因此,除有效性外,药物安全性也受到医患双方的高度关注。”

袁进教授表示,国内外大量临床研究及真实世界研究都已证实,在0.05%环孢素滴眼液的长期应用过程中,未观察到和药物直接相关的严重并发症,部分患者可能出现一过性刺激等症状,但多数患者能够接受,并在持续使用后,症状得到逐步缓解。

Ⅳ期临床研究显示,国产0.05%环孢素滴眼液治疗6个月后,干眼程度减轻的患者比例为54.2%,总体不良反应率仅7.4%。“可见,0.05%环孢素滴眼液在长期应用中具有非常好的安全性,医生可以放心地将其作为一线治疗药物,应用到干眼长期的抗炎治疗中。”袁进教授介绍到。

作为《中国干眼临床诊疗专家共识》的主要制定者之一,袁进教授不仅带领团队,系统总结了国产0.05%环孢素滴眼液的临床应用策略,也通过学术会议将临床经验和同道进行交流,同时形成专家共识和指南,向全国同道推广。“可以说,国产0.05%环孢素滴眼液进入临床实践,是中国干眼治疗的里程碑式成果!”

全链条干预  产学研协同

紧扣干眼慢病特质与临床需求

“在干眼抗炎药物方面,未来的发展趋势在于能否对炎症进行全链条、多靶点的干预,从源头上抑制炎症激活,实现干眼精准治疗。”袁进教授指出,作为影响近3.6亿人的公共健康问题,推动干眼防治体系化升级,需以“全链条干预、产学研协同”为核心,紧扣干眼慢病特质与临床需求。

近年来,他带领团队开展系列基础研究,并在国际上首次提出多因素危险环境会造成氧化应激,导致角膜和结膜上皮细胞泛死亡,从而启动干眼炎症并协同炎症放大,系列研究已在国际眼科基础研究领域排名第一的期刊IOVS上连续发表了6篇文章。

在该研究的基础上,袁进教授团队提出针对早期细胞功能改变进行抗炎干预,从而和低浓度环孢素等下游抗炎药物,组成针对炎症性干眼的全链条精准靶向治疗策略。并在新型抗炎药物和眼部药物递送系统的研发方面有所斩获。

“将来,我们也希望和广大眼科创新医药企业共同探讨新型眼表药物递送系统和新型靶点候选药物的成药性,推动临床前研究最终实现从基础到临床到转化的链条,为干眼抗炎治疗提供多样化的选择。”袁进教授说。

结语

袁进教授表示,在干眼的防治中,首先应积极地推动慢病管理模式落地;同时锚定干眼治疗以“精准抗炎”为核心,推动诊断技术、治疗方案与健康管理深度融合,另外,要加速新型靶向药物与高效递送系统的研发转化,缩短治疗周期、提升疗效;还要兼顾和强化产学研协同,构建从基础研究、药物研发到临床普及的完整生态。只有这样,方能满足民众眼健康的需求,筑牢国民眼健康的安全防线。

来源:医师报

Tags:3.6亿 干眼 困扰 北京 同仁 医院 袁进 教授 解锁 科学 应对 方案 发布者:luzf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良心揭露柿饼市场惊天骗局!亲赴产地,发现富平柿饼真相! 下一篇伊利金领冠亮相第八届进博会,全..
热门推荐

推荐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