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牢记嘱托 奋进十载—延吉篇】全面发力 奏响振兴发展强音
十年前,总书记的足迹踏上延边这片热土,深情厚望如春风化雨,滋润着边疆大地。时光荏苒,今年迎来了总书记视察延边十周年,亦是延边迈向振兴发展、实现跨越赶超的关键节点。十载奋进,延吉市各族干部群众牢记嘱托,将殷切期望转化为生动实践,在各领域绽放光彩,书写着城市发展的华丽篇章。
敖东药业:创新驱动 铸就制药丰碑 十年来,吉林敖东药业延吉公司累计创造产值77.6亿元,上交税金10.8亿元。该公司深耕生物制药前沿,完成30余项仿制药研究,新增14个品种。国家一类新药注射用盐酸博安霉素、短缺药注射用盐酸平阳霉素有效填补全国60%临床需求缺口。投入10亿元推进智能化改造,新建检测中心配备200余台自动化设备,产品合格率高达99.98%。2025年,东北首个生物制药CDMO平台建设蓝图正徐徐展开。
丹英社区:石榴籽情 绘就和谐画卷 十年来,北山街道丹英社区(聚居10个民族7897名居民,少数民族占比62%)创新构建“一核十元八共”党建联盟,打造300米拥军街,“代理亲人”活动温暖百余空巢老人。“淑清大姐工作室”成功调解矛盾超万件,实现24年“零越级上访”。成立全国首个社区级民族团结进步促进会,原创歌曲《中华民族一家亲》唱响团结乐章。2024年建成的300平方米“石榴籽之家”研学中心,年接待参观团150批次,成为促进民族交融的重要阵地。
延边博物馆:文化铸魂 厚植认同沃土 2015年7月16日以来,博物馆累计投入6000万元升级展陈,完成112件珍贵文物三维数字化。2024年重磅推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展,1400件文物讲述共同故事,创下单日1.8万人次参观纪录。十年接待观众200万人次,“小小讲解员”等600余场活动惠及青少年2万余人。民俗展览足迹遍布全国19家博物馆,有力促进各民族文化的交流互鉴。
中国朝鲜族民俗园:传承创新 绽放民俗华彩 十年来,位于帽儿山脚下的中国朝鲜族民俗园(集民族风情展示、文旅体验、休闲娱乐于一体)全力推动朝鲜族特色民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古朴的青瓦白墙院落生动再现农家、渔夫、石匠等生活场景,宫廷米糕、米酒、陶艺、辣白菜制作及歌舞、摔跤、秋千、翘板等活动全面展现灿烂民族文化。园区深挖文化内涵,创新经营模式,融合展示、体验与休闲,成为延吉地标性文旅网红打卡地和游客必到之处。
吉大分校:混合编班 探索教育新路 吉大高中延吉分校(东北师大附中合作校)自2023年创办,两届195名学生中,汉语生与朝语生各占50%。11名吉大本部骨干教师担纲教学,课程进度与长春本部同步。创新实施“混合编班”模式,在州学科竞赛中混合团队获奖率达73%。构建“学业+品格”双评价体系,2023级学生平均分较入学提升42分。2025年计划招生100人,并将逐步增设文科班型,深化育人探索。
韶华园:绿美延吉 构筑民生乐园 作为“绿美延吉”行动标杆项目,韶华园投资9275万元建成3.04万平方米运动主题公园。园内栽植美国红枫等乔木383株,配备篮球场等5类运动场地及255个智能停车位。巧用屋顶花园、下沉广场立体设计,绿化面积达1.2万平方米。试运行期间日均接待1500人次,周末场地使用率高达90%。它与已建成的22个游园共同编织起便捷的“15分钟健身圈”。 从企业研发的前沿阵地到社区和谐的温暖角落,从文化传承的精彩舞台到教育创新的活力课堂,延吉的每一处变化都凝聚着奋斗的汗水,诠释着发展的力量。这座充满活力的边疆城市,以傲人的产值、稳定的社会治理、卓越的产品质量,生动践行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都不能少”的神圣使命。展望新征程,延吉将继续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勇毅前行,让民族团结之花常开不败,让兴边富民之路愈发宽广,向着更加美好的未来昂首迈进。 (延吉市委宣传部)
|
|||||||||||